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把儿子送进耶鲁哈佛,她这样“松紧结合”培养孩子内驱力
学院君说: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他们的成长经历也不一样。父母在选择美式教育还是中式教育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多讨论。这篇文章的作者,她的孩子考进了哈佛、耶鲁。今天,她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如何助儿爬藤的经验,而是她和丈夫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幸福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这些故事对大家有所启发。
文| 姚辉
授权自:哈佛百家谈
考进哈佛只能算是成功的一小步
对此,儿子就 “如何取得成功” 写过一篇文章,下面是他文章中关于成功的一段简单的阐述:当你真正明白什么是成功的本质后,你会感觉进入哈佛只不过是成功过程中的一小步,是追求人生价值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篇章。我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是,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能够在这个星球上做些什么?
儿子这种对于成功的理解和人生的追求是受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影响慢慢形成的。
我和先生在中国研究生毕业后,87年留学美国继续打拼。89年我们的儿子呱呱坠地,看着他红扑扑的小脸,初为父母的我们由衷地感到幸福。
怎样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当时也非常茫然。对于儿子,我们没有刻意地要求他一定要上什么大牌的名校,但为人真诚是我们从小对他最基本的要求。
毎年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带他到外面去看世界,让他从小就接触到各地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激发他对大自然的好奇,滋生他对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拓展他追求新知识的视野和胸襟。
儿子是在父亲传奇般的人生故事背景中长大的。孩子父亲小学五年级还没有读完就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开始面朝
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但出身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渴望读书,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中国最好的学府从而走向世界。
还没有读完小学的先生,在高考恢复后的1978年凭着自己的努力从小学一步跨入大学。大学毕业后接着在中国读硕士和博士。即将博士毕业时,又通过Peter F Geithner(曾任美联储纽约分行总裁和美国财政部部长Tim Geithner的父亲),拿到全额奖学金来美国读博。取得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华尔街工作,并成为一位大金融公司的主管。
我自己在大学时曾经立志以居里夫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教研工作。来到美国后我边读书边工作,两年后通过了美国CPA(职业会计资格)考试,后来一直在一家美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任部门经理。
我们的奋斗故事伴随着儿子长大,影响着儿子。所以很小的时候儿子就知道他必须努力地学习,必须要上一个很好的学校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小时候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在慢慢长大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人生观:极力发掘自己的潜能,服务社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
他的所谓享受人生不是表现在金钱物质上,他所谓的享受人生是要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做点有意义的事,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去帮助和影响其他的人。
为此儿子从小就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为人坦诚,乐于助人。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医生能救死扶伤,他也想变成一名教育家把自身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他人,他还想成为一个企业家创造财富造福于人类。
从分不清字母到三岁时每天读10多本书
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
