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马伊莉《找到你》:别让父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缺席者
文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国庆期间,姚晨、马伊琍主演的电影《找到你》提前上映后,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相比其他几部同档期电影,它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题材,有望使之成为一匹黑马。
与其说《找到你》在讲一个找孩子的故事,不如说它是一个当代女性在找回自己,找到平衡的故事——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姚晨和马伊琍非常在线的双主演组合,也让剧情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自己生活当中的故事,真实,残忍。
这部电影,与我们之前推荐给大家的台湾家庭教育写实题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点击查看)结合起来看,会更有触动,更深领悟。
有了孩子的女人
怎么选都是错?
《找到你》电影里有三个女性角色——李捷、孙芳、朱敏,她们分别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三种母亲——高知职场妈妈、底层农村妇女、全职太太。
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高”。不管是哪一种,她们都逃不过女性普遍存在的困境,在家庭、孩子和事业三者的平衡中挣扎。
看似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李捷,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狼狈。为了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她拼命工作,职场上要能独当一面,遇到骚扰也要自己化解。
(忙于家庭和工作的李捷,姚晨饰演)
李捷的收入可观,本应是最能给孩子幸福的人,却被认为不顾家。
工作忙到让她甚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只能忙里偷闲地回家看看她。这不仅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带好孩子才是女人的本职工作。”还被老公吐槽“不像个女人”。
(李捷的前夫——医生袁文康)
保姆孙芳则是个思想很传统的农村妇女,嫁给了一个会家暴的男人,但这只是不幸的开始……
(保姆孙芳,马伊琍饰演)
她的孩子一生下来患了先天性胆道闭塞,丈夫也不愿意花钱救。为了赚钱帮孩子治病,她只好去陪酒、出卖身体……
她愿意付出一切,却依旧挽救不了自己的孩子。
而朱敏在结婚前,和李捷一样,是个职业女性。不同的是,朱敏为了孩子,选择当一个全职太太。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朱敏的丈夫就出轨了。当初为了孩子放弃的工作的行为,就变成她在法庭上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劣势。
这几个母亲境遇不同,母性本能却如出一辙,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孩子。他们的遭遇让人同情,也让更多人看到女性的不易。
正如网友所说,“都说为母则刚,可是这刚强的背后,需要女性付出多少代价,只有经历过的女人才知道吧。”
虽然电影放大了女性的焦虑和困境,但它也反映了很多女性现在的真实生活。该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想,面对这些难题,一味抱怨无济于事,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当工作和家庭都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必强迫自己事事做到完美,适当地做好减法或者寻求家人的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拒绝“丧偶式育儿”
电影里三个家庭悲剧的相同点在于,她们都有一个不靠谱的丈夫。
“电影里的李捷、孙芳、朱敏都没有做错,错的是她们的丈夫,出轨、赌博、家暴……他们根本不配做丈夫和父亲。”
“她们可以打败一切,可是打败不了一个冷漠自私的丈夫。”
“她们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疾病和贫穷,而是她们那毫无责任感的丈夫。”
“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画家刘墉说。
(孙芳在照顾生病的孩子)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父亲回归家庭的重要性,也赞同父亲应多投入家庭教育,但更多的家庭还是处于“父亲缺位”的状态,“丧偶式育儿”比比皆是。
社会上刻板印象也根深蒂固,始终觉得:父亲带孩子,就是一件稀罕事,只要做了,不论做得怎样,都是暖心奶爸。
当妈妈的却压力山大,只要出点小差错,就会被苛刻地批评。这种对爸妈育儿的双重标准,只会让爸爸们成为更大的稀缺品。
2016年,比尔·盖茨夫妇发布的年度公开信里,除了讨论贫穷、能源等问题,还特意讨论了爸爸妈妈应该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
(比尔·盖茨夫妇)
这封公开信里,分享了这么一组数据,关于世界各地男性(阴影部分)和女性(非阴影部分)每天在“无薪工作”(即家务)上花费的时间:
我们将这组数据做了更系统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女性平均每天花费在家务上的时间是4.3个小时,而男性平均是1.8个小时,差距足足有2.5小时。
在美国,差距虽没那么大——女性平均是3.8小时,男性是2.5小时,但也有1.3小时。北欧国家的男性做家务的时间最多,女性每天花3.5个小时做无薪工作,而男性则花3个小时。
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和日本的男性,做家务的时间最少,在印度,女性每天花6个小时做无薪工作,而男性则做1个小时,韩国的男性排在最后,每天只做0.7个小时的无薪酬工作。
