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站点导航
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请输入搜索内容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用户注册
记住我
《失控》作者KK对少年商学院学员寄语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Barry教授的鼓励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人Kelley的鼓励
德国波茨坦大学D.school创办人的授权
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理事长Jeffery的寄语
2015年4月CityX“拯救城市”工作坊花絮
美国社会创新学者 Lisa Kaufman 课后评语
《敢让孩子做自己》国际教育精品图书抢购中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
10部高分物理纪录片
15部高分学科纪录片
母亲节暖心影单
10部优秀家教电影
10部推荐给孩子的人物传记纪录片
10部推荐给孩子的传记电影
自律自立相关内容资料
10部时间相关纪录片
张华读书会2022推荐书单
少商10大资源
母亲节暖心影单
15部高分学科纪录片
10部高分物理纪录片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恩赐的礼物
每个男孩都是“硬汉式暖男”?这位妈妈的回答颠覆想象
童年时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的智商甚至一生
耶鲁老师眼中的中国孩子写作习惯,15本好书轻松提升英文写作
对抗式家教:一位华人妈妈说这才是犹太教育的精髓
“2048未来书店大创想”设计思维工作坊 | 今晚截止报名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这7个常见的误区别再犯
女儿因个子小而自卑,七年逆袭她只做了一件事
带孩子必去的欧洲顶级博物馆,从小过诗意栖居的人生
我们都在假装没看到父母的变化
标签云
书单
亲子
兴趣
写作
分享
创意
创造力
历史
台湾
天才一小时
学习
孩子
家庭
家庭教育
家教
小学
思维导图
情商
想象力
感受力
成长
教育
数学
日本
暑假
沟通
父亲
父母
独立
电影
科学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分享
精品资源推荐
纪录片
经济学
美国
育儿
英国
行动力
设计思维
财商
资源分享
趣课题
阅读
文章归档
2024年7月
2024年5月
2023年4月
2023年2月
2023年1月
2022年12月
2022年10月
2022年6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8月
2021年5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3月
2019年2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
2018年8月
2018年7月
2018年6月
2018年5月
2018年4月
2018年3月
2018年2月
2018年1月
2017年12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0月
2017年9月
2017年8月
2017年7月
2017年6月
2017年5月
2017年4月
2017年3月
2017年2月
2017年1月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
2016年9月
2016年8月
2016年7月
2016年6月
2016年5月
2016年4月
2016年3月
2016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
2015年8月
2015年7月
2015年6月
2015年5月
2015年4月
2015年3月
2015年2月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
2014年8月
2014年7月
2014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4月
2014年3月
2014年2月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
2013年8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2000年10月
2000年4月
7岁女孩被母亲活活打死:情绪崩溃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少年商学院
亲子沟通
,
推荐
,
阅读
08-22
16686
0
文 | 张一平
资深心理咨询师
少年商学院国际专栏作者
8月3日,山东邹平的一家出租屋内,7岁的小萱(化名)因为吃饭太慢,被母亲用铁棍殴打一小时致死。小萱原本9月就要上小学了,但是她再也不能等到开学的那一天了。
小萱父亲说母亲平时不仅打孩子,他也会被打。小萱被打后,他无奈下出门买烟在路边抽,没想到回家孩子已经浑身是伤。他想送去医院但被妻子阻挠,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不行后才打了120。
小萱父亲等不及后自己抱着孩子去了离家仅10分钟路程的医院,但已经太晚了,医生无能为力。
事件早已变成了一个过去的新闻,淹没在公众的朋友圈、APP推送中。事件报道后,很多人谴责了新闻中情绪失控的母亲以及她不可原谅的暴力行为,觉得这样的母亲不配为人父母,并认为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
但实际上,家庭暴力、情绪暴力充斥在你我的生活中,并且很多人正一步一步走向崩溃,或许没有诉诸暴力却将崩溃之穴留给了孩子。
父母容易情绪失控的问题出在哪
我曾经有个咨询者,暂且称她为H妈妈。她曾是个职业女性,干练精神,有个3岁的孩子。因为孩子早产体弱,便辞职在家全职看孩子。她来咨询的问题很简单——叫孩子起床太火大了。
每天早上她喊孩子起床时,孩子都很磨叽,她便会责骂孩子,骂了之后孩子会哭,一哭她就会更加崩溃
。
直到有一天,她忍无可忍一把把孩子摔在床上,把她反锁在屋内干嚎了一个上午。万幸孩子没事,H妈妈说自己知道这样做不对,她想学习正面管教,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从H女士的咨询的问题来看,似乎离新闻中毒打孩子的母亲差远了,而且H爱着自己的孩子,在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后主动寻求帮助。
H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背景,有能力也有意愿做得更好。
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
是不是觉得H女士的孩子应该能够从暴力可能中脱离出来?