由于先生对儿子数学训练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学校所教的数学课程,这让儿子能够非常轻松地对付学校的数学课程学习。
由于成绩优异,儿子从10年级就开始上AP课程:AP Calculus (微积分),AP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而且成绩都是A+。在11年级上了三门AP课;12年级上了5门AP课,每门课的成绩都是A或A+。
纵观儿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我们惊叹他学习成绩的优秀。如果说数学好是父亲引领的结果,那么其它科目就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基本上没有对儿子的其它科目有过任何特殊的辅导,儿子没有也不用去上任何补习班。
就儿子为什么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我与儿子聊过一些,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原动力的建立,学习潜能的挖掘,独立钻研精神的培养,和高效率学习方法的运用。
作为父母我们看到了儿子一路走来的辛苦和努力,也为儿子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儿子的成长历程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自信、自励和自律。
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帮助他们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心;让孩子从小就建立一个奋斗目标,并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自我激励,不畏艰难,勇敢攀登;不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度过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儿子也说过,要想把学习搞好,首先要有一个自我激励的动力(Self-motivation),这个动力来源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用儿子的话来说是Grit,是一个人的决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勇气,而不是外在的“逼迫”,更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
如果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就不会主动地去学习。如果父母从小每天逼着他学习,他就会习惯于等着别人的“逼”,从而在学习上一直被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在学习。
儿子两岁时我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日子,先生当时还在读博。由于是学生,先生的时间较为灵活,对儿子的看管也多一些。儿子两、三岁时发生了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先生教儿子26个字母时,儿子总是把W和M搞混,先生教了几次还是搞混,为此先生显示出了父亲的威严。也许是小孩子害怕的本能,他马上就把那两个字母给记住了,再也沒有混淆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孩子其实非常有潜力,只要他觉得需要,他就能做到。
另一件事是,大概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儿了一个人坐在楼下的小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有图有字的小人书在边看边打瞌睡。我心疼地抱起儿子问他怎么了,儿子说爸爸让他把这些书看完,看完后才能玩。我一看小桌子上果然堆放着十几本书,儿子告诉我沒看的在左边,看了的在右边。
当时就他自己坐在小桌子边上,先生并没有陪着他而是在另外一个桌上看书。因为心痛儿子我责怪先生,可先生说他想要看看儿子是否能坐得住,有没有自制力,能不能管得住自己把书看完后再玩。
一般来说,好动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会差一些,学习专注的能力也会差一些。当时就儿子一人坐在那儿,虽然爸爸在边上的桌旁看书,但大部分三岁的小孩子肯定会找各种理由到处走动,或者玩一点其它的玩具。可我儿子却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看书,试着完成爸爸布置的作业。
是我儿子具有天生的专注力?
就这个问题我们与儿子聊过。他说从小他看到的爸爸妈妈就是整天在读书,所以在他看来大概读书是每个人天生该做的事情。
也许受益于他父亲刻意的毅力磨练和经常性的数理训练,他的专注力和自制力得到不断的延续和发展。他自己觉得这种长期养成的能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素质,对他能静下心来学习比较艰深的知识很有帮助。
