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承包”了美国顶尖名校,奥秘就在这5个习惯
文 | 清瑕
转载自公号:清瑕Time
高考刚放榜,学霸、第一满天飞,羡慕之余感叹一声,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别人家的爸妈”?学霸的父母他们都做了啥?
有人说,那些学霸先天基因好,天生聪明。我们知道,人的智商呈现正态分布,就是两头小,中间大,大部分人的智商都集中在80—120之间,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不大,人和人之间差异就在于后天的培养和大脑的开发。如何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父母,是永远的启蒙老师和第一责任人,这才是我们需要探究的。
教育中我们需要承认先天智力因素带来的个体特质,在承认个性差异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发现不同父母良好做法上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我们教育中的普遍存在,也就是我们父母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下面这篇访谈是我去年年初和养育出两个超级学霸孩子的妈妈陈昕的交流记录,同时附录了她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实用经验总结,希望看了对您有所启发。
做妈妈是一生最大的事业
(2013美国奥数发奖全家合影)
“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这是伟大的诗人荷马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对母亲这个角色的最好诠释。
和昕聊天是件愉悦的事,她的逻辑性和幽默快乐会感染人,听昕讲教育更有一种体系性的完整,会觉得是一种教科书似的引领。
两个孩子相隔四年都被哈佛、MIT、斯坦福等多所名校录取,还获得过许多优秀的成绩。儿子在国际奥数比赛获得2金1银,两次应邀参加美国物理队,同时获得国际信息奥赛银牌。
女儿作为北卡州有史以来第一位高中数学竞赛女冠军,曾参加位于麻省理工的科学研究夏令营(RSI),并入围Regenerous 科学奖(STS)半决赛,生物/物理/信息/计算机语言学半决赛。2017年,女儿代表仅有4名女子的美国女子队,参加EGMO欧洲女子奥数获得个人金牌和团体第一,是美国有史以来EGMO欧洲女子奥数竞赛第一次团体冠军。
(昕的女儿数学竞赛颁奖典礼上)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孩子们成长在怎样的家庭,昕这位妈妈都做了什么?探秘的心理揪住了我,访谈中让我看到了一位把做妈妈当成一生最大事业的智慧女人。
(2015在MIT举行的女子数学竞赛,哥哥给妹妹和她的朋友讲数学题)
她是一个职场女人
妈妈却是她的第一职业
昕的本名叫陈昕,毕业于当年华中理工大学首届少年班计算机安全专业。她的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九十年代初,他们到加拿大留学、工作,然后一起来美国工作,落户于北卡。先生在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带领着一个团队做研发。昕的专业是软件开发,后来做过系统测试,管过技术培训,现在负责运营管理。
异国他乡,孩子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但也带来了辛苦。全职工作的昕想着辞职做全职太太。她的理想是相夫教子,看到先生特别喜欢孩子,她愿意全力操持家庭。但是,先生却建议她:不,你不要放弃自己的成长,职场上应该有你更大的舞台。
昕接受了丈夫的意见,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而是不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先生平日观察,知晓她能言善辩,聪慧伶俐,文理结合,不是一个在家里能呆得住的人。根据对妻子的了解,建议昕改行做运营,不仅可以发挥她的长处,也方便兼顾家庭。
昕转向了人事管理岗位,工作依然非常出色。但是,在每个岗位上,她都会对领导提一个要求:“我会尽心尽责做好我能做好的一切。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我的孩子会有各项活动,如果遇到和单位事务冲突,我一定要以孩子的事情为重。”把做妈妈放在第一位置,竟然也得到了不同岗位主管的肯定和支持。她笑言,把孩子活动比赛放在日程中,天塌下来都不管。
