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站点导航
海外课堂
亲子沟通
好奇
新知
阅读
实践
调研
访谈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请输入搜索内容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用户注册
记住我
《失控》作者KK对少年商学院学员寄语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Barry教授的鼓励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人Kelley的鼓励
德国波茨坦大学D.school创办人的授权
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理事长Jeffery的寄语
2015年4月CityX“拯救城市”工作坊花絮
美国社会创新学者 Lisa Kaufman 课后评语
《敢让孩子做自己》国际教育精品图书抢购中
最新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
10部高分物理纪录片
15部高分学科纪录片
母亲节暖心影单
10部优秀家教电影
10部推荐给孩子的人物传记纪录片
10部推荐给孩子的传记电影
自律自立相关内容资料
10部时间相关纪录片
张华读书会2022推荐书单
少商10大资源
母亲节暖心影单
15部高分学科纪录片
10部高分物理纪录片
43年前美国与苏联宇航员首次在太空会面,给孩子最好的太空启蒙就藏在里面
精品资源推荐——【未来的科学家】给孩子讲物理知识(一)
为什么美国孩子数学成绩平平,但大都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数学?
耶鲁校长:感恩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儿童对怪诞故事情有独钟?
精品资源分享—七大洲记录片(合辑)
带孩子到华盛顿,这10个地方一定要抽空走走
值得每一位父母倾听的两个少年TED演讲者
挪威中学这场180天的实验,揭示了批判性思维对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从小的新闻记者类体验,提高的不仅是写作能力
标签云
书单
亲子
兴趣
写作
分享
创意
创造力
历史
台湾
天才一小时
学习
孩子
家庭
家庭教育
家教
小学
思维导图
情商
想象力
感受力
成长
教育
数学
日本
暑假
沟通
父亲
父母
独立
电影
科学
精品资源
精品资源分享
精品资源推荐
纪录片
经济学
美国
育儿
英国
行动力
设计思维
财商
资源分享
趣课题
阅读
文章归档
2024年7月
2024年5月
2023年4月
2023年2月
2023年1月
2022年12月
2022年10月
2022年6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8月
2021年5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2020年9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20年5月
2020年4月
2020年3月
2020年2月
2020年1月
2019年12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0月
2019年9月
2019年8月
2019年7月
2019年6月
2019年5月
2019年4月
2019年3月
2019年2月
2019年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1月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
2018年8月
2018年7月
2018年6月
2018年5月
2018年4月
2018年3月
2018年2月
2018年1月
2017年12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0月
2017年9月
2017年8月
2017年7月
2017年6月
2017年5月
2017年4月
2017年3月
2017年2月
2017年1月
2016年12月
2016年11月
2016年10月
2016年9月
2016年8月
2016年7月
2016年6月
2016年5月
2016年4月
2016年3月
2016年2月
2016年1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0月
2015年9月
2015年8月
2015年7月
2015年6月
2015年5月
2015年4月
2015年3月
2015年2月
2015年1月
2014年12月
2014年11月
2014年10月
2014年9月
2014年8月
2014年7月
2014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4月
2014年3月
2014年2月
2014年1月
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
2013年9月
2013年8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2013年5月
2013年4月
2013年3月
2013年2月
2000年10月
2000年4月
请勿盲目训练孩子记忆力,一位哈佛心理学者给父母的三点忠告
少年商学院
推荐
,
阅读
09-03
10427
0
文 | 刘轩
哈佛心理学者,少年商学院合作导师
《刘轩给孩子的心理学课》点击即可查看
文章来源公众号:轩言(ID:djxuanliu)
从生命中最戏剧性的一刻,你出生那天,到摇摇学步,呀呀学语,吃第一口饭,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些人生初期的经历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想不起了。
即便在我们已经有了记忆之后,我们仍然难以回忆起这些早期的人生片段,直至童年记忆才逐渐清晰。其中原因在哪里呢?
来自哈佛的心理学者刘轩,则分享了他和女儿的故事,
关于如何真正提升孩子的记忆力给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建议
,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同时也推荐各位订阅
哈佛心理学学者刘轩给9-14岁青少年独家定制的心理学课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以幽默的口吻,带领孩子参与一场场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点击此处即刻了解详情/订阅。
为什么记忆一点都不可靠?
缘由是这样的:今天早上,我听到我太太问我七岁的女儿千千,过去两个星期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跟弟弟还有跟婆婆做了些什么事。
但是我们发现她的记忆是一个一个单一事件,似乎串不起来,而且有时候她记得两件事发生的顺序可能是颠倒的,或是里面有一些细节根本就不正确,不合逻辑。
当我们问岳母的时候,她跟我们说的版本,又跟小孩记得的不一样。
当然,做父母亲的会很懊恼。孩子怎么记性那么差呢?怎么事情先后顺序都会搞错呢?女儿很有想象力,
但记忆怎么会那么不可靠呢
?
所以,我今天就去查了一下有关“儿童的记忆”,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七岁,似乎是一个奇妙的年龄,在这之前,小孩可能会记得很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但是过了七岁之后的小孩,可能就会开始忘记很多七岁之前的事情。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否也是大约从七岁,也就是大概小学一、二年级那个之后的记忆比较完整,但是之前的记忆就是很片段的,说不定只是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但是发生了什么事儿,都不记得了呢?