正是因为对他独立思考的训练,使我们对于儿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根本就不用操心。我们从小就告诉他,学校里的学习是他自己要做好的事情,我们不会过问太多。儿子说正是因为我们的不过问,养成了他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习惯。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地问他学校的作业情况,或者检查和监督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就会觉得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家长而不是他自己,那样的话或许他就不会自觉地学习,可能会和其他小孩一样去玩耍。儿子经常强调说,家长陪伴和督促小孩做作业是小孩成长过程中的一大失误。
所以从儿子上学开始,我们就沒有陪伴儿子做过作业,也不会督促他做家庭作业,更不会因为他完不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而烦恼和焦虑。他总是默默地在完成爸爸布置的作业的同时又能及时完成学校的作业,而且把作业做到最好。一路走来,我们当然知道学习的辛苦,每每看到儿子刻苦学习时,我们总是鼓励儿子辛苦是有回报的,现在的辛苦就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将来。
儿子认为最适合于他自己,对他来说最有效的的学习方法是:在每一个题目(Topic)、学科、或者任务 (Task/Assignment)开始时,他都会按照它的大小、难易程度,把这个大的任务(Task)分开变成一个个小的任务 (tasks),再把毎个小的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天,甚至是每个时间段,并且规定在每天或者每个时间段要达到的成效。
比如,对于每次的考试,儿子会根据考试的要求和内容做一个全面的规划。首先把要考试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Tasks (任务),再根据所剩的时间把每个任务分配到每一天。
每天在完成当天的任务之前先把以前已经完成的任务(已经复习了的内容)从脑子里过一遍,看看有没有需要重新学习和补充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先解决以前的任务,然后再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所以儿子強调每天真正地掌握当天要复习的内容至关重要。
他一般把重温以前的内容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样他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付当天的学习内容。儿子还强调这样的话就不会让人在一个艰深的学科前面感到困难,或者说不可逾越。把一个很大很难的学习任务变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会让人感到学习不是一个负担。只要每天完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日积月累,当你掌握越来越多的内容时,学习就变成了一个享受的过程。
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儿子在高中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总成绩毕业的。作为第一名毕业的学生,他要在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记得当时儿子是以一个热情拥抱未来的形象踏着舞步跨上讲台的。他的举动使台下观众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看到这么阳光的儿子如此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喜爱,我这当妈的思绪万千,热泪盈眶。
兴趣是孩子最大的原动力
确定儿子自己想要学弹钢琴后我们开始买琴和送儿子学琴。由于弹钢琴是儿子自己的兴趣和要求,我们很幸运,不用像其他家长一样每天逼着孩子练琴。
儿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练琴,练完琴后再做学校布置的作业。在儿子学了四个月的钢琴后,他的钢琴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学了三四年琴的小孩。当时老师非常惊讶于他的学琴速度,总是在汇报演出时把他作为典型介绍给大家。
儿子学琴之所以能够很快就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学琴时的年龄比一般孩子大几岁,接受能力強一些。所以作为家长大可不必一定要在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让他(她)们学琴。
因为孩子小,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弹钢琴。练琴又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日子长了孩子弹琴完全要靠父母来”逼”。这不仅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也很累。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甚至最后相互成为对立面。另外,因为孩子太小谁也不知道他是喜欢拉小提琴还是大提琴,弹吉他还是弹钢琴。
我们完全可以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后根据他的兴趣再开始发展他们的音乐爱好。如果是孩子自己喜欢的,他就会主动练琴,家长也不需要整天逼着他们去练习,家长和小孩的关系也不会因此而紧张。