每个人职业都有着不同的重要,而昕是把做妈妈作为事业的女人。很多华裔妈妈很焦虑,她没有。她认为,焦虑完全无法解决问题,必须坦然面对一切,为了孩子可以不停地去学,执着地打造自己,让自己懂得更多,才能和孩子一起更好地成长。
职业的要求和妈妈的事业开始叠合,孩子的成长和自己的成长成为一体。为了提高自己的情商,锻炼沟通能力,增强同理心和领导团队的水平,她去上不同的培训班,自己亲身尝试、经历、聆听,美国教育里领导力很重要,她就自己报名参加领导力的培训,了解美国文化里的领导力究竟代表着什么,如何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
改行之前,昕是典型的理工女,黑白分明,没有任何中间地带。改行后,通过学习,昕成功与各色人等打着交道,也成功地做着妈妈这项事业。她说,她特别佩服先生的眼光。
关于孩子求学的各种申请报考工作,她担心因为文化差异,会让自己出色的孩子可能由于理解不深而丧失机会。为此,她又专门去找了一个和学生、培训申请等相关的工作,以方便了解美国的升学系统,帮助孩子做到正确的解读。她说,任何游戏都有规则,必须读懂你才可以玩。
在她的工作中,她每年审阅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份实习申请和几百份研究计划书,具有了丰富的高中科学竞赛裁判经验,同时负责组织MathCounts州队培训和为高中ARML数学队选拔后备人才。这个过程,不仅让她积累了广泛的学校及人脉资源,对美国高中规划和大学申请见解独到,更为指导孩子成长奠定了基础。
“无论怎样的孩子,都是自己生的没得选。人生中任何工作、职务都可选,唯有做妈妈这件事我没得选,必须做好。做妈妈是我一生最大的事业。”这是她讲的最多的一句话。
(昕的儿子因奥数得奖获由Akamai基金会赞助美国数学协会颁发奖金)
她是家庭的调和剂
也一个说一不二的妈妈
理工科家庭是个喜欢辩论的地方,昕在家是个很好的调和剂。她觉得理解最重要,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昕说,家庭也是一个团队,而且更有挑战性。一个人如果能把家管好、也就能在工作中把团队带好。
先生是家里真正的领导,分工合作,让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昕家的孩子基本没有参加过补习班,因为他们的父亲每天都给他们做一对一的辅导。她说,我先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奥赛级别的老师。昕的任务是陪孩子读英文书,和他们讨论功课之外的点点滴滴。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爸爸脾气好,要求高,做事认真,但比较严格。对于爸爸的严格要求,孩子们有时会不理解,甚至有时会不耐烦。昕就会用另一种“翻译”给孩子们听,架起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沟通桥梁。她告诉我们,需要时时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维系的是感情,不是凶悍,而是温暖和沟通。
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孩子学会理解爸爸。她告诉孩子们,如果未来你们走上职场,而领导就在你爸爸这个年龄段。你们如何把自己想法推销给爸爸?如果你们能做到智慧地说服爸爸,同时又能听爸爸合理的建议,这样不是更有利成长?!妈妈的桥梁,不仅架起了亲情和有爱的今天,更为孩子打开了美好的明天。
昕说,做父母一定要有良好心态,最关键的两个词,就是理解和耐心。无论孩子说什么都需要对孩子更多的理解,在爱的前提下,再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需要解决的答案。
女儿要参加高中毕业舞会,需要买礼服裙,而当时商场里可以选择的礼服裙不多,女儿在买礼服裙的过程中,她看什么都不顺眼,陈昕耐着性子等着孩子。她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注重完美,难免烦躁,何况女儿和她爸一样,一贯有着自己的审美。她用了整整一个下午耐心陪着孩子,孩子渐渐看到感受到妈妈在背后的支持,也就轻松下来了。
对于孩子有时的逆反,她主要是做好倾听者,有时候完全不说话。一次,孩子来脾气了,她默默的陪着孩子坐了半天,等孩子完全恢复平静,才和孩子分析应该如何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误解多么大,她只是对孩子说,妈妈爱你,理解你。这样的静守,化解了一切,温暖了一切,也解决了一切。
但她同样认为,如果对于孩子人格上存有的缺陷,那个坑如果不补,一定会对孩子未来形成障碍。儿子个性好强,昕从不放纵孩子,不让儿子的不良倔强得逞。孩子3岁时买牙刷,看中了一打八个,一定要全部买回来。妈妈只允许买一个,这时儿子开始在地上耍赖大哭。 妈妈却冷静地说,给你五分钟,要么起来,要么我们就走,你自己想清楚。看着妈妈这么严肃的坚持,儿子只得慢腾腾爬起来跟着走了。
