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 少年商学院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文 | 王文哲

十年生涯规划讲师

本文整理自少年商学院第28期国际教育公开课

过去10年,我先后在复旦、同济、上外、复旦附中等上海知名学校教授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课程,也是少年商学院的特约讲师。我更喜欢的身份是——创新教育“发烧友”,所以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少年商学院的家长朋友们,探讨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这个话题。

英国通信行业监管部门曾发布过一份报告,称在数字时代一个人一生获取知识以及情商发展的潜能是一条抛物线,6岁与45岁的能力相当,14到15岁则达到顶峰,也就是说,6岁到15岁是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兴趣的黄金时期,家长们不可错过。具体该怎么做?我认为有三层境界和一大能力。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一层境界

允许孩子“废寝忘食”

在探讨“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谈“如何保护孩子的兴趣。”

我曾在我任教的大学、中学里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你的兴趣是什么”,每次都有将近80%的人说“我不知道”,其实,这种茫然从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是受到家庭或学校的扼杀。

孩子4-5岁时都是“好奇体质”,嘴里永远是“10万个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想探个究竟,但不少父母会觉得“你好烦”。当孩子问你:“你可以把月亮给我摘下来吗”、“月亮上为什么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等等一时你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你可能随便就打发了,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热情?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个事情是——“天大的事情先吃饭”,比如说孩子在画画,在组装一个玩具,但马上要吃饭了,或者要洗澡了、睡觉了,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先停下来吧,明天再做吧。

但将心比心,我们也有做某件事情做得非常入神的时候,什么吃饭、洗澡、睡觉,不管它,等我做完再说,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专注。有人来叫你,你可能还特别生气,说我这会儿正忙着呢,干嘛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我拉出来?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但当我们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想不到这一点,你可能觉得,小屁孩,能有什么事那么重要?该吃饭就得吃饭,难道要全家人等你吗?

很多家长问过我,怎么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对一个东西感兴趣,而不是三分钟热度?专注的程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好不容易孩子做一个事情做到都废寝忘食了,我们反而去阻止,这是自相矛盾的。当然,我不是说大家就让孩子不要准点吃饭了,只是给孩子留一点空间。

当然,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全然在父母身上,有些家庭是老人帮忙带孩子,他们对卫生、安全,特别是吃饭问题,非常看重。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些情况就是比如小孩子在玩泥巴、玩水,老人家会很介意,觉得太脏了,不卫生。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前两天,我家打碎了个碗,我四岁半的女儿就在那边说“宝石!宝石!”,要去捡一些碎玻璃,我妈肯定说不行,觉得这个太容易割破手……

我们是觉得没什么,女儿对这个感兴趣就去玩呗,出不了太大事情,但也不好和老人直接碰撞。怎么权衡这个事情呢?我觉得也没有捷径,还是得多和老人沟通,找他们可以接受的逻辑去描述这个事情。

后来我女儿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说,“那我戴一个手套,我去捡玻璃可以吗?”我老婆就帮她去和我妈讲,我妈也就接受了。有一些家庭的老人对这方面介意一点,没那么好沟通,就只能是父母尽量多地投入一些时间了。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二层境界

做算术不如玩扑克,学经济不如开户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学校。有些老师会过度强调一些比较枯燥的东西,结果非但孩子成绩上不去,连对某个学科、某些事情的学习兴趣也消磨掉了,就好比我们自己在企业里,企业三不五时给我们搞个培训,教你一些东西和你的业务完全不搭边的东西,你也不想学。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学生们最喜欢问我的问题也是——我学这个干嘛?学数学干嘛?学物理干嘛?……有些老师就敷衍说“不学就等着不及格”,那多扫兴啊?你应该把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它的意义和有趣的点,展示给孩子,而不是机械地塞一些习题给孩子。

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做的,就是去弥补这个“学习意义”、这个“趣味性”。现在有很多APP都可以作为学习工具,有不错的互动化、游戏化和场景化的尝试。少年商学院推荐过不少,大家可以点击《不买学科练习册,美国7-15岁孩子开学最爱这15款App及游戏》获取,这里就不再做推荐。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除了学习工具,家长日常的引导也事半功倍。举个例子,比如学数学,从我女儿4岁开始,我就开始带她玩“21点”的改良版——我把规则改成10点,其实是做10以内的加减法。这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行为,很简单,但与其让孩子很枯燥地在那里算算加减法,你不如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游戏,和TA一起来玩。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再举个例子,我的学生现在都要学经济、政治,这种学科很大,他们就经常觉得课程比较枯燥、比较无趣,也比较假大空,我就发动他们各开一个投资账户,一千美金就能开一个全球账户,你爱做什么交易都可以,你可以买股,你也可以做黄金,等等。

那这个时候,学科练习就变成真金白银的生意了,学生们对学政治、学经济一下子兴趣高涨,开始关注ISIS又干嘛了,恐怖组织又怎么了,土耳其又政变了……孩子对现实的关注就主动起来了。