对不起,我今天分享的是一个悲伤的案例。
H女士并没有从正面管教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哪怕她后来又学习了游戏力、好好说话、情绪管理等等名目繁多的育儿课程,都没能帮她。
她希望自己能用最好的状态、最大的耐心去面对孩子,但是就是不够用。
她希望精心设计的游戏能够帮助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但就是事与愿违。
她也尝试了做情绪管理,希望用各种方式缓解自己的怒气、负面情绪,但日积月累最后往往迎来剧烈爆发的一天。
最后H妈妈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时,是来倾诉自己的离婚事件的。她与家人育儿理念上的分歧让她备受煎熬,终于全面崩溃了。她不仅责骂孩子,也责骂丈夫,并且也责怪双方的父母。她认为谁也不理解她,没有人支持她,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所有人都与她对着干。
她全心全意为了孩子好、为家庭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她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生活失序最容易影响人的情绪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这里的根源,与情绪管理、与育儿观念都没有关系。
不论是将女儿殴打致死小萱妈妈,还是H女士,他们都知道将情绪加诸在孩子身上是不对。但为何都做不到?
你或许会说,不对,小萱的母亲不爱孩子,H女士是爱孩子的,所以尽管方法不对,但这是两码事儿,不能相提并论。
对不起,这两者之间背景或许千差万别,但本质却是一模一样的:
将生活的失序归责在别人身上。
而最容易被归责的,就是无还手之力的孩子,以及爱你的家人。
小萱母亲生活中各种不如意,离婚又复婚,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从新闻中也知道丈夫更多是忍气吞声,经济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孩子的教育上,先不论对错,但可以肯定是小萱妈妈是孤独的。
H女士为了孩子放弃了事业、日常生活处处迁就孩子的需求,因为全职在家所以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似乎是她的铁打任务,经济中没有话语权、育儿中没有共同分担者,以及来自家人的各种指导:你脾气太大、你耐心不够、你方法不对……
她求助了各种专业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无一例外都不能解决她生活失序的问题。
所以那些在网上口诛笔伐父母情绪管理问题、谴责家庭暴力的文章有很多,但看完之后你会觉得并没有用。
因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与情绪与方法,而在于一个人的自我认知。
建立自我边界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关键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人父母的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崩溃的?
其实你是被生活中日益积累的失序后的无力感所击溃的。
造成这种失序的原因,主要有经济、重大变故、家庭成员改变、不可调和的矛盾等,溃败之后或许会诉诸不可挽回的暴力行为。
比如小萱妈妈以及各种失控的父母暴力教育现象,也许是无奈的逃离,比如H女士最后别无选择的离婚;也许是深度的自我谴责,演化为各种心理问题和因压力而来的疾病……
那难道这就是一个死局么?
究竟该怎么做?
我以咨询中一个环节来说明,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青少年教育咨询项目中,有一个我们非常重视的环节,叫做
日程确定
。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会共同确定任务与要求,看似稀松平常,但起到责任归还的作用,也就是自己的领域自己做决策、自己负责任。
通过这个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去建立一个人的自我边界,他会逐渐明确具体事务中的责任、决策将会面临的风险,知道自己的能力、特点
,为自己筑立起一座边界墙,这座边界墙既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能推动自我规范。
通俗点儿说,这样的一个孩子可以称之为懂事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懂事与我们平时说的听话的孩子不要混为一谈,
懂事是自主的,听话是被动的
。我们的人生里或许需要主动的妥协,但不需要呆板的听话。
良好的边界意识让父母和孩子都受益
所以避免失序归责陷阱最主要的功夫,需要下在边界墙的建立上,知因果、知进退、知权责。
如果是一个有着清晰边界墙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母亲,遇见孩子不起床,她的第一反应是思考孩子为何吵闹。
如果是缺觉,想如何补觉;如果是习惯,看习惯背后是什么诉求;如果是不适,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或者自己累了不耐烦,找到能够分担压力的人或方法;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如实面对自己的情绪,用合适方式进行抒发纾解……而不是摔了孩子关上门。
如果是一个有边界意识的母亲遇见孩子不吃饭,她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确定孩子不吃饭是不是真实的自我感受,是不饿还是难受还是挑食,因为吃饭,尤其是一个7岁孩子吃饭与否,完全是她自己可以自主决定的事情。
一个有边界意识的父亲看见母亲殴打子女,他的第一反应是母亲越界了,他需要维护孩子的自主边界建立,会坚决地制止母亲的行为,不会在“亲生母亲管孩子总是没错的”、“她脾气不好没法管”等观念中坐在街边徘徊。
边界意识同时也将是你抵御生活失序的重要依凭。
生活的改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你没有办法做到没有情绪、没有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做的是分清楚哪些压力与情绪是你需要去承担的,哪些是不必理会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分清楚给予你情绪或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时间紧张,你需要调整的是时间安排,而不是责备孩子磨叽;
孩子没有规矩无理取闹,你要建立的稳定而一贯、能执行的规则,而不是责备孩子不听话。
从这个角度去看,你会发现这些看似失控的家庭暴力、家庭矛盾,与你会不会育儿、上没上过情绪管理课真的不相关,
你需要的是从小建立起来的清晰的自我边界。
当然,成年的你现在去尝试建立,也永远不晚。
留言互动
|
您有什么情绪管理的好办法?
欢迎您在文末“
写留言
”把您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我们将在今晚(8月22日)24:00前,随机抽取5位幸运儿,每人赠予
给孩子的世界名校通识音频课一门
。
精品资源分享——情绪管理(合辑)
精品资源分享——情绪管理(四)
精品资源分享——情绪管理(三)
精品资源分享——情绪管理(二)
精品资源分享——情绪管理(一)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聪明,不是靠阅读,而是聊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