坚持修正这种不良习惯,孩子们也渐渐适应。一次儿子好朋友到他们家玩,昕让两个男孩子自己挑选食物,但要求他们要将盛到碗里的食物吃完,这样晚上才可以去看棒球。孩子的朋友对儿子讲:“如果不吃掉不能看棒球,棒球比赛的票是退不了的,你妈票都买了,还能不去?”儿子却告诉他:“我妈真的会的。她会把票撕掉”。这时候,说一不二的妈妈形象,给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知道出现的结果,自然也不会去犯错了。
这是一份智慧的教育。不仅有理解和耐心,更有决断和制止。温暖和狠心同样重要,这是人的成长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
(昕的女儿给EGMO官网提供的照片)
她是一个用心的妈妈
却说要当好孩子的秘书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温柔而坚定地让孩子承担自然的后果。这是昕儿子一年级班主任说过的话,这句话一直让昕铭记在心,并融入了她的育儿实践。她说,要想让孩子的路越走越宽,就需要静下心来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个性化研究孩子。只注重眼前回报,功利和短视,都无法拥有孩子的未来。
每个娃都是可以打磨的钻石,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闪光点,这需要父母去耐心细心地挖掘。她的两个孩子个性各有不同,儿子好强,女儿温顺,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引导着他们。她希望儿子理解别人,多为他人考虑;希望女儿保护自己,愿意冒险,能够坦然面对失败。
儿子高中疯玩游戏,看在眼里的陈昕夫妇并没有批评孩子,他们采用的是激将法。她对儿子说,你这么爱玩游戏,如果有本事你能写出游戏来自己打,那才棒呢。孩子还真这么做了,最早在计算器上写游戏,写出了玩24点的不同游戏。后来自学编程,在网上参加美国计算机奥赛,最后去澳大利亚参加国际信息奥赛。上大学期间,在哈佛大学带队,在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中取得过去十年北美的最好成绩。
她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非常注重,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去发展。华裔的孩子大凡都会去学钢琴,女儿学过三个月的钢琴,不是很爱好,说想拉小提琴。昕为孩子租了小提琴,女儿也只学了三个月。接着女儿学长笛,她说哥哥吹黑管,她也学管乐。最后长笛吹到现在,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孩子们的爱好轻松自然,没有很多强加的内容。
昕自己能做一手拿手好菜,可就是不爱吃甜食,所以家里的饭桌少有甜点。昕的女儿特别爱吃甜点。妈妈就告诉她,如果想吃就自己去做。没想到,女儿还真的开张了。妈妈帮助买来了所有的食材调料,女儿就进行着各种尝试。女儿非常喜欢Flour的Joanne Chen出的菜谱。Joanne Chen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才开始学习烘培,女儿就下载菜单跟着学习。
前年,她给女儿买的圣诞礼物是KitchenAid Stand Mixer,让女儿更方便地打发蛋白。妈妈怕女儿没有长性,让女儿答应每周都用。结果不仅女儿坚持了下来,昕反而用的更多,南方出生的她自己也学会了做北方的面食。女儿做的点心,常常带到学校和朋友们分享,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扬,不仅激励着孩子不断创新甜点的花样,更让她养成了坚持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爱好,她都会去支持鼓励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也让父母更旁观地了解孩子,对孩子进行更适合的引领和指导。同时,她始终认为,教育就是服务,在孩子的成长中,当好孩子们的秘书特别重要。
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大赛,考了多少场,她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在考试前夕,她都会把自己该做的服务到位,但等孩子们从考场出来,她就什么都不问了。她知道,孩子们会自己去琢磨反思。对于孩子的各项活动,她的研究和深入绝不亚于任何指导老师。除了家庭中的吃喝需要贴心操持外,孩子参加活动之前,她都会去收集大量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寻找的相关知识,送给孩子们。