儿子因为自己喜欢弹钢琴,他的钢琴水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弹琴不到一年,在他三年级时学校为了筹款买一台钢琴就让他在台上表演。他的“义演”使他成为了一个小明星,照片登上了当地的“大“报纸(Journal News)。
他毎年会参加钢琴晋级考试和参加各种表演,在高一时钢琴老师认为儿子的钢琴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她建议让儿子开一场钢琴独奏会。正当老师和我们积极地为儿子的钢琴独奏会做准备时,儿子突然告诉我们他不准备继续弹钢琴了。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问他原因,他说他没有时间练琴。
时间都去哪儿了?儿子说他喜欢上了跳舞,他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跳舞。他从来都没有跳过舞,在我们看来他也没有跳舞的天赋,怎么会突然要跳舞呢?儿子兴冲冲地给我们表演起他所会的各种街舞,看到儿子像模像样地跳着他喜欢的舞蹈,我们简直惊呆了。
他还告诉我们他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席,需要编排节目,教会其他同学,并带领他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表演,或者代表学校参加舞蹈竞赛。看到他那朝气蓬勃、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因为这是他的兴趣,只要他开心就好。丢下多年弹的钢琴,丢下老师和我们正在为他准备的钢琴独奏会,我当然很不愿意,也有点不甘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自己内心的需求和选择,这是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应该由他自己掌控而不是我们。
他对跳舞的热情和执着一直引领着他,不仅在学校领着舞蹈队参加各种活动,而且被当地一家盈利的舞蹈俱乐部聘请为教练。一进哈佛他就被选为哈佛大学舞蹈俱乐部的主席,编排各种风格的舞蹈去参加演出和比赛。
记得儿子学游泳时先生还花了不少时间。为了教儿子游出标准动作,先生买来了游泳的教学片反复研究然后教儿子,使得儿子加入游泳队时并不比其他小孩差。一段时间后,由于怕冷儿子放弃了游泳这个项目。
在儿子十一岁时,经过和儿子商量我们选择了网球。网球是个人项目,自由度大,网球可以作为一项体育爱好终身受益。我们一方面请教练给儿子上课,另一方面买了网球教学片研究网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同时带着儿子在球场上反复练习。
网球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琢磨动作,再练习,再琢磨,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为了让儿子打好网球,我们自己也开始学打网球了。因为只有我们自己亲身体会了才能知道如何陪儿子练球。
毎天的网球训练枯燥无味,为了刺激儿子打网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经常带着儿子到处参加美国网协组织的儿童少年比赛。在比赛当中交流球技并结识打网球的小朋友。通过比赛儿子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比赛完后有目的地训练自己不足的地方,提高训练效果。
儿子开始参加比赛时非常紧张,比赛前由于紧张频繁地上厕所,也由于紧张他不能正常地吃东西。
第一次比赛输球,心里不痛快,我们鼓励儿子说你已经很不错了,第一次比赛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了不得,下一次一定能够打得更好。
第二次比赛还是输,我们说没关系,我们再练。其他孩子能赢球说明他们的技术好,心态正,你多参加几次比赛就一定能克服自己的紧张心理。我们不断地告诉儿子比赛输赢没有关系,比赛的目的就是玩,只要玩得开心就好。
几场比赛下来,儿子开始慢慢地由赛前紧张变成从容镇定,由输球多变成赢球多,再打到后来,儿子对输赢已经看得很淡了,他只求在比赛场上尽自巳的能力打好每一个球,只求自己在网球场上玩得开心。比赛真能锻练人,锻练儿子的意志,增强他的心理素质,使他从赛前的紧张不安变得沉着冷静、从容不迫。
记得儿子在2004年参加美国网协举办的南部地区14岁组锦标赛(2004 Southern Regional Championship Boys 14 & under)时一路赢球,最后战胜对手取得了冠军。我仍然记得跟儿子打决赛的对手,他非常有实力,个子比儿子高一个头,显得成熟老练。
他们两个人的冠亚军比赛几乎吸引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俱乐部的教练。
大家为他们两个人的精彩比赛不断地鼓掌喝彩。那孩子比赛经验丰富,一点也不示弱,他击球老练,经常反败为胜。儿子沉着稳重,不屈不挠,拼搏奋战每一个球,并且努力控制好整场比赛节奏。最终,儿子战胜对手取得了为时三天比赛的最后冠军。
其它的游戏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要。新电游上市时我们会到玩具店排队帮儿子买。每年他的生日或者节假日,他都会邀请十几个男孩子到家里来用他们的Play station联成一片,几小时不停地玩游戏。为了让他玩好游戏,我们很高兴地做他的后勤服务工作。
我们认为男孩子爱玩游戏很正常,会玩游戏是他们这一代人该有的基本技能。不让玩游戏等于是把你的孩子与这个世界隔开了,这对于他们与学校的其他孩子相处绝对无益。不会玩电游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态。
