为何孩子的学习意愿越来越弱?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分享的第188篇文章,作者是台湾《亲子天下》总编何琦瑜,我们已经与她联络授权。
假期去美国探亲,期间最有意思的行程,是我为宅男小儿规划的“Google公司参访之旅”。朋友带着我们游逛 Google 园区和办公室,看到他们为员工贴心准备的沙滩排球场、免费脚踏车、单人游泳池,听说但未亲眼得见的还有撞球、保龄球场、健身房……当然还有一定要尝试的——二十四小时供应的免费咖啡和自助餐。因为汇聚了来自各国的精英人才,所以自助餐也提供美式之外的中国、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各国料理。随处可见员工在大草原咖啡座前或工作或休憩。
看到我们羡慕的眼神,朋友开玩笑说,你们以为 Google 员工都是早上来打排球,中午吃免费餐,晚上去健身房吗?当然不是!从另一个角度想,为什么要提供二十四小时的自助餐,就知道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也不可等闲视之。
这位导览的朋友,在中国大陆受教长大,在 Google 工作多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在 Google 充满自由和信任的气氛背后,需要的人才,是能自我管理、对自我有要求,又对新事物、新挑战有探索的欲望和动机。
Google 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公司鼓励员工可以挪出20%的时间,从事自己有兴趣、但不一定和工作直接相关的研究,只要能够说服主管,说服同事加入参与,公司都有资源的支持,并容许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尝试和失败。
“你一定要自己有想法、有动力、有目标,又能跟别人合作完成,这是我们中国教育里面比较缺乏的,”朋友如是观察。
并不是要赞美 Google 是个多么完美、值得学习的公司,但这个未来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的确暗示着对现今教育方向与重点的启示。
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孩子应该学些什么”的讨论与焦虑,随着社会的高度复杂化,举凡有任何新议题,政府就动员最顺服的中小学“置入”课程:从海洋教育到环境保护,从食品安全到狂犬病……
吊诡的是,学习资源愈来愈多,时间愈来愈长,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意愿和动机、目的感却愈来愈薄弱。PISA的国际评比也一再显示,教育学力愈高的国家,授课时数相对较少;反而是开发中国家,授课时数愈加愈多。
我个人揣测,这背后也反映了一种偏见和不信任感:我们不相信孩子们对世界有兴趣,不相信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导权和责任,因而落在成人的身上。我们用尽所有资源,要把知识像灌肠一样塞满孩子的大脑和时间表,造成一整代对学习反胃的受教者。
这是一个如此狂热的关心学习和教育的国度,但我们对于学习历程的理解却如此稀少。所有人都应当一起探讨学习的起步、也是成败的关键——学习动机。动机关乎什么?如何诱发?需要哪些环境和前提条件?
释放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导权,呵护并滋养孩子们的“向往”,相信他做得到,或许是关心动机的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先有的心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