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把穿衣打扮视为必修课?“服育”原来如此重要
您的掌上国际教育助手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商学院”订阅
文丨乐子
(转自公号“童办joywithyou”)
学院君说:日本有不少教育理念值得琢磨,如我们前阵子分享的《日本小学的“食育”》《日本小学的体育教育》等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本文讲述了日本的“服育”,即从每天穿衣打扮开始,学习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未必完全认同,但却值得思考。
中国人向来是崇尚“朴素”的。在中国家庭(特别是长辈的嘴里),我们常能听见这样的话:
“别给小孩子买太多衣服啦!长得很快的!”
“穿别人孩子的旧衣服,孩子才好养!”
我也是“剁手党”。当孩子还是抱在怀里的小婴儿的时候,我也给他买了很多漂亮有趣的小衣物,享受为他搭配衣服的乐趣。长辈痛斥我浪费钱的时候,我就拿出我的万能句式回应:“穿得整齐漂亮干净,大家看着都有好感,小小的他虽什么都不懂,但也能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喜爱和夸奖。”
那时,帮孩子打扮、教孩子打扮自己还是出于我个人的喜好,直到后来,我听到日本有“服育”一说,仔细研究之后才发现,这是门很深的学问。从孩子出生,裹上小包衣的那一刻,“服育”之路其实也就开启了。
在仔细阐述之前,还是要先明确一点——本文并不是教唆大家“买买买”,事实上,只要了解了关于“服育”的种种,你也不会再认为“爱打扮=买买买”了。
穿衣打扮是一门需要
从小系统学习的学问
这几年各大媒体总爱说“仪式感”,说来说去,就是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可在穿衣打扮这件事情上,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教孩子“不要买贵而无用的东西,不要丢弃丑而无用的东西”的阶段。
粗糙长大的我,并没有人系统地教我如何穿衣,都是踽踽独行摸索,在各个传媒杂志的蛊惑里摸爬滚打,经历了漫长的剁手之旅,越过各个地摊货打折货的捶打,穿过厚厚淘宝荆棘的试炼到达V5关卡,明明衣服塞满了衣柜仍觉得没有衣服可穿。最后从惨不忍睹的账单总结里,从每次搬家毫不留情的“断舍离”丢弃里,才懂得怎么去买一件对的好衣服,然后珍视它。
这些试错和弯路,便是代价。直接抛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衣服,这也是买衣穿衣的智慧。从小我们受到的大部分教育都是要节俭,不要铺张浪费,我们的父母喜欢囤积所有旧物,以节俭的美德为名义一件都不许扔,这不见得让生活变更好了,反而带了一屋子的累赘。
而在日本,穿衣打扮却是每个孩子从小就会接触的一门系统的学问。他们了解衣服的制作流程、环保问题、制服的文化和由来,而不仅仅是穿着它。他们从家庭和学校出发,教会孩子认真对待每日穿着,体验衣物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更多功能。从这里面,我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化的认真,也是对一衣一物的珍视,在这样的教育里,我们更容易成长成一个有尊严、有态度的人。
“服育”第一点
穿衣的“安全”指数
学校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也是加深“服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日本的老师经常会引导小朋友们一起讨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适合不同的场景,即了解校服制服的功效和穿法,也能学习休闲服不同的穿法。想一想,小时候都是爸妈奶奶直接给我准备好往上套,自己都是到了好大才会思考自己该穿什么,汗颜。
他们还开设了具体的“服育”课程,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衣服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网上调侃“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每年入冬,气温骤降,都会有个流行的段子,说“所谓成长,就是不用你妈提醒,你也会自觉穿上秋裤”。在日本,这个段子估计火不起来,因为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会学习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应该穿哪种材料的衣服:
了解哪些材料是冬日可以保暖的,哪些材料在夏日穿,能舒爽凉快;
了解经过科学研究后,哪些颜色和设计,能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哪些材料做成的衣物是最适合当日场合和运动状态的;
预防灾害时的穿着(风霜雨雪或其他更严重的灾害)和受灾害时的穿着;
健康材质的内衣、便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穿衣服也有“安全”和“危险”的指数的,在课程里,老师会教给学生,衣物的设计、颜色、质地,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哪些让我们更安全,这其中包括规避交通危险、规避夜行危险、减少日光下吸热、避免皮肤过敏等五花八门的实用知识,也告诉我们哪些穿衣的方法,会带来和增加一些危险。正确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自己。
(日本小学缝纫课)
“服育”第二点
衣服是会替我们说话的
日本小伙伴的“服育”课堂里,还会重点学习衣服的“社会性”,比如:
正装和休闲服,有哪些差异;
不同的设计、素材、颜色,传递着什么讯息,代表了什么;
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场合,变换穿衣;
用无声的色彩来交流、说话,打造第一印象。
随着成长,孩子们的小社会也在逐步扩展,交际圈子在扩大,和人的交往也在增多。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跟他人进行沟通。沟通,有时通过语言,也有“非语言交流”,衣服就是日常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自己代言”!