儿子不仅小时候玩游戏,现在在当医生的百忙当中还在玩游戏。
所以对于玩游戏,我们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只要从小训练他们的自制能力,孩子们是会管理好自己的。从小到大我儿子从来都不会因为玩游戏而耽误做作业或者练琴。
他当然喜欢玩游戏,但儿子告诉我们,如果他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弹完钢琴就玩游戏机他会很不开心。所以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而且信任他们,是让孩子走向成功必须要做到的一件事。
因为只有让儿子去读他自己喜欢读的书,才能让他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从而享受读书。儿子喜欢看书,从小写作也非常优秀。
老师在儿子五年级时的评语是:“……乔治在所有的学术领域都表现出色。乔治是一位很有创造力的作者,他在写故事方面很有天赋……”
很欣慰,我们没有限制儿子的思想,而是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他阅读的积极性和写作的创造性。
儿子从小在学校学习好是出了名的,再加上他助人为乐的热情性格和弹琴、跳舞、打网球等各种玩劲和本事,在学校他总有一帮“粉丝”。不知不觉中,他当上了一部分学生的孩子头。
从8年级开始他参加了各种团队,比如数学竞赛队、辨论队、学校报刊编辑部、舞蹈队、网球队和学生公益活动团队等等。9年级以后他就身兼多职,是许多学生团队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0年级他是学校报刊编辑部的副主编,后来又成为编辑部的总编辑(Chief Editor)。
作为总编,他毎个星期都要召集编辑部成员开会,讨论即将要刊登的学校新闻、社区意见、政治见解、经济发展和有趣的故事等等,以保证报纸有足够的内容可以刊登。内容收集后,报刊的整体排版、印刷、分发等等他都要操心。11年级时,通过竞选他成功地当上在美国各个高中都有的学生组织Key Club 的主席。
Key Club团队是他们学校最大的学生团队,有几百个人在这个团队里参加活动。当时与他一起竞选的是一位女孩子,她是前一年的主席,非常热衷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并极具领导才能。
这位女生现在成了美国政界的新星,2018年当选的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会女议员Congress Woman。
他们的竞选就像选美国总统一样有竞选团队,要发表演讲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以及带领大家要达到的目标。经过选举投票,儿子以绝对优势当选了这个团队的主席。
儿子当选后,他召集俱乐部全体领导成员开会,把他在任期间整年的计划,每个月要做的工作,具体实施办法,时间安排等等做了一个全面的统筹安排。
那一年儿子领导大家做了很多公益活动,比如与镇上联糸并带领学生一起种树绿化社区,在社区帮忙油漆一些公共设施,举办一些活动为慈善机构募捐基金,去附近的餐馆和商家募捐,然后用募捐款去老人院慰问老人,在学校组织学生的篝火晚会等等。
除了在学校领导学生为学校和社区服务以外,儿子自己个人还在社区的急救中心参加训练,并参与高速公路车祸的急救活动。他在高中的这些经历和展现的领导才能,无疑是哈佛大学录取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位住在老年公寓老人的经历访谈
成了打动哈佛招生官的申请文书
揣着梦想的儿子,脚踏实地地做着申请大学的各种准备。申请大学前我们带着儿子走访了附近的几大名校。儿子对哈佛大学的育人理念和学术自由的风格情有独钟。因为相信儿子的能力,申请大学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我们很少过问,由儿子自己把握。
学校的学习成绩无疑是没有问题的,从小到大成绩基本都是A和A+。儿子申请时的写作Essays/Personal statements 我们没有看过。事后问他才知道,他写了一次公益活动时访谈一位住在老年公寓老人的经历。
老师的推荐信是申请学校非常重要的材料。如果孩子在学校一贯表现良好,老师的推荐信就会不错。当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给儿子的推荐信中提到了我儿子是他十几年教书生涯里所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推荐信写到这份上,让学校不录取也难。
儿子的学习成绩、舞蹈体育才能、领导才能、关心社区热衷于社区服务、个人写作水平和老师的推荐信给哈佛大学提早录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当儿子告诉先生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先生喜极而泣。
记得当时我正在开车回家,先生打电话给我,他用那断断续续难以控制的声音告诉我儿子被哈佛录取了的消息,我听后自然也是感慨万千。
为儿子骄傲,也为先生的激动而感慨,因为去哈佛大学读书曾经也是先生的梦想。现在儿子把他未竟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们自然感到由衷的高兴。
上大学后就儿子的专业问题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有所考虑。儿子喜欢各个科学学科,他倾向于学医。中学时的科学研究课题他选的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神经功能,他的研究得到了纽约Mt Sinai Medical Center(西山奈医院)教授和医生的指导。
