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 少年商学院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文|Evan老师

少年商学院教研总监

过去,课堂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课堂。继《跟着Evan老师看德国》《跟着Evan老师看英国》等特别策划后,最近,我又到了台北,和台湾几位知名的文化界前辈老师交流。

这些老师分别在文学、科技、创意思考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结合对老师们的访谈,以及我的感悟,下面就分享给您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系统建议。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昨晚Evan老师在台湾大学为少商家长群的朋友做群直播分享,本文系直播精华)

解构台湾创造力密码

首先,为什么会选择来台湾了解创造力?

说到台湾,大家很容易联想到“文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诚品书店、各种创意园、各种各样的“小清新”的文创产品(我还看到中学生在卖自己用环保纸组装的照相机),等等。相信,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文创行业会是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

而在交流过程中,我的一个小感悟是:文创教育,还不纯粹地等同于培养孩子“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这个格局有点局限。它背后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如:讲一个生动故事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等,这些是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启蒙给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与台湾绘本之父聊阅读

针对孩子的阅读话题,我专程访谈了郝广才老师。他是台湾“绘本界”的领军人物,美国《出版人周刊》称他是“台湾与国际绘本界接轨的推手”。一些同学和父母可能读过郝广才老师的书,比较有名的是:《一片披萨一块钱》。

戳视频看郝广才老师的寄语

 

 点此查看《暑期台湾研学营》

郝老师是其中创意阅读课导师

和郝广才老师聊了很多,主要围绕: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郝广才老师的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说:巴黎人长大后,再拿起一本《小王子》来看,是会流泪的。因为这是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每天念给他们听的故事,是一种温暖的记忆。

这个感觉就特别像咱们中国人,到了国外之后,突然吃到了家乡菜的温暖。比如说天津的煎饼果子,煎饼果子有什么好吃的?但是一个天津人,很长一段时间不吃就不行。油条、豆腐脑、酸辣汤,这些东西在伦敦、纽约卖得很贵的,很难吃,但是咱们中国人就会去吃,吃得很高兴,就是因为一吃,想起爸妈了,有温暖的感觉。

这背后的核心意思就是:想要让孩子从小喜欢阅读,需要父母、家庭的熏陶。父母自己是一个爱智力生活的人,爱阅读,爱思考问题,经常和孩子交流,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他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点此阅读郝老师更多建议)

与宝博士聊科技

科技的话题,采访了葛如钧博士,台湾人叫他“宝博士”。他是台湾第一位进入谷歌和NASA共同创办的“奇点大学”的科学博士,现任台北科技大学互动设计系教授。他在台湾也在参与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经常给孩子讲科学课。 

因为都是理工科出身,我们就聊得很开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指数型思维”,非常有意思。 

戳视频看宝博士的寄语

 

 点此查看《暑期台湾研学营》

宝博士是其中创意科技课导师

葛博士反复强调,“指数型思维”是未来引领时代进步的思维模式,每一个孩子都要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具体该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思维呢?葛博士归纳了三个特质:是孩子决胜未来的三个关键——有创意、哲思、大胆尝试。

鼓励孩子去大胆思考一些很远,看起来很大的问题。比如:二十年后最流行的玩具会是什么?三十年后最恐怖的犯罪形式是什么?如何设计一个可以改变10亿人生活的东西?从哪一年开始,人类可以改造自己的基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心智能力和创造力,区别在于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和发展。技巧只是表面上的,重要是思维,思维才是核心的差异与竞争力!

