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 少年商学院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870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Cecilia。她的微信公号“萌妈小教室”。我们已获首发授权。

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期待着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么些个案,父母因为幼时求学受阻,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定要他考名校,因此非常严厉;父母小时候物质过分匮乏,于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对孩子百依百顺……虽然做法不同,但背后的动机似乎都很类似,期待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满足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这样可能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从自己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吧。

 

妈妈,求你别再说“对不起”了

绝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全新的、独立的个体。他们认为自己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而孩子对自己有养老的责任。养儿防老”,正是如此。

正因为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一部分父母寄希望于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而另一部分父母则始终认为自己对孩子负有责任,认为“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债”。

17岁那年,刚结束高考的我进行了牙科手术,拔除了三颗牙齿。明明是医生错误症断导致激进手术,而我的妈妈却一直责备自己。她时而责怪自己没早点带我去医院看病,时而责怪自己没有带我多看几家医院,时而责怪自己当时太忙没有照顾好我,时而责怪自己太相信医生的话答应了进行手术。

她总说:“17岁你就要戴假牙,是妈妈对不起你。”

多年以后,我曾经和妈妈心平气静地聊过一次关于她对我那三颗缺失牙齿的内疚给我的影响:

“当时我并不知道假牙是不好的。你的一再抱歉,让我在大学期间始终不敢和男朋友接吻。因为我怕他发现我有假牙。而假牙,是不好的。”

“而现在,妈妈,请你不要哭泣。当时,你已经做了最好的选择,你带我去了医院,遵从了医嘱,并且为我花费了大量的手术费用。因此,我觉得你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长期呵护,看似伟大,实则扭曲

尽管从生理上来说,孩子遗传并继承了父母的DNA,但孩子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独立个体。孩子与父母的分离,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他们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只是静静地躺在我们的臂弯里;随着他们日益发展的运动技能,距离我们的物理距离也越来越远。

另一个里程碑式的分离是断奶。断奶的英文wean,其原意是指“成熟”,意味着孩子已经准备好比出生时更为独立地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本来就应该)越来越远离我们,成为全新的个体。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期待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

 

寄希望于孩子能有出息以便让父母颐养天年,或者一辈子都将孩子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都是扭曲的亲子关系。有妈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早早结婚,希望儿子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即使结婚以后也想方设法地介入儿子的婚姻,和媳妇抢夺男人的心。

孩子刚出生时,我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对我先生说:“我已经开始讨厌未来的儿媳妇了!”但是,随着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孩子的独立和分离是必然的、必要的,就越是能鼓励他成长。

写到这里我又想说: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和父母不断分离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独立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们最多只能陪孩子走半辈子,未来的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有接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并相信他们,才能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