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 少年商学院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796次分享,整理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玲老师,在少年商学院6月国际创客教育沙龙北京站的分享。

少年商学院说

刘玲非常热衷研究全球各地的中小学生实践课程案例,这位用心的妈妈,更是身体力行地把一些看似高大上的理念融汇进自己日常的亲子互动中,并总结出了一套接球发球育儿经,让沙龙现场家长深有共鸣,甚至有一个8岁的孩子直接邀请刘玲老师去他们学校演讲,因为“你讲的课比学校的有意思太多了”!本文即为当天演讲的精华集锦。

感谢少年商学院的邀请,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的。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沙龙当天,刘玲老师还把自己的儿子Jimmy带了过来。)

从“电线是电流的家”讲起

从小,他就特别喜欢问问题,记得他三岁的时候,我们单位搞活动,他跟着。有一天我们在顺义汉石桥湿地,别的小孩都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他就一个人蹲在小河旁边,一直看,最后问我,“这个石桥没有缝,为什么水还会从这边流到那边去?”

类似的问题经常是忽然就冒出来了,说实话,当时我是不怎么会回答的。但更让我诧异的是,他才三岁,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的诧异,还发生在他去年上学,一年级,做的一道造句题(如下图),我真的觉得我和他的思路太不一样了。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我有很多朋友,看了会说他很聪明,但我又想,什么叫聪明?我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年龄可能都在70年代或80年代初,我们小的时候,聪明就等于学习好,脑子里的东西多。但从我孩子经常给我制造的惊喜,我发现,不是懂得多就一定聪明,而是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表现出的创造力。

“马尔代夫消失”实验与卖石头的小男孩

孩子天生都有很强的创意,问题是家长怎么因势利导,把这个创意,变成一种思维和创造能力。

我孩子刚上学那会儿,每天早上,从起床到出门,都像一场战争。慢悠悠的,我看着很着急啊,常常忍不住训他。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我洗脸的时候,我就看着那毛巾慢慢地浸到水里面,就想到了马尔代夫!”

我心想,天啊,原来我每天在吼他的时候,他的心里是这么一个丰富的世界。于是当天,他放了学回来,我们就做了一个实验——模拟马尔代夫的消失。我们都知道,马尔代夫的消失是因为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然后导致这个岛国沉没,而不是说他一开始理解得那样,马尔代夫跟毛巾似的塌到水里面去了。我们把石头放在水里,水里还有好多冰块,然后慢慢往里头加水,一开始是凉水,后来慢慢变温水和热水,里面的冰块就逐渐融化,最后把石头淹没(如下图)。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这只是一个小游戏,他没有去过马尔代夫,但我希望他现在就了解这个知识。从这些小的生活细节去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比如我很鼓励他去卖石头,对,就是路边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因为他很喜欢收集这些小玩意儿,什么小瓶盖、螺丝钉,攒了很多石头,我们就琢磨啊,这么多石头,能不能加工一下,在上面画一些画,然后拿去卖。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刘玲老师现场调侃,说儿子的绘画功力由此可见并不好。)

把石头卖出去可不简单啊。要先定价,再是宣传、推销,我们还楼上楼下挨家挨户去卖过呢,不过最后没人买,他还把这东西拿到学校去给同学们做展示,最后也是送给了他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回来之后,他做了一件事情,把他送出去的东西,全部打个叉,表示不能再卖了,很细心地清理库存。这是个小事情,但整个过程的逻辑关系很清晰,可以让他潜移默化明白一些东西。

主动发球,从在家举行“升旗礼”开始

除了因势利导,家长还要主动引导。从孩子生活中去看看有没有哪些情景是可以多加利用的?

这里举一个在家举行“升旗礼”的故事。那是他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要唱国歌,而且还有手工课,做过一个滑竿,一个动轮的装置。我就想,能不能我们自己在家画一些国旗,然后升国旗?

于是我们就画,查资料,每个国家的国旗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国旗是几条星?为什么?里面包括不少我们曾经去过的国家。画完了之后,我们就在家边放国歌边升国旗。下面就是我们做的国旗: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现在的孩子阅读量都很大,但是怎么让他们书上看到的东西,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去呢?有一次我送他去上英语课,路上我们看到有一辆车子,拖了一个很长的袋子,他就对我说,“妈妈,可能这个车刚刚经过一个坑,压进去了,所以这个塑料袋就跟着车跑了。”

于是我问他,“那你觉得,车上的塑料袋是挂在哪里的呢?”他没怎么想,回答说,“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挂在侧面,也可能是挂在下面。”

我就让他再想想,让他仔细看看旁边的车的结构。他才恍然大悟,“妈妈,一定是挂在了车旁边的刹车片上了。”他怎么会知道刹车片呢?之前他读过《揭秘船舶》那一系列的书,是有这个知识储备了。只要我多提问,多引导他,他就能往更深的层次去思考。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养成这个习惯,我们都说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其实这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意识地去关注,然后带动孩子。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向生活学习

其实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主要是搭建孩子的书本知识,但如果作为孩子和现实生活中的桥梁,目前还做的不够,就需要我们家长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力的引导。

这个引导不是灌输。苏格拉底有一个很有名的方法论,叫“反诘法”(一种辩证观),俗称“产婆术”,是说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不是“牺牲”或者“灌输”,而更像产婆和产妇——你要做孩子心思、思想的产婆,引导出来就可以。我觉得少年商学院所开展的创新实践项目,也是这个理念,不是简单地教给孩子知识,而是搭建起孩子从知识到生活的一个桥梁。有一天,他走出社会的时候,不仅仅能夸夸其谈,不仅仅能应对考试,而能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前段时间,微信上有一个特别好的文章,是一个泰国的妈妈,教孩子卖菠萝的(点击标题直接查看《泰国妈妈用菠萝教给女儿受用不尽的事丨短视频》)。这个妈妈说了一句话,“即使有一天我死去了,我也不担心,因为我的孩子学会了向生活学习。”我真的每次看都差点哭。

有效陪伴很重要。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但花时间陪伴,不一定就是有效的陪伴。重点还是父母如何做好引导,以及我们能不能做孩子的朋友,平等交流,做孩子独立思考的引路人。

温馨提示:少年商学院一直以来不定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线下国际教育沙龙和在线微信公开课等活动,活动信息及精华集锦,以及原创免费电子杂志及书单等精品资源,均通过少年商学院微信公号和“学院君”私人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发布,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学院君为好友(或直接添加微信号9237878),方便以后第一时间获取通知。

你花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但真的有效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