出生在医生家庭的我从小在医院环境中长大,充分了解当医生的辛苦,不赞成儿子学医。我和先生都建议他放弃学医。先生是学经济的,曾经在华尔街一家公司做了多年的高管。先生告诉儿子如果他学经济或金融我们的经验或许对他会有些帮助。刚刚迈出家门的儿子听了我们的建议,在哈佛选择攻读经济学。
在上大学一年半后,儿子突然打电话来说要和我们认真地聊一聊。他告诉我们他对经济学不感兴趣,他还是想回到医学专业。这意味着他一年半所修的各门经济学的课程都“浪费”了,不仅浪费了学费更重要的是浪费了他的时间。
要学医,儿子大学期间必须要完成上医学院的五到六门的主修课程。因为他在这一年半里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经济学主修科目,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吗?儿子告诉我们他会用暑假的时间去完成所有医学院要求的课程。
面对儿子的坚定,我们又一次选择尊重他的兴趣,支持他的选择,在经济上提供所有的需求。因为是儿子自己的决定,他不畏艰辛,暑假继续留在学校读上医学院前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大学四年下来儿子虽然拿的是经济学学士学位,但他已经具备了考医学院的资格。这相当于是在哈佛大学读了两个专业毕业的。
儿子不仅读完了两个专业,他的GPA也很高。医学院要求学生的GPA都在3.8以上,否则很难被录取。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国学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不仅录取难,读起来更难。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不仅须要经历一条漫长艰辛的道路,而且更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不懈的努力。儿子毅然决然要当一名MD,我们也就由着他了。
每天最高工作16个小时
从耶鲁再次考进哈佛
一帆风顺、自信满满的儿子在中国边工作边申请医学院,同时还准备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的考试。MCAT是申请美国医学院的学生必须要考的一项标准化考试。这项考试非常难,如果成绩不好基本上是不会被医学院录取的。
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儿子人在中国,递交申请材料时错过了很多医学院的截止日期。第一次他只是申请了几所医学院,但是没有被录取。这是儿子生平的第一次挫败。面对儿子的暂时失败,作为父母,我们自然是焦虑的。
当时他还有几个月在中国的工作要完成,我们想让儿子提前回美国但他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回去中国继续工作后不久,儿子告诉我们,他接受了一份在哈佛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这个工作他必须干两年才能离开。儿子告诉我们医院的工作经验会让他申请医学院更有实力。
由于人在中国和工作繁忙等因素,儿子第一次考的MCAT成绩不低,但不是满分。先生建议儿子重考一次。儿子开始坚决反对,因为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准备,如果成绩不如第一次会有损他申请医学院等等。
可先生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耐心地告诉儿子MCAT成绩的重要性。如果两个人条件相当,MCAT分数高的学生会有优势。先生建议儿子边工作边上一个补习班,只要儿子跟上补习班的进度就应该没有问题。
儿子最终同意他爸爸的建议,在白天繁忙工作的同时晚上上补习班,并按要求完成阅读内容和做练习的习题。经过努力,他的第二次MCAT考试成绩差不多是满分。知道分数后儿子高兴,我们也倍感欣慰。
儿子在哈佛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期间看了300多个病人(主要询问病人病史及搜集整理病人的数据资料),工作得到了导师的欣赏,他告诉儿子他会写一封没有人能拒绝录取他的推荐信。两年后几个医学院同时录取了儿子,他最后选择了耶鲁大学,开始了他的医学专业学习生涯。
四年苦读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儿子又以第一志愿被哈佛大学附属医院录取为实习医生,开始了他真正救死扶伤的人生历程。儿子喜欢挑战,喜欢快节奏,也喜欢在他行医时有时间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因此他选择了当一名急诊科的医生。
作为一名急诊科的实习生,除了必要的休息以外,儿子每天要工作十二到十六个小时,白天和晚上轮流值班。我们问儿子是否辛苦,是否后悔学医,儿子说辛苦是当然的,但现在他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减轻病人痛苦,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伟大,生活很充实。
除了工作以外,儿子对舞蹈的喜爱和激情让他还在继续跳舞。他工作努力,享受生活,因为他相信人生就应该是一条与家人分享,充满了欢乐、惊奇和笑声的道路。我们期待分享儿子下一程人生旅途中的欢乐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