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爱读哲学、想考大学的交通协管员 | 少年商学院

难以置信:爱读哲学、想考大学的交通协管员

难以置信:爱读哲学、想考大学的交通协管员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213篇分享文章,作者是我们的北美创始合伙人Evan Wang。他于加州大学毕业,现在美国中学做数学老师。

       经常和国内的一些家长聊天,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时,有些父母说,我又给孩子报了数奥班、英语班、钢琴班,你觉得有没有用呢?我反问一句,您给孩子报这么多课外班,原因是什么呢?家长毫不犹豫的回答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呗”。

       作为也曾经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我来说,我特别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已经成为国人教育子女的定理,一代传一代。

       我也从来没有质疑过此定理——直到在美国读完大学。之后当我成为美国中学的一名老师,遇到各种各样美国初中、高中生时,我才质疑,那条看不见的起跑线到底在哪?如果真的存在起点,终点难道只是高考那一张张考卷,终点之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从此不再奔跑(读书)?如此而言,起点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

       我印象很深,当年我在国内高考结束后,一个同学抱着厚厚的课本和试卷跑到学校新校区操场的一个角落,一把火全给烧了。他说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了,以后也不会再读书了。看着汹汹的火焰,他无比释放和解脱。我这个朋友现在在北京过着北漂的日子,他真的很讨厌读书。

       另一个触动我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十字路口。我住的地方旁边有一所小学,城市为了安全,在十字路口安排一个“交通协管员”负责小学生过马路安全。一次我路过,看到一位四十几岁的协管员在看哲学,我就和他聊了两句。他说他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制造工厂打工,后来爱上了哲学,去年工厂倒闭后,他就做了现在的工作,他很庆幸现在可以在学生放学前空闲时间里读会书。“我打算之后去读个大学”,他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自己很难相信这是真的。我敬佩他,这位协管员虽然在“慢跑”,但从没有停息。

       统计学经常说我们人类的智商是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是说除了极个别天才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我同意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差不多,但是表现的方式却有所差异。比如我在教数学时,就可以感觉到某些孩子在解题方面比较出众,但是也仅限于解题。而另一些孩子可能解题方面比较慢,但是在羽毛球方面很有天分。我就经常在班里鼓励比如羽毛球出色的同学说,你们羽毛球打得好,学习数数稍加努力,一定也很出色。这些同学没有因为数学成绩不是太好,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拿我自己来说,我还记得我当年中学班主任就以数学成绩给孩子贴标签:解题高手就是聪明。体育生、艺术生在她眼里就是笨蛋,就是没有希望,就是在拖班级后腿。我很不幸的就在其中,不是因为我是体育生,只是因为我不是解题高手,只是因为我做题速度太慢。从此我讨厌她教的数学课。但是庆幸我没有放弃,只是一直默默的自我前行,并且没有停止过。七年后,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的毕业生。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一群青少年使出全部的力气去跨越鸿沟(高考)。跨越成功的孩子开始攀爬知识的金字塔,大学、研究生、博士等,而掉入鸿沟里的孩子从此终身厌弃读书,和知识彻底决裂。

       所以回到文初我和家长的交流。我回应家长的原话就是:教育不是跨越鸿沟,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爱阅读的习惯等,这些都是在面对传统教育时,给孩子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在这里我感谢我父母在人生重要的阶段能给我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教育不是把人分类,不是一群人跨越鸿沟。根本没有什么起跑线。就算有,就算输在了“起跑线”上,又有何妨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