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么”过度设计”,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毁了 | 少年商学院

再这么”过度设计”,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毁了

再这么

 

文丨王立铭 浙大80后博导

授权自公号:爸爸真棒

每次放假,很多家长都会犯愁——如果不送孩子参加夏令营,每天让Ta干点什么呢?

“总不能每天闲着吧!”这估计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实际上随手一搜,孩子们的时间表排的五花八门。随便放几个图:

再这么

再这么

(寒假作业、艺术、数学、阅读、英语、体育锻炼……时间精确到半小时)

看了这几张表,你的想法是什么呢?我猜,一部分人说不定会有淡淡的优越感,“比起这种虎爸虎妈,我们管孩子管得轻松多啦。”另一部分人则可能会有一种完全相反的感受,“哎呀看看人家,我们对孩子是不是太放松了?”

但是如果抛开具体内容,仔细想想,这些时间表里面的逻辑,和大多数爸爸妈妈的思维是很接近的。

放假了,总不能瞎玩吧?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要写吧?不光复习了学习的内容,还能养成规律学习、认真负责的习惯。之后呢?有点空闲可以读读书,阅读能力可是一生的财富啊,不能掉以轻心,每天读两个小时童话故事很好;逻辑思维可是现代社会不能缺少的,数学是锻炼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新一代的孩子要做世界公民,英语可是有窗口期的哦;哦对了,会一门乐器,孩子也能陶冶情操,也能培养艺术气质,而且长大了出去社交什么的也有一技之长不是?身体是本钱,就是再忙体育锻炼也不能少啊!

这么说来说去,纪律性,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艺术,体育,每一条对孩子的人生都无比重要,每一条都不应该随随便便被放弃,所以,每一条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变成了孩子的生活方式。

把暑假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

是一种“过度设计”

在看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们,我相信都会有这样的计算,这样的纠结,这样的安排。

但是请允许我说的有点冒犯。看到这张表格的时候,我的第一个联想,是一家刚刚创立的startup,三条枪一间办公室,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业。但如果第一件事是画组织结构图:CEO是必须要有的,财务啊HR啊IT啊这些基本功不能少,前台mm那是公司的脸必须好好选,做产品得有团队,宣发要团队,还得有人做商务拓展,有人维护政府关系,有人去对接渠道,再找个阿姨负责中午订盒饭下午提醒大家下班别忘了关空调……

再这么

这两者其实本质是一回事,我叫它“过度设计”。把人生理想拆解成好多个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小目标,然后针对这些目标一一投入和安排指向性无比明确的行动方案;最后,天真地期待如果这些方案得到严格贯彻,人生理想将用一种完美无缺面面俱到的方式实现。

过度设计这件事简直是初次决策者的天然倾向。让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做公司规划,拿出来的必然是“五大愿景”“十项战略使命”,让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军官做军队战略,方案肯定包含诸如分兵五路啊诱敌深入啊声东击西啊之类的奇思妙想。

归根结底,这可能是一种对自己的智慧过度自信、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过度忽略后的思维定势。然而至少我们可以稍微放心一点的是,在真实世界的绝大多数场合下,我们不会允许一个没有实操经验的愣头青做宏大的规划和设计,一般而言,负责公司战略和战场规划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但是有一件事是例外。那就是做父母。

普天下的男男女女,几乎都是两眼一抹黑地就做了别人的父亲母亲,而且还获得了远比公司战略部或者军队参谋部大得多得多得权力——法律承认了未成年人的有限行为能力,也就是说,除了少数极端情况,父母介入孩子人生、且不需要为此负责的权力居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那么一点也不奇怪,父母天然就会有这种“过度设计”孩子人生的冲动。在二十年前的中国,这一点可能表现的还没有那么极端,因为高考指挥棒,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母们积极参与的设计可能主要还是课程学习,是考试名次,是高考结果。

在今天,社会对“成功”、“幸福”、“有出息的定义已经变得更多元和更复杂了,更要命的是,有些衡量标准甚至是多多少少有点自相矛盾的(考虑下“有自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再考虑下“社交能力”和“内心平静”)。当焦虑的新手爸妈们在互联网上接受各种大词儿的轮番轰炸以后,过度设计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我的孩子应该有ABCDEF才算成功,才有竞争力,才能找到未来的幸福(ABCDEF可以随你的开心替换,英语、社交领导力、逻辑思维、科学素养、音乐、美术、形体、力量……)!好,培养A最好的方法是,B,C,D……Bingo,这样一来,我的娃一定是360度无死角的优秀下一代!

也就是这样一来,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计划,方案,和文章一开头展示给大家看的表格。

过于面面俱到的计划

让孩子找不到核心竞争力

不服气的你可能会问,过度设计有什么不好?

还是先说创业吧。

不管创业者的愿景多么美好,没有哪家基业长青的公司——不管它现在的组织结构图已经复杂到什么程度——是五脏俱全地“从零到一”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们都明白,成功的初创公司,首先需要一个让自己脱颖而出超越对手的特质,所谓“核心竞争力”,可以是眼光、可以是执行力,可以是渠道资源,可以是产品特性,可以是成本,可以是团队,但几乎不可能是上述所有。

找到这一点竞争力,抓着这一点竞争力不放手,再加上一点点好运气,公司可能会活下来,变大变强变复杂,然后才是你腾出手来关心其他的短板弱点。

如果运气足够好,那么在公司的优点被不断积累和放大的时候,弱点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毕竟此时公司的眼界能力资源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说到底,作为一个投资人,你决定不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也不可能让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初创公司面面俱到,像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一样精密运转。