很多时候,衣服默默地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处境、心情、态度、水平、能力,我们也会通过衣服,去理解一个人,就好像时尚女魔头说的“告诉我你穿什么,我就知道你是谁”。通过衣服来展示自我,也是我们应当拥有的一个重要的能力。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剧照)
“服育”课程里,还会谈到服饰的国际文化意义。比如:
通过日文里对衣服、布料、包袋等用品的用词,了解日本的服饰文化;
了解各国传统服装的起始,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现代社会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文化,他们的日常服装都有着不同的差异……
日本和服有着自己的历史,现代社会里,不同国家的服装和穿着习惯,也有各自的差异。服育告诉小朋友们,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历史背景的人,他们之间的穿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好希望我们也能对中国古代服装多一些研究,多融入在教育里面呢,咱们古代的衣服是那么美!
“服育”第三点
了解环保从好好穿衣开始
“服育”还主张应该通过教育,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将环保意识带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里,通过正确科学的知识,采取合理的行动。这也是“服育”体系里最打动我的一个地方呢!
先看看日本小伙伴的“服育”课堂里讲了啥:
环保、清爽、健康卫生的穿着方法;
衣服的保养方法和再利用,不同衣服给环境带来的负荷有什么差异;
LCA(生命周期评估):了解服装的生命周期,感受衣服的一生(从原料~缝制~穿~再利用~废弃),并了解这个循环周期会带来多少的环境负荷;
纤维再利用的知识。
我们穿着的衣服,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我们制造出来的这些各种各样的衣物,有近8成最后会成为废弃的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无数衣服,那么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
学校每年有“衣服育标语”大赛,提升孩子的制服意识:
(“穿对了衣服,能让对方和自己都有一个好心情”)
(“衣为心声”)
家庭也是“服育”的主战场
家庭是孩子最早学习穿衣知识的地方,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地方。
从幼年时期开始,我们就在家庭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穿戴衣服的各种习惯,购买方式、保养方式,也在家庭习得。身边的大人——父母的服装,也会形成孩子对衣服的价值观,比如父母在什么场合怎么穿衣,大人们又是如何珍惜衣服的。
家庭这个学习实践场所,至少要教会孩子自己穿戴衣服这个基本的生存能力,对吧!
日本社会上和学校里也常有和家庭链接的服育活动,如暑假“服育”体验教室、“服育”故事会(有暖心的关于衣服的好故事分享)和消费者教育:衣服的节能、整理、洗护等。
在“服育”的影响下,很多孩子都发自内心地认为衣服是一种表达方式,包括我们每天穿的制服,同样也很重要。《服装心理学》一书也研究过,每天穿在身上的衣服,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服育”能很有效地教会孩子们“自己穿衣服”,这个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穿戴,而是能够独立思考。
您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点击右下“写留言”分享吧!
作者与授权 乐子,媒体人,美育工作者,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原文转载自微信公号“童办joywithyou”,我们已获其授权并对文章做了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