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正的富足不是天资聪颖,而是从小不断锤炼这种品质 | 少年商学院

孩子真正的富足不是天资聪颖,而是从小不断锤炼这种品质

孩子真正的富足不是天资聪颖,而是从小不断锤炼这种品质

 

文 | 大J

转载自:大J小D

学院君说:孩子长没长大,最大的差别,在于孩子能不能为自己的目标负责,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认清现实,看清自己,然后努力冲刺、成长,下定决心担负目标的责任感和能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美国华人妈妈诠释了她眼中的孩子坚毅力的培养是怎样的,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启发。

我的一个朋友,孩子在学钢琴,学得很痛苦,她看着也心疼,但她老公一直坚持,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从小这么容易放弃,长大怎么能成大事?”现在每天到了练琴时间,全家气氛就紧张。朋友发了消息来问我,想听听我的看法。

她说的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如今在美国教育界很时髦的一个词——Grit——坚毅不放弃的品质,这种品质被认为比天赋、智商更重要,是决定孩子成功的因素。

孩子真正的富足不是天资聪颖,而是从小不断锤炼这种品质

 

十年调研证明

坚毅才是最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我第一次知道Grit,是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Angela Duckworth2013年在TED上的演讲。她当时的原话是,“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Grit——坚毅。”

(点击上方视频查看Duckworth教授的演讲)

从2005年开始,她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了调研,并对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美国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她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才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这个发现深深影响了美国教育界,很多学校都引进了Grit教育,引进了新课程,不再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而是提供环境让孩子可以培养Grit的品质。

多做好玩的难事

看完了关于Grit的定义,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当时有一模一样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东方教育里很常见的吗?从古代的“悬梁刺股”到现代的“虎爸虎妈”(就像我开头提到的朋友的老公),其本质,都是在说“培养坚毅品质”。

但Duckworth教授对这点作了新的补充,“坚毅并不是指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遇到挑战却不放弃。

坚毅品质培养的基础,是要对这件事有热情。的确,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毅力的培养不遗余力,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前提,这样强压下的坚毅品质培养是“假的”,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外力,并没有真正地提高自己的Grit指数。一旦这个外力没了,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总是想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想要做什么。学奥数、学乐器、学英语、学画画,几乎每一样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选择,而从来没有真正问过孩子想学什么。也许有朋友会说,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学这些对她以后有帮助。

但这就是Duckworth教授想要纠正大家的观点,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不断奔跑中,当她摔倒了,她还有能力爬起来继续奔跑。因此,不要急着给孩子补这补那,学这学那,而是先培养坚毅品质,第一步就是鼓励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她感兴趣却有一点挑战的事。

不允许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问,可是,我孩子的兴趣一直在变,怎么办?

这个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要改善它,就要进入发展坚毅品质的第二步了,每当孩子放弃之前,我们需要保证他们确实是花了时间努力尝试的,是真正清楚自己为什么放弃,而不是因为学不会了、被老师批评了而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打造Grit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那也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特别不应该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想学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就报名了。谁知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了,和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给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自己没兴趣了,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

我记得那时爸爸是这么和我说的,“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了,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让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准备中。后来,我的确硬着头皮学了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回想那段经历,就是在培养坚毅品质啊。

我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骑车时,掌握不好平衡,玩了两次就说不要玩了。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就不允许这样,而是帮助她让她体会了几次骑起来的感受。对于任何年纪的孩子,每一件事都不要让他们在失败的经历中主动放弃,这会影响他们的自信,而且对于坚毅品质的打造也没好处。

 

无策略的练习,事倍功半

Duckworth教授给我的第三点启发,也是我共鸣最深的,就是要有策略地进行练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说的永远是“你再用功点就好了,你再多做一点题目就好了”,于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的观念就是,“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我就能表现得好”。

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心不在焉”,于是,我们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这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而最要命的是,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往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也并不好”。那很自然,当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

因此,真正聪明的父母要有策略地帮助孩子练习。这不是仅仅说一句“你再努力一点”就好了,而是当孩子做功课拖拉时,我们教会他们如何做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当孩子总是粗心大意时,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多观察,提高细节敏感度。

我很喜欢Grit的字典原意——“沙砾”,贝壳没有沙砾的磨砺就不会有珍珠,人生也是这样,只有被挑战磨练过的人生,才能收获珍珠。当我读完Duckworth教授关于Grit的书后,我才发现,自己长久以来被没有真正明白如何正确地培养坚毅品质。打造Grit,并不是一味地逼孩子、推孩子,更加不是“苦行僧”。

真正的Grit培养,是倾听孩子的兴趣,唤起孩子做某件事的热情;

真正的Grit培养,是尊重孩子放弃的选择,但会鼓励孩子“善始善终”;

真正的Grit培养,是用我们的支持,帮助孩子自己做到,让他们去体会,“再坚持一下,就会更好、更棒”的成就感。(完)

坚毅是金,自信则明

学院君注:我们曾分享过不少关于创新教育方面的好书,但如果要问我给我最大启发最大的两本书,我会推荐Grit(《坚毅力》)和Creative Confidence(《创新自信力》),前者即由本文提到的TED华裔演讲嘉宾著写,后者也是少年商学院的老朋友与支持者、斯坦福大学d.school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

其实这两本书并没有提出什么石破天惊的理论,恰恰相反,他们揭示的是最通俗的道理。前者告诉我们,坚毅力比情商和智商更重要;后者告诉我们: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过程中的激情和自信,是最有生命力的。

两本书若结合起来,则是全球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根目录”模型:热情—目标—坚毅—自信。这其实是一个循环永动的模型。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下一样,中国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如此之大。这当中尽管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被动因素,但从至少从少年商学院创办近五年、超过8万名学员家庭属性的数据分析来看,新一代家长心态的开放,国际化视野,对孩子综合素质和T型素养提升的重视,正成为主流力量。

但是当作为父母的我们求知欲增强,对好的教育理念的追求更甚,一种非理性现象自然而然发生了。那便是各种流派盛行,这厢是虎妈、鹰爸,那厢是正面管教、海豚育儿法等,琳琅满目。百家争鸣本无可厚非,但若把精力用在了站队或分辨谁是个“笑话”上,可能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是解决一切争议和困惑的良方。未来有一天回看现在,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持之以恒在做的一件自己热爱的小事,或说坚持本身。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坚毅力的养成可能起初润物无声,但日积月累,终有一天滴水穿石。


限时特惠 | 无论是未来出国留学还是国内升学,抑或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需要T型人才——兼具知识广度与兴趣深度,同时有极强的坚毅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过去五年已有逾8万学员参加少年商学院的名校通识与社会创新课程。现在,2018秋季学期“弯道超车计划”正式推出——六大主题的国际化创新实践课程开启限时特惠活动!仅限一周,名额有限,点击链接即可报名。

https://m.youthmba.com/mobile_web/marketing/autumn/2018?origin=0c1446a39bf38c45482921dc478e9db6&entrance=true


作者与授权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我们以获取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