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行动力强、不怕犯错,源于家长和老师“事前管理”有技巧 | 少年商学院

美国孩子行动力强、不怕犯错,源于家长和老师“事前管理”有技巧

美国孩子行动力强、不怕犯错,源于家长和老师“事前管理”有技巧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的第1376次分享,作者凌太是一位全职太太,运营有公众号“凌太来了”。我们已获得她的授权并做了编辑整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孩子有一个同学,一年级是去美国上的,二年级回到北京,进了某著名小学。有一次她妈妈问她:你觉得美国的小学跟中国的比,有什么不一样?她回答说:美国的老师总是在我们做事前跟我们讲得很详细,做完以后都是鼓励,不批评;中国的老师事先不怎么告诉我们怎么做,如果我们做的不好,会批评。

我听她妈妈说完以后,非常佩服这位孩子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虽然并不绝对,并不是说中国老师一定比美国老师差,但想一想,大体而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今天跟一个朋友聊起一些教育上的事,我把美国老师这个“事前管理”的思路跟她一讲,她也觉得对她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梳理各种情形,让孩子心里有概念、精神有准备

所谓“事前管理”,很好理解,就是在让孩子做一件不熟悉的事之前,把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中间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出现了会怎么样……先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有精神和技术上的准备,心里就会比较踏实,事情也会比较顺利。等做完了再简单讲评一下,以鼓励为主,这样几次下来,这件事也就会做了,而且特别有信心。

美国孩子行动力强、不怕犯错,源于家长和老师“事前管理”有技巧

上个学期结束之前,孩子要搞一个玩水派对,老师事前就给所有家长发了详细邮件,讲了安排,说是可以带水枪。但他另一头,也跟孩子们讲,“我小时候,我的爸妈是不会让我玩任何跟枪有关的玩具的,所以如果你们有谁的家长不给你们带水枪,你们也要理解和服从,而且我们会给大家准备很多其他水玩具。

老师把这个都想到了,也事先说清楚了,派对就好管理了。

记得以前有个朋友,第一次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坐长途飞机去新加坡,她很紧张,非常担心孩子们害怕,路上苦恼,特别是较小的女儿。她问我,怎么才能让旅途顺利一些,我便把这个“事前管理”技巧告诉了她,建议她除了准备好路上要带的东西外,要先好好跟孩子们谈一谈,以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告诉他们路上会很辛苦,但希望他们配合。

她从新加坡回来后,很高兴地告诉我,她事先跟孩子们谈了,俩人特别珍惜这第一次出远门的机会,一路都努力表现得特别好,非常配合。

▋打疫苗先说for what,护士的体贴和事前管理

还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特别害怕打疫苗,会问我疼不疼,每次我都如实告诉他们,是会有一点疼的,不过是孩子可以忍受的疼,如果想哭的话,就哭出来吧。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打这个疫苗,我觉得这样的事前心理建设,比事后哄他们要好。

这一套其实是从外国或者外资医院学的。我在美国医院或者香港、北京的外资医院看病时,每次体会都很深——护士和医生每做一件事,哪怕很小,都会耐心详细地给我解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什么,我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哪怕只是“听诊器会有一点凉”)……就好像知道我心里的不安和疑虑在哪里一样。

美国孩子行动力强、不怕犯错,源于家长和老师“事前管理”有技巧

整个流程下来,我作为本来“任人摆布”的病人,会变得清楚而安心,而且充满了对他们的信任。其实,如果他们不说,我也难免会问,如果回答问题和解决疑虑,并不在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之内,他们每天被迫回答很多病人同样的问题,肯定会觉得很烦吧,最后会弄得双方都不开心。但如果一边操作,一边做详细说明,本来就是流程所在,他们反而会比较容易做到,而且还得到了病人更好的配合。

 

▋用沟通换孩子的合作,而非用压制换孩子的服从

“事前沟通”作为一个实用的人际交流和管理技巧,并不只是适用于孩子。不管是在公司、学校还是家里,如果事先沟通得不清楚,总是靠事后批评来让别人“长记性”,谁会愿意被你领导?最后的结果,就是搞得大家对做事情,不是“怕了”就是“疲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放手”式的管理风格,那就要自己承担放手的管理风险、允许别人试错,即使干砸了也不能批评抱怨,只能给建设性的意见。

而“事前管理”虽说只是一个“技巧”,其实背后有深层的文化缘由。西方的教育和服务,首先把对方当作跟自己一样的“人”,将心比心,更关照人性需要,也更讲求合作——老师以合理的要求和沟通的方式,求得学生的自愿合作,而不是以批评压制的方法,获得服从。

不是说不可以批评,只是如果一个系统不依靠个体的内在动力和相互协作运行,而是靠批评压制来运行,那么这个系统一定是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的,会耗费每个参与者的巨大精力。有朝一日那个批评者不在了,系统也就崩塌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