养一个孩子,其实和白手起家创业差得不远。把那个正在到处乱爬吃手或者抓脸的娃娃看成你投资的startup,你可以帮助懵懂的他/她设定公司愿景(“长大了想变成什么样的人?”),组织资源(居住城市、房子、衣食住行),协助战略实施(择校、交友、报辅导班夏令营),甚至还可以做贴心的创业导师(陪伴、倾听、引导)。

但是,他/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做什么最有成就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里又能收获什么,都不是你能够通过设计实现的。与其说在纸面上设计出看起来面面俱到的天才儿童养成计划,还不如试着给自己,也给自己的娃机会,去发现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在他/她刚刚开始蹒跚学步(这回这个词是真正的字面意思)的时候就急急忙忙设计好纸面上无比完备的成长规划和未来愿景,不光多余,更要命的是,可能还剥夺了他/她自我成长和进化的机会。

再这么

你可能会说,开什么玩笑,几岁大的娃,哪里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啊?

没错。和创业一样,孩子们也不可能从正眼看世界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自己做什么样的事情最有成就感。但是也恰恰如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这个世界,去体验各种各样的场景,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群,去尝试五花八门的机会和挑战。

那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难道不是场景不是人群不是机会不是挑战么?

是,但是不够。

要知道,学习班设置的场景和任务是非常单一的:学会某种特定的技能(口算、某种乐器、某种外语、某项运动等等)。

在我看来,文章开头那张看起来面面俱到的时间表,真正的场景可能还没有娃在小区的草坪上和小伙伴疯跑一阵子丰富。只要是专心观察过孩子们一起玩耍的爸爸妈妈应该都有体会,一群看起来玩的漫无目的的小伙伴,之间的互动是异常丰富多彩的。

他们经常地需要决定下一个玩耍的地点是哪里,率先提出倡议的娃会不会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响应,有几个不同意见会怎么处理。

他们偶尔会争抢一个玩具或者游戏机会,遵守秩序的和借机捣乱的孩子们之间又是怎么讨价还价达成一致的。

他们时不时还会自己组织个比赛(多半是从老师那里模仿来的),或是跑步或是跳绳或是背古诗或是看谁早操做得好。

他们还会问出各种各样可能自己都没有期待答案的好问题,那棵树为什么开花了?天上的云今天怎么是这样的形状?门口的面包店为什么会推广会员卡?小区里的垃圾桶怎么会分成两种颜色的?……

作为一个五岁半娃的老爸,我的感受是,这样的场景里,孩子们接触到的机会和挑战远远胜过目标指向明确的学习班培训课,而且会非常容易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能力。

自由玩耍已然如此,那么,带着娃去小区里探索下哪一条出口路程最短,比一比哪棵树的树叶最大怎么样?

每天出门的时候和娃看看天气,用英文做天气预报,记住sunny/cloudy/rainy/foggy/hot/warm/cold这些词儿怎么样?

比比门口每家小店,一起分析分析为什么这家面包店受欢迎,另外一家门可罗雀呢?画张表格看看每个家庭成员谁吃饭吃的最快,吃的食品种类最丰富好不好?

在真实场景里发现孩子的爱好和长处,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是远比仅仅是看起来目标清晰的过度设计更有效的办法。

再这么

言传只是做老板

身教才是做领袖

可能你还是会问:好吧,也许孩儿们不需要简单粗暴的过度设计。但是如果他们想不要就不要,想不上课就不上课,岂不是也太没有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了?我给孩子报名学习班、辅导课,其实也不见得真的是一定要他/她学成什么样,但是,孩子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完成任务,这种自律不是也非常重要么?

这个想法是如此普遍,所以在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里,我们都能看到哭哭啼啼又或是一脸不情愿慢慢挪步的孩子,和高声训诫又或是耐心劝说的父母。

说起来也有点不够善良。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想到下面这张图。

再这么

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和自我约束力的过程中,你是老板,还是领袖呢?

你可能会说,我都已经如此亲力亲为了,亲自接送,亲自陪伴,下课了还会帮助孩子复习练习,给他打气加油出主意,我还不算个领袖么?

可能还真不算。

说一件事就够了:减肥。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大概或多或少都会碎碎念过自己的身材体重,都会有过发狠心少吃不吃、掏腰包办健身卡请私教、朋友圈赌咒发誓晒体重,然后几天几周最多几个月之后一切退回原点的经历吧?

减肥这件事,目标如此清晰(体重下降),手段如此直接(少吃多锻炼),成果的意义又是这样的一目了然(好看,健康),比起我们让孩子努力学习的某项目标虚无缥缈、意义难以被孩子理解的技能,是不是实现起来应该容易太多太多了?你做到没有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肯定希望孩子有好的阅读习惯把?那么你们做到了每天阅读一点好书(哪怕半小时呢,网络文学就不要算了哈)了么?我们都觉得英语重要吧?那么你们做到每天看一篇WSJ的新闻或者听一段NPR的podcast么?我们都觉得运动对孩子身体重要吧?那么孩子锻炼的时候你是在玩手机还是和他一起跑步跳操?

说得更严重一点,我们希望孩子诚实,我们做到不欺暗室了没有?我们希望孩子积极乐观,我们有没有习惯性地吐槽同事和老板?我们觉得孩子应该学会交朋友,做个世界公民,我们周末和假期是不是总懒在床上或者电脑前面?

其实说白了,我们说的言传身教,言传就是当老板,身教才是做领袖。你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你对一件事的热爱和坚持,决定了孩子有没有自己的爱好和擅长。你对待亲人和朋友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这个世界有多少爱。

在孩子的成长中,你希望做老板,还是领袖呢?

再这么

(学而思门口玩手机等待的父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