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分享——国庆特辑(四)
想象一下,当你怀着庄重的心情点开一部历史纪录片,结果配音用低沉严肃的声音说道,“我们人类那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就是一部和脱发抗争的历史。”
满屏的“哈哈哈哈哈”会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这难道不是一部恶搞片吗?
但《历史那些事》正是这么一部画风奇特却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实验性纪录片,开头就严正声明——
前几日《历史那些事》第二季一上线,就在Bilibili网站(青少年非常喜欢的一个视频网站)上斩获了2000余条网友的走心评论。
其实2018年第一季推出时,这部历史纪录片新颖的风格——严谨认真的史料讲解+年轻化的真人小剧场+名人名言升华主题就引起了很高的讨论度。
别开一面的画风挑战了观众的看片习惯,有人爱得要命,也有人批评太过浮夸。
但让尘封的历史重新鲜活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这部纪录片做到了。《历史那些事》每季都是8集,每集一个故事,30分钟一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却换了一个身份:大文豪苏轼变身成吃货,温柔多才的李清照变成了李怼怼……
纪录片用吐槽的方式把课本上的历史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就像你身边的朋友在和你聊天,说着这些历史人物的趣事,简单易懂。
千古第一才女 —— 17岁便和诗两首,比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的原作立意更加深刻,见解更加独到,在汴京文人中引起了轰动。
但除了才情超绝,李清照还曾在明代的《古今女史》中被评为“博家之祖”,因为她不仅爱好广泛还都玩出了一番小成就:
喜欢“打马”这个棋艺游戏,就亲自写了一部游戏攻略《打马图经》;
丈夫赵明诚痴迷于金石研究,李清照陪着一起研究古籍、石刻时还编写了我国最早也是最权威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爱好饮酒,在《漱玉词》中,“醉”字出现了十一次,“酒”字出现十九次。
比起课本上树立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形象,实际上李清照的作风十分豪放。在历史上李清照曾对张耒、苏东坡、柳永、秦观、王安石这些大文豪的诗词全都点评了一遍。
历史小剧场里,李清照化身李怼怼,把当时的古诗词用大白话表现出来:
怼张耒,“你的文章价值观问题太大了,立意不行,文笔也一般。”
怼苏轼,“您博古通今,文章写的挺好,可是怎么写起词来反而不谐音律。”
李清照怼得更直接了,“你才婉约派,你全家都是婉约派,一个人不同时期的风格都是有变化的,非得给人划分门派,不是懒就是坏。”
当年丈夫赵明诚因小小兵变弃城而逃,全然不顾全城百姓和自己的妻子。
被罢免官职后,李清照跟着赵明诚一路南下,经过乌江当初项羽自刎之处,她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借古讽今的诗词,人人称赞她虽身为女子却胸怀天下,但又有谁人知,这实际上是她内心对丈夫深深的失望。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身为女子却一直在争取自己的自由。
告发第二任丈夫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甚至不惜入狱。后来被人搭救,却再也不得重返故土。
公元1135年,53岁的李清照登上八咏楼遥望故土,她从未后悔。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得以撕开诗词那层面纱,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慷慨桀骜,敢爱敢恨。
她以灿烂的诗词和独特的个性,在男人的世界里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不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幻,红尘世道如何变换,都掩盖不了她光芒万丈的才情,如一盏孤灯,高悬在千年历史的天空。
他是辛弃疾。那个本该手握兵刃上阵杀敌的大青兕,最终却成了大词人的辛弃疾。
他也曾以为,南归之后他能施展自己的拳脚,光复中原。却不知自己走入的不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广阔天地,而是消磨这一梦想的漫漫长夜。
自从归附南宋,辛弃疾从负责滁州的灾后重建,到湖南的安抚使,南宋朝廷只想让他在后方当救火队员。
他曾上书多次,愿带兵北伐收复失地,却一次次石沉大海。只能写下无奈诗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南归19年后,苦苦等待的辛弃疾经过朝廷恩准,终于能组建自己的军队,为了抓住这百年一遇的机会,他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
可命运的弄人,每当辛弃疾燃起一身热血,就会马上被扑灭。
至此,辛弃疾心灰意冷,即使耿直如他也意识到,对于南宋朝廷而言,靖康之耻后沦陷的半壁江山远远不如自己在临安的一把龙椅。
他隐居山中,自号“稼轩居士”,天生的将种却被硬生生逼成一名词人,他只能将一腔热血尽数融到了笔下,若可以选择,他不会做美名词人,他更愿征战沙场,手刃敌人。
历史小剧场里,仿照《东邪西毒》则拍了一个《南龙北兕》。
与辛弃疾一样,陈同甫也有收复失地的北伐之心。此次,他是特来找寻归隐的辛弃疾一同实现当初的理想。
面对陈同甫的质问,“起兵山东,生擒逆贼,你忘了吗?”
可送别陈同甫,独自饮酒时,辛弃疾却抚摸着那落灰的刀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话语之间都是不甘的泪水。
1206年,南宋终于确定要重新北伐,退居二线的辛弃疾却只能登上北固亭,写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人们在灯火阑珊处寻到他的时候,辛弃疾早已英雄迟暮。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辛弃疾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来过无数遍的梦境,没有溪上青草,没有蛙声一片,只有沙场点兵,只有吹角连营。
《历史那些事》的每一集,都如李清照、辛弃疾一般,不像一般的历史纪录片,反而像电视剧情节饱满,让人看着故事就记住了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
他出品的每一部历史纪录片,豆瓣评分都在8.7分以上。他的风格就是将历史当电视剧来拍,有故事,还能将场景还原得有模有样。
只是这次与他以往严肃的纪录片都不同,为什么要拍这部“很不正经”的纪录片?
“我做这个纪录片,最初就是想和我儿子对话。”金铁木接受采访时说道。
这部在Bilibili上备受年轻人喜欢的历史纪录片,最初却是来自于导演金铁木在和他儿子的沟通中感受到的代沟和那种挫败感。
“我儿子是一个典型的处于‘90后’和‘00后’之间的人。我跟他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斗智斗勇,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我认为,我还是非常失败的,因为我觉得我没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
所以金铁木想是拍一部年轻人喜欢的纪录片,与他们对话。
网上也有人质疑,历史类纪录片是否能用如此“不正经”的方式去拍摄。
金铁木也承认,第一季有点形式大于内容,所以在第二季中更注重对于内容的把控。
在轻松和有趣当中,如果能够学到一些知识,能够被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所感动,能够对我们当下的人生有所启发,这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出发点。
金铁木的儿子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对他说了一句“没想到你这人还行哈”。
他觉得,这部纪录片已经实现了当初拍摄的初衷——走进了00后的世界,找到了一个可以沟通的方式。
他认为,“90后”“00后”是互联网的一代,他们玩的、吃的和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都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不同。
很多批评《历史那些事》的人说,里面的很多史料都是瞎编、胡说。
但在不断追求史料准确性的基础上,我想《历史那些事》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背后真实的历史,就已经意义非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