又比如说少年商学院之前开的一些商业与领导力课程,譬如《青少年经济学启蒙》(点击查看)有一周发布的挑战,就让孩子们直接走到小区商店里去调研价格、采访店主心得,孩子就会发现,比如快速记录对方说话要点、扩散主题随时追问、比较各个商店采访所得做成书面报告等等技能的作用,学起来就特别带劲。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少商学员,北京的萧一楷同学在采访)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三层境界

做个“骗赞党”,强化“仪式感”

有了兴趣后如何长期维持住?这就进入到了第三个境界。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一些兴趣就很激动,很欢呼雀跃,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不喜欢了、放弃了,然后心情又一落千丈,对吧?大家的共鸣啊,我们当然不主张过于勉强孩子——有时候放弃也是正常的,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保有这种热情,也是有一些方法的。

孩子对什么东西最容易上瘾?游戏?对吧。很多家长很头痛,孩子爱玩游戏,花了很多时间,但有没有想过,把游戏里的机制借鉴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把“兴趣培养”设计得像游戏一样,把孩子黏住,让孩子自发地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越学越带劲。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一步,是给孩子基于事实的表扬。

游戏里最重要的设计是“反馈机制”,比如说你打了一个怪物,立刻就从天上掉一个金币、掉一个装备或者一点经验下来,还有“叮咚”这样的声音刺激你,让你的五官受到全方位的刺激,然后你就觉得,你做这个事情很带劲。

现在很多人吃顿饭、出趟门都要发朋友圈,我们说是“骗赞党”,其实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也知道要不吝表扬,但怎么表扬很关键。

纽约大学精神病学博士朱迪丝·布鲁克(Judith Brook)曾提醒家长,只有七岁以下的幼儿对表扬信以为真,稍大点的孩子与成人一样,会对表扬心存疑虑。所以,表扬必须基于事实——孩子掌握的一些技能,或拥有的天赋。

比如孩子快速读完了一个系列的书,表扬他“注意力集中”比简单说“哇,一定收获很多吧”有效,比如孩子踢球赛,表扬他“过人传球不错”比简单说“你踢得真棒”有效。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二步,是强化仪式感。

游戏里经常会有一些勋章的设计,比如说美国中小学里很火的童子军,就有一级一级头衔,需要你慢慢收集往上升,孩子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其实是一种仪式感,把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变得值得褒奖和纪念,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

家庭生活中,即使不设计勋章,或者用积分表,可以用别的方式强化这种仪式感。我身边有不少家长,孩子写了一本书,虽然可能是一个很粗浅、很单薄的小册子,一本小小说,但爸妈就非常精心地把它打印出来,还用各种铜板纸装订起来,再在他们的亲友圈子里,甚至在学校里传阅,这时孩子就会觉得,我做的这个东西有了反馈,我得到了很多评价,虽然多少会有一些差评,但绝大部分的都是正面评价。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这些方法,都是一种外在的反馈激励,本质上,就是强化孩子发展自己兴趣时的成就感。孩子玩乐高、做一个模型,也会收获一种满足感,但这肯定不比你把自己的知识投入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解决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来得强烈。

这也是为什么我欣赏少年商学院课程理念的原因,还拿前面提到的少商经济学系列课程举例,在讲“生产分工”的概念时,它会要求学生选择一家餐厅或一个工厂,挑选一条生产线详细记录合作分工流程,并且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在讲“团队管理”的概念时,它就要求学生为一家有50名员工的糖果公司设计一套有创意的激励措施,让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少商学员,江苏无锡的吕昱霆整理的“员工需求金字塔”)

换言之,学生们在互联网互动直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完成课后的一个个社会实践挑战,在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真正培养商业思维和领导力。

正如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必须引起重视的一大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主找导师

家长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所有科目或者话题都非常熟悉,所以,当孩子产生一些其他的兴趣,例如想学习音乐,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忙。

近几年有个论调,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说得不无道理。富二代的学习资源,包括导师资源就是比别人好很多,比如说你学钢琴,可能找的就是当年朗朗的老师,这没法比。

我们很多家长都知道给孩子找名师,很多人拼了命把孩子送进名校,也是为了名师资源,但这种资源其实并不持续,等孩子毕业了呢?你不可能一直陪着孩子去找他们人生中每个阶段需要的每个老师——这是孩子长远要走的路,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在这个事情上却总是误导。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比如说我们的中小学,课表老师都安排好了,你就坐在教室里,自然会有不同的老师来给你上课,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一个错觉,觉得,老师不就在那儿么,我不用自己找的。

一直到大学,从大一开始,你就能明显看到很多孩子其实不知道该选什么课的,选老师就看“挂科率”。而即使是在哈佛,有几千门有趣的课就摆在那里,怎么选都不会错,那不在课表里的老师难道就不找了?

