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 少年商学院

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点击上图查看世界名校通识音频课

《给孩子的音乐艺术鉴赏课》)

文|悠悠妈

授权自公号:德国育儿研究

(ID: yoyomadeguo)

提到德国,除了现代化的精密机械制造和汽车之外,大家还会联想到文化,比如音乐家和哲学家。德国是音乐家的摇篮,为古典音乐贡献了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家,包括巴赫、贝多芬、罗伯特·舒曼、理查德·施特劳斯等。

拥有着丰富音乐文化的德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从小的音乐熏陶。德国的音乐启蒙班直接由音乐学校开设,一周一次,一次一小时,即使只是给孩子上课,授课老师也必须是有着音乐学位的专业老师,通过培训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德国的各行各业都极其看重专业资质,一点儿不含糊。

我去年回国的时候,也在国内试听过一些音乐课,内容大多包含了唱歌、敲打乐器、跟着歌词做动作、围圈圈跳舞、手指谣等等,这些都很好,大家也可以继续在家做。不过,今天这篇文章我想重点写写德国音乐启蒙较为突出的地方。

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常规的节奏感训练

家长和孩子齐上阵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音准和节奏感这两样绝对是最重要的。音准,通俗的说,就是不走调,听到一个音,要能准确地唱或弹出来;节奏感就是能压住拍子,不抢拍也不慢拍。无论是唱歌还是乐器演奏,如果节奏感欠缺,就无法做到正确演绎音乐作品。

德国音乐启蒙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节奏感的训练,几乎贯穿了整个音乐课。

节奏感训练同时分为明显和不明显两种。明显的训练,与我们曾经在小学音乐课里接受过的训练类似,老师说一个节拍,孩子和家长跟着重复,同时每人手里的节拍棒,一直保持着基础节拍的击打。

这个训练对于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手里节拍棒敲击的和嘴里念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节奏,嘴上既要跟着老师念节拍,手里的节拍棒还要同时稳住基础节拍,对小小孩是个不小的考验。但是长期训练下去,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我家孩子一开始上课,完全压不住拍子,现在也会慢慢跟着老师念了。

这个训练完了之后,老师还会让大家(家长和孩子)每个人同时用嘴随机念自己喜欢的节拍,但是手里的节拍棒不能停,每个人手里的基础节奏保持一致。

这个环节训练的要点是:“即使在多种节奏混合的情况下,也能不受干扰地保持自己的节奏。”现实的乐团演奏中,不同声部、不同乐器可能需要同时演奏不同的节奏,具备这种不受干扰的能力尤为重要。

给我们的启示是——节奏感训练应该从小抓起。建议给孩子准备一些击打乐器,如沙锤、摇铃、三角铁、鼓等,多让孩子在听音乐的同时,自己敲打节拍,让孩子自己找感觉,感受音乐的节奏性。平时在家也可以放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别老是2/4拍,4/4拍,也来点3/4拍的。

单纯从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出发,我也要建议大家多给孩子听听英文或其他外文儿歌,让孩子接触更丰富多元的复杂节奏。

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重在培养感受力、

鉴赏力、表现力

不明显的节奏训练的形式,就很多样化了,德国音乐教育鼓励学生自己去感知音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

老师在一边弹着钢琴,孩子和家长手里或拿着乐器(摇铃、沙锤、节拍棒等)跟随节拍伴奏,或随意舞动。过程中老师不做过多干扰,而是变换着弹奏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音乐。

有时候,老师也会为音乐设计一下故事情节,比如,“我们现在要坐火车出去玩了”,然后老师弹奏的音乐是欢快跳动的,与火车旅行的愉快气氛相对应,孩子们连成火车的样子在跳动;突然,音乐慢下来了,哦——原来是火车到站了,开门——chiiiiiii(孩子们用嘴巴模仿发出音响),老师问:“有人要下车吗?” 关门——chiiiiiii(模仿音响)。

音乐又加快了起来,火车继续向前行驶,陡然的“kuang!”, 老师突然重重地按下几个琴键,听声音就不对劲,发生什么事了?哦哦,原来火车坏了,赶快修理一下吧!这时候孩子又配合着老师,表演起动作来,这里修修那里补补。老师问,“火车修好了吗?” “修好了!” 老师继续弹起了音乐,孩子们在音乐中继续着故事的想象。

对于更大的孩子,老师还会给孩子出一些音乐表现的题目,如“春暖花开的春天”,“夏天的游泳池”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琴声、模仿音响,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

这种将故事、表演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旨在培养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音乐是有生命的。我们所有的故事,所有的快乐悲伤,都可以透过音乐来表达。音乐,不仅仅是一串连续的声音,更是一股能直达人心灵的召唤,带给我们力量和美的享受。

这种训练给我们的启发是——要帮助孩子感知音乐。生活中多让孩子接触能够发出不同声音的东西,如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放手让孩子用手去摸摸、敲敲、弹弹、吹吹、喝彩、叫喊。音乐启蒙就是要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同时自由地用身体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想跳就跳,想唱就唱,与音乐融为一体。

女儿在德国音乐启蒙班“偷师学艺”:这才是感知和欣赏艺术的正确姿势

懂得欣赏音乐的人

是幸福的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上周末带孩子去听的家庭音乐会(Familienkonzert)。因为是朋友送的票,去之前我没做功课,以为就是一般的乐团演奏,当时还担心孩子是否坐得住一个半小时。

去听了后才发现,这是我以前没见过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把对孩子来说,相对高深的管弦乐团演奏,与儿童喜爱的舞台剧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舞台前沿是演员的表演,后面坐着的,是乐团演奏家——这样的巧妙设计,让音乐会不至于对儿童来说太枯燥。

故事情节每告一段落,就会穿插一段音乐演奏,且音乐是与故事情节相符合的,通过音乐拉开下一段情节的序幕。也有根据情节需要,表演和演奏同时进行的时候,宛如电影配乐,而这配乐还是现场演奏的,极富感染力。

最搞笑的是,乐团的指挥还同时兼任舞台剧的国王这一角色,披着国王的披风,时不时和演员们有几句互动台词。台上的演奏家们在没有演奏的时候也没闲着,而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配合着演员们,做出各种应景的表情,该吃惊的时候吃惊,该害怕的时候害怕,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是和舞台剧分开的。

这种专为儿童设计的音乐会形式,与德国的音乐启蒙理念完全一致:将音乐与故事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孩子能把这场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专注听下来,我想这该归功于其中故事环节的设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