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 少年商学院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第784次分享,由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内容总监蔡芬策划编辑。

最近,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一所中学,因为翻修教室,意外发现了“古迹”——字迹仍能清晰辨认的1917年的黑板和板书。

如果把视线拉到中国。1917年,民国六年。中国的中小学生,又在学什么,怎么学呢?你或许会发现,一百年前,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曾是那么相似相近。

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1917年,流行小说Susan Lenox(《苏珊诺伦克斯浮沉录》)使不少美国人意识到,财富的增长与身份标识是正相关的。几年后,“美国梦”一词出现在李普曼《教育和白领阶级》的文章中。同一年,在中国,50岁的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大学改制,他聚集起一批年轻教授:25岁的梁漱溟、27岁的胡适等,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并频频撰文推动旧有规范的破除…..

这些背景投射到中小学生身上,他们的课本、言行都能看到一些端倪:

校训

美国:当时的学生每天都要朗诵这句宣言——I give my head,my heart,and my life to my God,and one nation,indivisible,with justice for all.(我把我的头、我的心、我的生命都给我的上帝,一个国家,不可分裂,所有人都有公正的待遇。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中国:民国六年,小学生课文上写着——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不读书不能成人: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同时,另一本名为《自由》的课本,讲到所有人的平等,和“人人皆有自由”: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数学

美国:生活处处有数学,一只鸡下了几个蛋也要研究半天: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中国:看图说话,我们也爱鸡鸭鹅: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算式

美国学生1917年使用的乘法表是圆的: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民国六年的小学生也用一个大圆形做算式: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课文

美国:黑板板书写着感恩节的由来,被排挤的英国宗教人士因不能有自己的教堂而去了荷兰,最后又辗转到了美国,为纪念原住民当时对他们的援助,而设立了“感恩节”。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中国:兄弟姐妹日常玩乐的场景跃然纸上,浓浓的生活趣味。中国人非常注重孝道与感恩的传统: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生活习惯

美国:宣传委员每天都督促大家刷牙洗澡。这些幼稚的笔迹显然不是老师写的,也许是宣传委员,在“我保持干净的办法”下面写着——勤洗手、勤刷牙、梳头发、清指甲、常洗澡、常洗头、衣整洁。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中国:孝道是重点培养的生活习惯。下面这篇课文,让学生保持衣裳整洁的原因是,“娘在灯下做衣裳,一针一线,两手忙又忙,我穿衣裳,忘不了娘”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值日表

1917年,美国学生的值日表: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民国初期中国学生值日表:

一百年前,中美学生的课本竟如此相似

如此看来,民国初期的学校理念与风气,与当时的美国相近。当然也有不认同者。譬如陈独秀1917年撰文评论,提倡中国人学习“西洋教育”,他特别提到,我们学习国外的教育总是学了个皮毛,像“童子军”和“蒙特梭利”的精髓,我们没有学到.…..

但是10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谈到国际教育,仍然在学习和借鉴美国童子军和蒙特梭利那一套,可是个中精髓,我们学到了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