这个现象,叫做
childhood amnesia:童年失忆
。这讲的不是在童年的时候失忆,而是长大了对于童年的事情失去记忆。
而这个临界点,对于大部分的我们来说,似乎就是发生在七岁。七岁之后的记忆,比七岁之前的记忆清楚许多。
为什么呢?心理学者有几种假设。有一个假设是说,
大脑在发展的期间,有一些功能还没建立好,例如主管记忆的hippocampus海马回还在增加细胞
。
这就好比如果你的记忆是一颗硬盘,这颗硬盘在小时候一直在自己扩充容量,这时候你写入硬盘的资料可能今天在这个区块。
但过了一段时间它的位置已经改变了,因为中间多了很多新的细胞,原本连在一起的记忆就被分开来了,也就找不到了。
另一个假设论述,是说小孩脑袋里,
负责整理跟归纳记忆的部位,要到七岁左右才会发展好
。
这时候整个记忆系统才算是能够完善运作,所以七岁之前的事情,当系统整体升级upgrade之后,这些档案就可能乱掉了,因为用来储存跟回放记忆的方式改变了。
(推荐订阅
《刘轩给孩子的心理学课》
音频课程,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学的刘轩亲自授课,内容包含记忆力、社交等孩子心理话题,
点击上图即可查看
)
父母陪伴回忆,有助于孩子的记忆
最近有些研究也发现,当父母亲经常陪孩子聊天,跟他们一起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们比较可能会保存那些记忆,这就带我们到第三个假设论述,也是我个人觉得最有趣的,那就是:
因为孩子在小时候体验世界是一个个片段,但因为还没有发展出完整的逻辑观念,还不懂前后顺序跟因果关系,
而且还没有足够
的能力把这些片段在脑袋里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也之所以,当这个逻辑系统在七岁左右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之前的事情。
不过研究发现,如果家长时常陪孩子一起回忆,这时候
父母亲可以提供故事架构
,
而孩子们会跳进来把他们记得的片段场景补充进去
。
用这样的方式共同重新拼凑这个回忆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可能记住这件事,因为他有了一个有顺序,有逻辑的完整记忆故事。
举例来说,当我跟孩子们回想前一阵子去上海迪斯尼,结果不巧碰到台风天,我开始说:“啊,那天一下车,伞撑起来就开花了!然后我们四个人穿着雨衣走到入口…”
这时候孩子突然说:“我们进去就买爆米花,然后还把那桶爆米花塞在雨衣里面!”是啊,然后我说:“妈妈带着那桶爆米花,整个雨衣鼓起来,看起来象是孕妇!”
我们再继续回忆,接下来去坐什么游戏,然后肚子饿了去哪里吃,逐渐的,一整天的行程就像电影似的回放了一遍。
你知道有意思的是,孩子们不曾一次提到吹风淋雨的难受,那些都只是在我跟老婆的记忆里而已。
你可以说孩子只记住他们想记住的,就象是他们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一样。
他们可能不是故意的,只是缺乏一个完整叙事的能力
。
这个部分可以由我们家长协助,孩子则会把那些他们记得的东西串起来,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一些细节,像是那个爆米花。
讲故事,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
人类学者就发现,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毛利族文化中,父母亲就时常会陪孩子一起进行这种回忆,而毛利族的许多成人,连自己才是两岁半的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是全球平均回忆年龄达到最早的。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很可能,
我们记得过去的事情,是因为我们能够把他们组成一个故事
。
因为我们记住,所以会说故事,但也因为我们会说故事,所以我们能够记住。
所以用说故事的方法陪孩子一起回忆,偶尔回想之前的美好假期,一起去哪里游玩的经验,说不定能让全家记得更清晰。
在我的心理课中,也曾有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测试:让孩子在限定时间内记住15个不同的名词,包括:
猴子、钥匙、狮子、礼物、
保险柜、课本、贴纸、显微镜、长颈鹿、
毛巾、胶水、老鹰、跳伞、抖音、奖杯。
最开始,孩子们记住10个都很困难,但当我将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名词用一个故事串起来,发现孩子们很容易就记得的比上一次更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记忆有三个特点:
第一,大部
分的人,比较擅长图像记忆
。所以当你把每个东西想像成一个生动的画面,会比较容易被记住。
第二,大脑喜欢把东西串连在一起
。光是你把东西想成两个或三个一组,像是猴子拿着钥匙,狮子拿着礼物,保险箱里面放着什么?课本上贴了什么?长颈鹿在用什么看贴纸?这样也就更容易会记起来。
第三,我们记住有前后顺序的故事比较容易
。当我们把一些本来没有什么关联的东西,想像成一个有画面、有剧情的故事的时候,也就等于让这些猴子、狮子、老鹰啊,都能够手牵手的一起从记忆旅馆的大厅走进长期记忆的房间。
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要记住很多事情,是要用对方法的。
如果你只是一直反复背诵啊、默写、一直不断看课文,虽然还是可以把东西背起来,但那种死背的方法并不太持久。
不如去动动脑,发挥一些想像力,对孩子的记忆力更有帮助。
精品资源分享——寒假纪录片特辑(五)
那些赢在未来的孩子,往往具备“清空跑道”的能力
在最好的学校当垫底,优秀学生的自卑心态该如何梳理
孩子易纠结,怎么做选择才不会后悔?
思维导图分享——记忆篇
精品资源推荐——心理学(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
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