找导师,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调动身边学习资源的能力。

少年商学院推荐过一本书——Hacking your education,直译为《黑客学习法》,台湾繁体中文版将之意译为《没有教室的未来大学》(点击此处阅读),作者Dale在19岁就得了著名的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该奖学金只被颁予全世界20位年龄二十岁以下的顶级企业家),他就非常提倡培养孩子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Hacking your education中英文版封面)

“学校里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社会也都能够提供,像是以市民图书馆取代学校图书馆,自组互助读书会来讨论某些主题,写信给某些领域学有专精的人,向其请教学习上遭遇的难题,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向网络上的达人请教学习上遭遇到的难处。

最好自己建一个网站,在网站上与人分享自主学习的过程与秘诀,一方面吸引志同道合者,另一方面当自己碰到学习难题想向专家达人请教时,附上自己的网站,让对方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够增加对方回复你的意愿。”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我的建议

四步走:内向的孩子也能学会

这个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盲点。就算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富二代,也只是在早期对接导师资源的时候有优势,但如果他后来慢慢地把这种优势变成一种“默认”,觉得父母就是要给我对接好的导师的,那就出问题了。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那怎么激发孩子自己找合适的导师?可以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他们得克服自己与陌生人接触时的障碍。

我上个学期,在复旦附中,带了一班高一的学生在街上卖伞。卖伞的时候你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有些学生就是很内向的,不太擅长和人沟通,他是真没办法,就算你教了他,让他去说,在旁边鼓励他,他也没法像别的同学那么自在。怎么办呢?继续反复地练习。

我就看到一些同学,第一次去特别难受,但两次和路人沟通之后,他自己就慢慢打开了。确实有些人天生内向,不太擅长和陌生人沟通,但越是如此,这样的训练也必不可少。

比如说少年商学院之前做的“拯救书店计划”,要求孩子去书店采访读者。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有一个小女孩,采访的过程中被保安赶了,还被好几个人拒绝了,就抱着一起去的爸爸哭了好久,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了,之后她的收获肯定比别人都多。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少商学员,来自天津的张安妮同学在书店采访)

所以说,哪怕家长们给孩子对接了一些资源,也尽量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你稍微引荐一下之后,让他自己去聊,让他自己去接触,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你包办了,孩子只要定时上课就行。

第二步,给一些真的特别内向的孩子一些建议,那就是家长或者教练陪伴一起,作为他们的后盾。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有一个高一的学生在学占星。占星这个东西,他在学校里也没得学,我们只能到市场上去找老师,有一次我们就找到了一个行业的小型聚会,是一个占星达人办的小聚会,请了很多粉丝去体验他们各种占星的门路。

但是他不敢去,怎么劝都不敢,我就说,那我陪他去,但是前提是我在现场不会帮你提问或说话,我们俩到了现场,就坐得远远的,假装不认识。就是这样,我既是他的一个后盾,带给他陪伴,又没有过度地干预他。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这个过程对他来说还是比较坎坷的,他一开始就走到每个导师前面的队伍里,晃一晃,终于走到某个感兴趣的导师面前,徘徊了很久。旁边有几个人围着那个导师说话,但是他就一直没敢上去,我看得出他在打腹稿,他在想自己要怎么说,终于遇上一个空档,旁边没别人拉,他不过去才奇怪了,他才鼓起勇气上去打招呼。

但其实很多时候,他的这种犹豫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开始讲,后面就会越讲越舒适。我坐在旁边帮他观察,等某一个摊位空出来了,某一个老师旁边没人了,我就立刻告诉他。后来他跑到别的导师面前,就再没有徘徊、犹豫半天,就是直接上去聊天了,效率提升很多,自信心也建立了很多。如果每次都靠别人去开口,去促成,他的收获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步,是在去找导师之前,提醒孩子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

比如说具体要谈什么话题,要阅读哪些导师经典的作品、文章,导师的近况如何等等,里面得有一两个特别精彩的问题,是只有特别了解这位导师的人才提得出来的那种,去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毕竟和陌生人接触的时间总是很短的,有时可能就一两分钟,你要打动他,否则他就不会再跟你说话了(相关文章《一位小学生研究160件文具后出书,日本人有多重视孩子的钻研劲儿》)。

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初中毕业前,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有多重要

第四步,是主动和老师建立一些私交。

约他吃个饭,约他喝个茶,怎么样才进一步地聊一聊,从一个短暂的碰面变成一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碰面,再争取跟着他长期学习。

学会“自主找导师”,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课。比在学校里学任何一个科目、任何一个专业都重要得多,因为现在市场真正核心的不可替代的学习力,不是你储备了多少信息,而是你能不能快速自己找到合适的导师,无论在哪个领域,甚至交叉领域,都能快速学习。再说了,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程都是一样的,但哪怕同样一个老师,他上课时跟你说的,和下课后跟你说的,都会有不一样。

总之,孩子15岁之前,与其一起探寻、挖掘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家长对家教理念进行一次次的梳理和自我审视,更需要孩子拥有自己找导师的能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爱自己所爱,充分发挥自己主动支配而不是被动接受人生的潜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