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举报父母是一种恶的教育 | 少年商学院

鼓励孩子举报父母是一种恶的教育

鼓励孩子举报父母是一种恶的教育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 : youthmba)的第766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

昨天少年商学院微信分享了专栏作者南桥的文章《谁在为看不懂的高考作文题沾沾自喜》(回复“766”查看),大体观点是,好的作文题目应当是背景中立、平实的常识话题,而不是为担心被押中而总想着“考倒学生”。

▋和教育部前发言人的碰撞

相比之下,新课标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题看起来非常接地气:给违反交规的父亲的一封信。这听起来确实与生活没有距离,形式也有趣。负责我们微信的同事昨天还发起了一个在线互动:让家有初中生、小学生的父母也鼓励孩子试着写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违反交规的父亲(无则加勉)。我说好啊。

但当我昨天和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聊天的时候,他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我一愣,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我看到王老师的微博:

我想问问全国卷1的出题者,如果您孩子因为您开车打电话多次劝阻无效就举报,您如何对待?关键是生活中父亲开车打电话不少,但不听劝阻者少、多次劝阻还不听更少;即使有,是否一定要用举报这种极端方式解决?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选,偏选犄角旮旯难学生,我无语了!

看完这段话我明白了。我们同事的着眼点在“沟通”,在写信给父亲本身。而王旭明老师着眼点在“举报”,就算父亲有错,孩子举报也有失妥当。

我又继续查找原始资料,读一遍这道作文题的全部描述。其中有一句话,可能我们以及王老师都忽略了,那便是“(孩子报警后)警察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此事引起社会争议。”没错,“引起社会争议”这句话很重要,这至少说明出题者,抛出的是一个争议话题,而不是100%地支持孩子举报父亲。

▋吃惊于85%的人支持孩子举报父亲

我随即留意到,原来今年的这一高考作文题,取材于真实事件——2015年5月8日,一篇题为《大四女生举报亲生父亲获警方奖励100元》的报道称,当时湖北高速交警微博接到了一起女儿举报爸爸高速公路上打电话的案件。不过令我最最最惊讶的,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网易新闻就 “女儿是否应该举报父亲”做了一次正反方的投票调查,结果5322人支持举报,占85%;961人不赞成举报,占15%。

说实话,我被赞成孩子举报父母者高达85%给震惊了!如果再不采取非常措施,开车打电话会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危险甚至灾难。但是,这一非常手段,一定不是只有向交警“告密”这种方式。

大义灭亲,举报父亲。这让我想起来电影《归来》里向组织举报自己父亲的丹丹。在文革那段疯狂又暗黑的历史里,多少亲人间互相举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不是每一个父亲都会像电影里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一样通情达理,原谅自己的女儿。

我想起1990年德国统一,但许多家庭却解体了,甚至不少人自杀了。为什么?因为随着东德档案馆资料公开,人们吃惊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子女、朋友曾多次秘密举报自己,甚至是自己身边的卧底。后来随着类似事件被公开起来越多,家庭几乎变成了最惊悚的场所之一,最后当局决定停止公开这些档案,以免引起更多新的伤害。

虽然拿中国文革和东德告密的例子,与孩子举报违反交规的父亲的例子相提并论,并非十分合适,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亲情更值得珍惜的事物了。85%的人支持孩子告密,相信多数人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就是让父亲付出可以承受范围内的代价,来起到杜绝再犯的警示效用。但是,这本质上,还是在鼓励告密文化和斗争哲学 。

 

▋“告诉”和“告密”之外有第三选择

少年商学院微信发表过南桥的另一篇专栏文章《告密的孩子没饭吃》,他以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为例,分享一个观点:可以鼓励孩子“告诉”,但不可以“告密”。两者的区别是, “告诉”的前提是对方有危险,譬如一个小朋友爬到水池边,一定要告诉老师;而“告密“是给对方造成麻烦,甚至是害别人。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其实是“告诉“警察,因为变成了马路杀手,别人有危险,自己也有危险。但又是“告密”,因为会让父亲陷入麻烦。为什么会这么纠结?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习惯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我建议大家读下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第三选择》一书,他说:

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还是我的。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这时不妨考虑第3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

柯维把这一出路称之为“第3选择”(The 3rd Alternative)。他写过的另一本书多数人一定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创办少年商学院,也可以说是帮中国家庭寻找“第三选择”:如何超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纠结,找到一种新路径,让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参与创新社会实践。

我们坚定地认为,鼓励孩子举报父母是一种恶的教育。我们同时坚定地认为,亲子之间沟通,哪怕是严厉警告,或是严肃谈判,一定有“第三选择”存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去评价新课标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题是好是坏,而是发动初中生和小学生,从“写给违反交规的自己父亲的一封信”这一舒缓温情的角度,写篇同题高考小作文“练练手”。

我甚至想过,参与互动的孩子的文章,如果我们能为他们保存到几年后他们真的参加高考时,看当初的文风和性格,届时变了多少,也许会更有意义?无论如何,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去童真和独立判断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