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公开场合自信表达,这个国际流行做法有何魔力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的第1411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珍妮花,她曾在国际学校任职,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欢迎关注国际素质教育的朋友投稿。
学院君说:前不久《10岁前建立内在自信,美国顶级私校这3个方法值得借鉴》一文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今天我们分享一位曾在国内的国际学校任职的朋友的投稿,她所认可的的关于激发孩子内在自信的系统性作法,其道其术都值得我们借鉴。
前几天,我应儿子学校(广州的一所公立小学)的邀请,就某个话题在儿子的班上做分享,班里一位女同学做主持人,在我的讲话开始和结束时串几句词。因为有点紧张,这位女同学读错了一个字,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我对小伙伴们说:“能站在这个讲台上说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如果换成你,你确定你能做得比她好吗?所以,你们给她的不应该是嘲笑声,而是掌声。”
我曾在一家国际学校工作过一段时间,切身感受到中西方教育对引导孩子在公众场合自信表达上的不同。多数开设IB国际课程的小学,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学生们通过系统训练,在全级同学面前陈述自己的“项目成果”,眼见一个个都很自信,分享完,Ta的小伙伴都会给ta热烈的掌声和一个大大的拥抱,老师也会说:“xx, good job/well done!”
这种能力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而在于平常有意识地科学引导。
▋联合行动方案:把提升表达力列为指标
沟通、自信是西方教育非常注重的学生素质之一,在国际学校,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会在学期初给每一位学生建立Learner Profile(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中,善于沟通、自信、敢于冒风险就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就学期初建立的学习目标,老师会定期跟每位学生和学生的父母进行三方沟通,做得好的需要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会确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几个月后,老师会再次进行三方沟通,评估行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孩子的进步情况,这个过程,像极了外企的绩效评估(Performance Review)。
我一位外籍同事的两个子女就读在广州某国际学校,她的儿子QQ在刚进幼儿园的时候是一个慢热内敛的小男生,经过建立Learner Profile和多次三方沟通,老师跟QQ妈妈反馈QQ在沟通方面尚有进步空间,并制定了三方都认可的行动方案。
从此,QQ的老师逐步通过小组讨论、班级演讲、项目陈述等多给QQ发言的机会,并鼓励他说:“It’s okay to make a mistake. And next time you’ll be smarter.”(出点小差错没有问题的,下次你就会有进步了!)。
这个计划一直跟着孩子,历年班主任的观察和正面的鼓励,最终让一位很内敛(reserved)的小男生,逐渐变成现在的risk taker(爱冒险的孩子),QQ现在是小学部Captain(社团领导),经常在学校的颁奖、汇演、集会中担任主持,表现得十分自信,台风十足。
▋自信力的4个维度
IB小学课程提倡“十二态度”,其中它是这样定义孩子Confidence(自信)这个素质的:
- I can express myself freely
我能自信地表达自己
- I take risk and try new challenges
我敢于尝试新事物并挑战自己
- I believe that my team can achieve and succeed
我相信我和我的队员能做到
- I encourage other people to do well
我鼓励别人做得更好
这意味着,孩子们在树立自信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要敢于挑战自我、自信地表达自己,还要欣赏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意见,并与不同于我的人合作,鼓励队员及别人,给他们以信心。老师要求学生在同伴发言后要给予他们鼓励(掌声、拥抱)或给出建设性的反馈(constructive feedback),而不是报以嘲笑或哄堂大笑。
QQ的妹妹MM,跟哥哥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她小时候害羞得说话都没人听得见,老师提问她也从不敢举手,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每个学期都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从前的学校表演里,在群众演员里都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今天,她已经可以自信地在学校的表演里站在台上做起Narrator(旁白)。
在一个安全、自由的教育环境中,MM在吸吮知识养分的同时,蜕变成一个自信的小女生(Miracle transforming in a safe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
▋塑造孩子自信心的根源:探究式学习法
西方教育在塑造孩子自信心及其他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背后是有一套教育体系在支撑着的,即IB课程系列的核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老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Spoon-feeding education)不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这三个阶段都由学生主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角色。
凭着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可以随意发问、探索、思考以及创作,增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构建问题,进行独立调查研究,最终找出困扰他们的问题的答案,并把项目的成果在全班乃至全校同学面展现出来,所以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会觉得在公众面前说话,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自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QQ在小学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Significant People in History(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根据探究式学习的原则,他们先要确定一个各自认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后,最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这些人物为什么能成为重要的人物,他们心目中的伟人五花八门:发明家、体育明星、娱乐时尚明星……
QQ的“探究对象”是达芬奇,为了完成这个项目,QQ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research),把达芬奇从出生到死亡的重要事件做了详细的整理。
QQ惊讶地发现,除了是一位画家、艺术家,达芬奇还是解剖学家、发明家、数学家。
他把自己探究的结果,在台上跟同学们娓娓道来,由兴趣驱动的探究式学习和常态式的台上分享,使他们自小就无惧公众发言。在探究式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所具有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信心将让他们受益终生。(这一方法还能用来提高阅读效率,点击下方标题查看少年商学院分享过的相关文章《最好的阅读,是读完之后亲手制作一份活灵活现的“研究报告”》)
前些年,英特尔、苹果、微软、思科等公司与英国、美国、新加坡、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及一些大学联手成立了提倡21世纪技能培育的“ACT21s”(The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Century Skills),确定了“21世纪全球标准技能”的架构,包括:创造与革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所塑造的学生素质跟这些能力的要求是存在差距的,中国孩子从不缺乏创造力与自信力,只是欠缺合适引导方法。好在现在非常多的学校甚至公立学校,也在慢慢改变,重视孩子自信力的培养。更多的家长也在家庭教育中有意引导。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