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 少年商学院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文 | Jessica Alexander

著有The Danish Way of Parenting

来源 | theatlantic.com

编译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Over and over in these 75 years,the people who fared the best were the people who leaned into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with friends and with community.(过去75年里,那些和家庭、朋友、邻居都维持有美好关系的人,最幸福。)”

——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Robert Waldinger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同理心真是最高贵的修养,因为它让我们的每一段社会关系都变得融洽和谐。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有无同理心的区别)

即使在美国,同理心的培养也一直不温不火,反观被誉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的丹麦,却在这件事情上极为重视,那里的学校把“同理心”作为必修课,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接受大量训练,学校也会循序渐进,针对高龄和低龄学生,分别开展项目。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密歇根州立大学2016年的跨文化调查显示,高幸福感的国家里,国民都有着很强的同理心。上图63个国家中,颜色越深,同理心程度越高。)

小学低年级时要明白

任何情绪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小学低年级时期,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对各种情绪的识别,丹麦孩子必须参与全国性的项目“Step by Step”——过程中,他们会看到带有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包括悲伤、恐惧、愤怒、沮丧和快乐,然后一起探讨看到这些图片时的感受,用尽可能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既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叙述,也要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过,这个项目不会要求孩子们对图片内容做出判断或评价,而是专注识别,让他们明白到,任何情绪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当孩子对情绪有感性认识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在一个名为“CAT-kit”的明星项目中,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小道具,训练自己判断情绪的不同强度。

例如通过贴贴纸的方式,将面部表情和不同程度的形容词对应起来。或是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种情绪。这个项目,会让孩子对情感更加敏锐,准确捕捉到别人的想法,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学高年级时

学会享受协作的满足感

而到了高年级,同理心的训练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

这时,丹麦的学校会有意地将能力不同的孩子们混在一起教学:让学术能力强的孩子与相对较弱的孩子在一起上课;性格内向的孩子则和热衷交际的孩子在一起玩。目的很简单——让孩子们看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积极的特质,比如数学高手可能足球踢得很烂,并帮助彼此取长补短。

这种“成为彼此的老师”的经历对于促进孩子的学习影响深远。研究表明,愿意教授同伴的孩子会更努力地理解知识,更精准地记忆知识,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因为他们必须帮助其他人去理解这些内容,这会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欲望,这个技能对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都会发挥巨大的价值。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此外,丹麦还有一门名为“The class hour”的核心课程。每周抽出一堂课,让全班学生聚在一起聊天,谈论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找到解决方案,而问题的种类则不拘一格:也许是好朋友之间出现争执,也许是对团队里的某个人有意见。如果孩子们都没有困难,这堂课也不会被取消,大家就“无所事事”地坐一坐,交流一下感情。

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协作和移情,能为孩子提供深层次的满足感——人们的大脑很有趣,合作时赢得的满足感要远远高于单打独斗,哪怕后者最后也取得了胜利。

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分享香港理工大学一个同理心训练案例,学生们要设计一件盲人需要的物品,设计前,他们被临时要求蒙上眼睛,然后走到户外,花一个小时探索周遭环境。他们互相搀扶着上下楼梯,偶尔会碰上树木,在几个空间里探索前行,聆听声音,触摸不同的材质等。整个过程中,不时有学生发出呼救声,但慢慢地,他们安静下来,把自己当成盲人,去思考一些问题,最终设计出了极有“同理心”的产品(点击下图即可阅读):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带孩子去动物园看解剖

丹麦父母热衷“暗黑”文化

而丹麦的家长,则注重给孩子残酷的生活教育,以培养其同理心。

丹麦最有名的人——安徒生,他的童话故事通常都很黑暗,结局也挺悲伤,例如小美人鱼的故事,她最终没有得到王子,而是她变成了泡沫。但这个故事流传到了美国,不少版本的结局变成了“小美人鱼从此和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美国人压根不给孩子处理悲伤结局的机会。

我还是建议家长在阅读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接触更广泛的情感,和他们交流,他们以后才能面对,才能在他人露出类似情感时,展现出同理心。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本文作者所写The Danish Way of parenting一书)

丹麦家长在这一点上就开放得多,他们相信,任何情绪都要用中立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于是,他们会毫不掩饰地把悲惨、痛苦的故事展示给孩子。

丹麦的动物园有一个户外生物课,很受家长欢迎——他们会定期公开解剖一些年幼的狮子,每次公开解剖,都有家长带孩子前来观摩。

最开始,工作人员会解释他们为什么要安乐死一头健康的狮子:“如果它继续长大,就不得不和它的妈妈或者姐妹交配。这就是我们说的近亲繁殖……”接着,两名工作人员,平静地取出狮子的内脏,依次展示在桌面上。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当狮子的尸体被刀子切开后,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如果前排的孩子们由于距离过近,捂住鼻子,工作人员就会解释说:“如果解剖动物,可以闻到花香,你们不会觉得挺奇怪吗?死去的动物,就会有死去动物的味道……”之后,他们通过讲解狮子的各个器官,告诉孩子们,狮子为什么可以成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

如此残酷的画面,连大人都觉得害怕,丹麦孩子却早已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不断提问:“动物也会痛苦吗?他们正在想什么呢?”没想到,血淋淋的场景,居然也能启发孩子们进行身份切换,甚至去了解动物的“情感”。

就像很多人不能接受这样直白得有点过分的教育方式,丹麦人也不接受在儿童面前过度粉饰出一个美好世界。丹麦常被评价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于是很多人讨论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创造出这样快乐的态度。显然,谈论不完美的结局是很重要的部分。

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除此之外,家长日常中和孩子说的话,也会影响孩子的同理心。我总结了丹麦家长其他常见做法,给大家4个建议:

1、 不要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拿画画来说,不需要对他们说:“实在太漂亮了!”而是抓住细节,问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

2、 给孩子创造需要协作的社交环境。恰逢暑假,准备一些DIY项目,带孩子去邻居家、亲戚家做各种各样的趣味实践,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同理心。

3、 尽可能正面沟通。问起孩子学校的事情时,不妨聆听细节,引导他们关注正面的信息。比如,他们说到自己不喜欢哪个老师,你可以话锋一转,转移注意力,问他们:“觉得哪门课最酷?”

4、 事先设定规则,而不是给最后通牒。家庭关系会影响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所以应该以身作则,与他们沟通协商好规则,减少说出:“你必须去做、你给我XX”等过于强悍的话语。

从学校组织看图识别、团队互助,到家长引导孩子近距离感受悲伤、残酷的真实故事,或在日常对话中有意识地引导,正是同理心的培养,让丹麦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一言以蔽之,所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换位思考”与同理心听起来事小,但却是孩子日常生活,以及领导力发展等过程中,最重要的品格与修养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