(点此阅读宝博士的更多建议)

与博物馆设计师聊美学

在拜访林志峰老师的时候,我们又聊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思维方式——策展思维。 林志峰老师是台湾著名的博物馆设计师,曾参与规划设计很多博物馆的策划,包括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戳视频看林志峰的寄语

  

点此查看《暑期台湾研学营》

林老师是其中创意策展课导师

林老师非常有意思,非常健谈。在带孩子去博物馆之前,他会要求孩子先去研究其中一个最感兴趣的展品,做好详细的笔记和问题。在博物馆期间,一次只看一幅作品。更有意思的是,他要求孩子去观察整个博物馆展品排放的次序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带孩子看展,不如带孩子策展。这个思路的转化非常妙。一旦孩子从看展览的游客,摇身一变成博物馆展品的策划师,每件展品该如何摆放,先后顺序是什么?如何让所有展品之间建立联系,讲述一个吸引博物馆游客的故事? 这背后就是一门学问——策展思维,对应孩子的规划能力、同理心(换位思考)、讲故事的能力。

这种角色转化让我印象深刻。这个道理和我教学生用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是同一个道理。当一个孩子有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他在看周围的世界的时候,与其他孩子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他的思维方式会使他更敏感,看得到更多的机遇和内在的门道。  

(点此阅读林老师的更多建议)

与“声音雕塑家”聊表达

我还拜访了魏世芬老师。她是台湾大学戏剧系讲师,给很多金马奖、金钟奖的艺人做表演指导和声音训练。和魏老师交流,我挺开眼界的,让我感受到了原来声音艺术有这么重要。也让我反思:我除了普通话发音还算标准之外,其他的礼仪表达、情绪传递、气场格局等,真的欠缺太多。

▼(Evan老师(右一)和魏世芬老师(中间)合影)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点此查看《暑期台湾研学营及》

魏老师是其中创意声音与艺术课导师

魏老师认为,我们的气场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她可不鼓励孩子在该表现的时候过分低调,怎么提升气场呢?有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就是假设——假设我们得了游泳比赛冠军,在接受市里的采访,我们要怎么表达呢?

魏老师专门提醒,要录成视频,这样,孩子才能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是否到位。

还有角色扮演。魏老师现在经常给青少年通过戏剧、角色扮演的方式做声音指导和公共演讲训练。比如说你扮演一个要被推翻的国王,那你的声音就会显得低沉,如果是意气风发的国王,声音又会变得很辉煌。其实看似在调整声音,但也是一个培养孩子同理心,对人的观察敏感度的过程。

(点此阅读魏老师的更多建议)

与手工匠人聊耐心

最后一位访谈的老师,是杨浩明老师。他是台湾知名皮革手工匠,我们常说的“匠人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杨浩明老师交流,他告诉我:手工制作的过程,除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慢思考”和“责任心” 。

▼(杨浩明老师)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点此查看《暑期台湾研学营》

杨老师是其中创意手工与工艺课导师

一开始,我觉得有点抽象,等到他的工作室,我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的皮革钱包,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它背后是两个很重要的态度,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对自己的负责。

你可能会觉得我手酸了、皮革打结了,就着急了,其实,做错了、卡住了,就重新做。制作过程中,就是要训练孩子“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是一种训练。当全部制作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做事情选择也很多,很多时候是半途而废,缺少一些耐心,就缺乏这样子的“慢”的训练。

决胜未来的思维方式

以上,就是我与几位台湾知名老师的访谈后的收获的浓缩版。这个暑期,少商老师将带同学们去到台北,亲自去上这些大牌老师的课程。

除了这种有趣的课程之外,我们也会去实地体验台湾的文创氛围,去到诚品书店、故宫博物院、松山文创园、巧克力共和国等等,感受台湾的风土人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相信在暑期台湾研学期间,同学们一定可以有心得、有见解、有思考、有收获。

最后,分享一本我最近在看的书,是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的畅销书,叫《全新思维》,他提出决胜未来的思维方式,其中就有非常核心的3个能力:故事力、设计感、同理心,其实和这5位导师的专业和课程所强调的,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要总结台湾的创造力密码到底是什么?我想,这三个词就是最好的答案。

—————————————————————————————————————————————————

相关推荐|这个暑假去台湾,跟随郝广才等文创界五大顶级导师上课,更有从诚品书店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探索课,系统提升设计感与同理心等六大全新思维。适合10-15岁少年,需电话面试和笔试(老学员优先),现19800元/人(老学员18800元/人),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台湾孩子爱思考、爱动手、爱生活,只因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