她说,当好孩子的好秘书,就是一直默默替孩子准备着一切可能的建议,但决定一定是孩子自己的。一天,闺女淡定地告诉她AP统计有一个季度得了B,妈妈问为什么?女儿说,因为那段时间太忙,所以放弃了一些作业和附加题。时间有限,得A没有追求,自己的兴趣重要,我的重点放在了自己的兴趣上。她只是对女儿说,有舍才有得,懂得取舍说明你长大成熟了。
当然,精益求精的女儿学年结束最后的成绩还是A,但她知道闺女做过不少常人眼里“伤害”GPA的事情。女儿为乐队放弃AP,为准备集体项目,不参加州里最重要的数学竞赛等等。她认为,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主见,知道如何选择,孩子才能成为自己。
除了孩子的比赛,昕也积极努力做着各类公益。她专程用假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旅行,多方谋划,想办法给学校捐款,鼓动社区、身边的人,去做义工。孩子们看到妈妈这样努力,孩子们变得更加努力。
儿子去年从哈佛本科/硕士毕业,今年已经在普林斯顿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时又肩负重任,作为加拿大队2018IMO副领队将辅导并带领队员进军七月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5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女儿也入读哈佛快一年了。孩子们的成长,让昕夫妇非常欣慰。
真正的教育,不是点石成金,而是春风化雨。陈昕夫妇和孩子们浓厚的亲子关系,如今让她的家庭教育成了孩子们未来职场的演练场,孩子们喜欢和妈妈商量前进途中任何问题,这个妈妈秘书随时愿意为孩子们做着功课……
做妈妈,是一份最大的事业!
(2013年美国国务院数学奥林匹克奖颁奖典礼上,昕的儿子与美国数学协会主席Robert Devaney握手)
实用而适用的学习经验
这是我听陈昕关于家庭教育讲座后,根据她的表述进行的一个学习经验小结,转录于此,以飨读者。
1、加强时间管理,不做无谓的事
很多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高,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合理的顺序,每个科目的学习更需要具有前后连贯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孩子过量刷题,会消耗体力、禁锢思维、占用精力,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因此,打好基础,扎实学问,学到位比蜻蜓点水什么都学重要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弄明白比盲目参赛重要的多;每天学一点比每周学一点长期坚持更有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时间更不能浪费的东西。唯有扎实基础,才能更游刃有余应对学习、比赛及各项活动,去验证收获,让孩子能去发挥其最大潜能,人生不长,有价值拥有这些思路正是高效的源泉。
2、观察发现,个性成长,挖掘潜力
每个孩子都不同,先天智力有关系,但后天父母的培养和挖掘更有关系。孩子在幼小时,父母让他尝试一切的可能,不断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培养发展,这才最有效。不要强推孩子没有潜力而父母认为有用的东西,让孩子失去自信。有兴趣才有动力才更专注,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比赛,但每对父母如果找到自己孩子最佳兴趣点培养发展,孩子不一定拿大奖,而一定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上有所建树。
3、成长有规划,实用但不功利
找到孩子兴趣点后,适合的学科课程和老师选择非常重要,明晓各种学科学习和参赛规则,赛前不给压力,赛后绝不问成绩。心态平和,给孩子找到最适合的资源,软硬件都重要,舍得合理而适合的投资,可以事半功倍。
实用接地气而不功利的思维,会让父母心态和孩子成长拥有良性环境。任何学习不是为了对大学申请有用,而是对孩子成长有用。就如她介绍的MIT要求的那句话:“MIT需要的不是同样能力的学生,而是一千种能力爱好不同的人组成的团队!”的确,大千社会需要的也是千千万万不同能力的人才。
陈昕说这些方法,不是为了让孩子也能获得奥赛大奖,而是科学的应对孩子教育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很多是值得借鉴的。
作者与授权 清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