这张表说明了什么?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除去睡觉的8小时,上班的8小时,每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而妈妈们将这仅有的自由支配时间的绝大多数,都贡献给了家庭。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统计世界各地男女在家时分别把时间花在了什么事情上)
因此,盖茨夫人认为,妈妈们承担的责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个问题长久以来都被我们忽视了,信里,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需要把任何工作都称为‘工作’,在家做也好,在外面劳动也好,都叫工作。”
但很显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把妈妈们在家的工作当成是“工作”,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女性的职责,是分内的工作。
可怕的是,不仅是男性有这种想法,就连女性本身都会有这种错误的认知。电影里,委托人的前妻希望李捷能帮她夺回孩子的抚养权,“求求你,你也是个母亲,求求你帮帮我。”
李捷却拒绝了,她认为放弃职场工作,专心当家庭主妇的委托人前妻没有资格争夺抚养权。
李捷用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衡量其他女性,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女性应该兼顾家庭和事业,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人就没资格挣抚养权。她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这些人不认为家务和照顾孩子是“工作”。
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无疑成了无数女性职场上的阻碍,她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提高自己,这也反过来也让女性劳动力市场一直停滞不前。
比尔·盖茨夫妇发布的年度公开信里,有另一张图表直观展示了世界各地男女参加工作的比例:
而且这种分工模式,很早就奠定在孩子们的心中了。密歇根大学有一项研究就表明,男女在做家务上的不平等,从孩子还很小时就已经产生了——10-17岁女孩平均每周比男孩子多做2个小时的家务。
比尔·盖茨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最终将夺走女性们的潜力。你必须尽早改变对男孩、女孩的期望。”
于是,他和妻子约定,不管他多忙,每周都会花两天接送子女上学。有趣的是,学校里那些其他妈妈们看见了,纷纷跑回家跟老公抱怨,“你看,连比尔·盖茨都在接送孩子,你到底能有多忙?!”
只要每个爸爸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整个社会的观念就会慢慢转变。
盖茨之外,扎克伯格也主张父亲应该多多回归家庭,于是他在Facebook里,特批了父亲带薪产假,允许他们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可以在家里待上四个月的时间!
之前,他更是忙里偷闲,花了100个小时亲自研发、打造了一款人工智能家庭管家,语音命令做家务——用他的手机或电脑,就能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音乐,这个“管家”,还能学习他的品味与行为模式,辨识访客,启动烤面包机,甚至利用衣柜内的大炮射出衣服来……
平衡家庭和事业
应该是两个人的付出
“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是个永恒的难题,对于妈妈们来说更是困难。
电影里的李捷就有这么一段台词:
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场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会有人觉得,这不算是一个职业。
可正因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正因为当妈,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有更多的勇气,去穿越人生最艰难的荒漠。
不可否认,有一些妈妈确实可以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双平衡。作为企业高管,Inhi Cho Suh不是在机场,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忙碌的差旅日程安排与照顾孩子似乎很难融合,不少女性在这个时候可能会考虑放弃工作。
但Suh可不愿意放弃自己所爱的工作和角色。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出差时,带着儿子商务旅行!她获得了公司的同意,为了保证自己在开会时有人照看孩子,她又邀请了自己的妈妈一同前往。
(Suh和妈妈、儿子的合影)
还有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她在成为新西兰总理的3个月后,就宣布自己怀孕了。当时,新西兰乃至全球政界轰动了,阿德恩却觉得“没什么不同寻常”。
孩子出生后,阿德恩将休6周产假。期间,她的副总理彼得斯将代行总理职务,就像她“以前海外出访时一样”。
但无论再怎么平衡,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忽视,在这些成功妈妈的背后,都有着默默支持她的人。
Suh能带着孩子商务旅行,得益于公司的支持;阿德恩能继续专于事业,得益于伴侣的支持,他将变身全职奶爸,全权代理宝宝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更多的女性会陷在孩子、家庭和工作的漩涡里,找不到平衡的点。
《找到你》的编剧秦海燕也表示:“真的不要再问什么家庭与事业如何平衡这种问题,哪有什么平衡可言,只有牺牲。”
所谓的“平衡”,也只是爸爸和妈妈共同承担这份“付出”和“牺牲”。因此,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爸爸能回归家庭,和妈妈一起照顾孩子。家庭不是事业的绊脚石,反而能给爸爸们提供完善自我的动力。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妈妈被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