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大爆炸后,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慌 | 少年商学院

亲历大爆炸后,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慌

亲历大爆炸后,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慌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835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

天津大爆炸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希望伤亡人数少一点。昨天早上起床后,我给上幼儿园的儿子看了一分钟的爆炸视频(无血腥场面)。他向来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最喜欢的角色扮演游戏是消防车救火,和救护车救人。一开始他还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看,看到后面的时候,他对我说:爸爸,我不看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点怕。

从手机里看段视频,孩子尚且有些恐慌。想想看,这两天,多少身在天津——特别是受到伤害,或半夜家里门窗被震破而受到惊吓的孩子,他们又会是多么恐慌。他们的恐慌,绝不是一句“有点怕”能表达的,也不是父母一句“别怕”能解决的。

我们应当如何和孩子聊这件事情?

 

▋一定不要说“这个世界不安全”

我想起来我创办少年商学院之前的同事,曾到哈佛访学、后创办博雅小学堂的邓瑾分享过的她亲历的一件事情。2013年4月,美国波士顿发生大爆炸时,她先生和他们6岁的女儿在现场不远处。非常危险,但所幸一切安好。第二天早上,邓瑾送女儿上学路上,女儿问了一个问题:“妈妈,如果我是那个8岁的小孩(波士顿爆炸案死难者之一),你会照顾我吗?”

“会的。”

“我会死吗?”

这显然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嗯……不知道。”干脆回避吧。

“为什么就死了?”女儿不依不饶。

“嗯……这就是命运。”邓瑾感觉自己就要词穷了。

我的这位老同事,是一位特别谦虚好学的妈妈。她接下来的一整天,都为自己没有回答好女儿的问题而自责。当天晚上,她无意中听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节目,一位心理学家,在节目中引导父母们如何和孩子交流刚发生的爆炸和伤亡话题:总体就是要积极,而不是消极。

 

▋针对不同年龄孩子,不同作法

比如,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世界很不安全,要尽可能保护自己什么的:

1、很小的孩子当然更不要这样说,而应当选择多抱抱他们;

2、懂事的孩子一方面告诉他们真相,但更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好人比坏人多,比如事发后,那么多人跑去帮忙,照顾伤者。要让孩子们相信,我们大人会竭尽全力让这个世界更安全,保护他们;

3、中学生已有强烈是非观和正义感,可向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提问,你现在的担心是什么?然后才是对话,因为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

当然,两年后的今天,天津发生的大爆炸堪比遭受核弹袭击一样,严重程度是波士顿爆炸所不能比的。就算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但对于已经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或是本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孩子,拥抱并不能消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坦诚和积极是种态度,而不是做事情的方法。

那么,接下来我们应当怎么做?

亲历大爆炸后,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慌

 

▋游戏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最佳途径

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游戏治疗》。“游戏治疗”是心理学术语,一般指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3到12岁居多) 去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恐慌,并慢慢消除心理阴影。人生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体验的。成年人的世界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是说话、聊天,但是在儿童世界中,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却是游戏活动。

这本书的作者加利·兰德雷斯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全世界最大游戏治疗中心的创办者。他说,“只有在游戏中孩子才能真实地展示自己,因此,游戏是我们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最好途径之一。玩具是孩子们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游戏对于孩子的作用就像语言对于大人一样重要。”

岂止孩子,游戏治疗对多数成年人也适用。当年伊拉克战争给许多美军士兵留下了心理创伤,他们回国后也难进行正常生活,总是生活在阴郁当中。怎么办,一位临床心理学家,采用了游戏治疗的方法——让士兵们玩一款“虚拟伊拉克”的电脑游戏。游戏里的环境是积极的,在10周的时间里,士兵们被引导逐步、系统地面对那些一直以来引起他焦虑的刺激物。与此相伴的,是医生会鼓励患者打开心扉,倾诉战争经历,舒缓他们的情绪。

没错,游戏只是道具。游戏治疗的重点并非让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去玩电子游戏,而是让我们大人,进入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以孩子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去了解他们,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而心理学家们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现,自愈能力强的儿童总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住局面,并且在行动时总是以目标为导向。

这本书里有非常多的案例,这里就不列举了。NPR节目里那位心理学家倡导的呵护、信任和尊重,加上兰德雷斯倡导的游戏治疗,便是帮助在类似枪击、爆炸事件中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走出阴影的一套好方法。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不能不作为,但也不必紧张过度。

 

No explosions any more

波士顿爆炸案后不久,邓瑾有次带女儿在波士顿市中心闲逛,遇到一个收集过往行人“美国梦”的活动:What’s Your American Dream?

亲历大爆炸后,如何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慌

女儿问:什么是美国梦?

妈妈回答:就是你的梦想。

“那我写I want a cat.”

“这只是你个人的梦想。还得想想你对这个国家有什么期望。”

女儿想了两秒钟,然后在横幅上写下一行字:No guns any more(不再有枪击)。

今天,我们相信,如果让中国孩子们写一句中国梦,一定不少孩子会写:不再有爆炸(No explosions any mor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