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直播了600场,我的6个收获与感受 | 少年商学院

坚持直播了600场,我的6个收获与感受

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
今天主要分享两个内容:
一个是我600场直播感受背后的六个收获,这些收获对人到中年的我们、对你来说应该也有帮助。
另一个就是人到中年比较彷徨迷茫,如果想找一找目标,我大脑中间出现了十本书,可以归纳为“一大方向、两个方法、三类变现、四种答疑”。这十本书其实是对人到中年寻找目标感的方法论的支撑。
人到中年,无论是在自己的成长路上还是育儿的路上,其实我们都在做教练,做自己的人生教练、生活教练,也做孩子的成长教练。
危中有机,顺势而为
600场直播的六大收获和感悟,我们先说说第一个收获。
危中有机,顺势而为。这两句话虽然简短,但是我觉得每一句话都非常富有画面感,每一句话背后都有很多的幸福和忧伤。
自2013年11月1日创立少年商学院以来,我有两次是几乎干不下去的时候。创业的艰辛众所周知,尤其是2015年和2021年这两年。
2015年,我在创业初期的迷茫中挣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对运营和扩展项目一筹莫展,我觉得自己根本就不会创业了。同时,我家里面的母亲、岳母和妻子相继生病住院,我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没有休息,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压力,感到极度痛苦。
最有画面感的一次就是,我在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后,还要赶往医院看望我太太,然后去上班。下午,我又要回去接孩子,再次回到城市中去看望我娘。在一次开车途中,因为极度疲劳,我不得不在环城高速路边停车休息。孩子们在车里吵闹,我分给他们手机,自己放平座椅试图小憩。
然而,我不小心睡了半小时,直到拖车来临,正要把我们连人带车给拖走,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疲惫,也非常痛苦,我感觉是上天对我的考验。2015年之后就拨云见日,慢慢好起来了。
2021年,我再次面临挑战,而且那种感觉更加痛苦。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通识教育变得无人问津,这个世界不需要你了。我曾派遣十名学习顾问联系500名家长,希望了解他们为何不再需要我们的服务。家长们的回答让我感到痛苦:他们依然欣赏我们的课程,但现实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让孩子参加补习。
此外,疫情的反复也对我们的线下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我们的夏令营收入遭遇退款潮,供应商又不退钱,但是客户的每一分钱我都全退。所以我在2020年之后就每天都在亏钱,每天都很迷茫,大家都等着开锅,都看着老板我,我也很难受,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非常非常痛苦。
而且人性就是,当你顺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条龙,但是当你不顺的时候,很多的负面情绪抱怨都来了,尤其是会觉得老板你怎么不给我们寻找一个明确方向呢?当你去尝试新事物又不顺利的时候,又会觉得你不笃定,你怎么每天都在变化呢?我说方向不变,但是我们去突破的方法要去试,否则就在坐以待毙。然而,这种尝试在员工眼中却成了公司无望的信号。
在2021年的公司周年庆上,我感到极度痛苦。公司有50多名员工,每天都在亏损。似乎整个中国都不再需要通识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尤其是作为财经记者时采访过的企业家们。他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九死一生的创业过程,但当时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到他们的痛苦。直到我自己创业,我才真正理解到每一个小决定背后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因此,在2021年底,我做出了三个重要决定。首先,顺应国家对家庭教育的推崇,我们开始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其次,为了商业的可持续性,我们进行了大胆的裁员。最后,我们拥抱变化,尝试直播等新兴方式,我亲自下场参与,以激励团队全心投入。
同时,我们将少年商学院的定位调整为青少年生涯规划机构,专注于帮助青少年找到目标方向并提升相应能力。这些决策帮助我们在2022年开始翻盘,逐步走向成功。现在回顾,2021年无疑是我们的谷底,我希望它永远都是。
所以我很感谢自己在那极度痛苦当中没有放弃,也很感谢过去的危机中带着机会。从2022年元旦开始我做直播,到今天600场了。600场是今生,刚刚说的是前世。
我想对所有正在经历痛苦的人说,人生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程。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经历,无论是高光时刻还是低谷。在困难时刻,我们应该坚持下去,尝试多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但关键是要采取行动。
利他思维,挖掘优势
利他思维,挖掘优势,是什么意思?这与我开始直播的经历有关。
2022年元旦,我开始探索直播领域,将其视为一种线上讲座。由于我过去在线下举办过多场讲座,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的国际教育沙龙,以及在国际学校、公立学校和金融机构的分享,我本以为线上直播会是小事一桩。然而,我很快意识到线上与线下的差异巨大,这是我的第一个发现。
第二个发现是,我向一些在2021年已经开始直播并取得成功的人士请教,他们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青少年教育领域有成就的,另一类是对线上私域和个人IP非常熟悉的专家。这些专家给了我两种建议:
第一种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围绕这个定位持续讲解,就像在KTV唱歌一样,不需要会唱很多首歌,只要唱得好,就能吸引新观众。如果你的内容足够吸引人,就不需要担心观众流失。
第二种建议是,不要做太多场直播,因为一旦你提供了太多硬核内容,观众就会只来“白嫖”知识,而不是购买你的课程或产品。所以,你应该在直播中快速提供一些内容,然后销售课程或产品。
听完这些建议后,我感到有些困惑,尤其是第二种建议,我觉得这是否有些夸张。对于第一种建议,虽然我没有资金投入广告,但这两种模式都是有效的。我深思熟虑后,决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思考直播的真正目的。我意识到,赚钱并非易事,于是我在纸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得出了几个结论。
首先,我必须采取利他思维,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赚钱,而是先考虑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其次,我做直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公司翻盘,并尝试新的方式。我发现自己乐于分享,并将分享视为个人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因此,我决定尝试第三种选择,既不是那种只卖货的电商平台,也不是那种不与观众互动的专家讲座。我计划每天分享一个小主题,这样既能促使我个人不断学习,也可能会吸引一些观众成为我的客户。我的目标是创造持续的价值,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变现自然会随之而来。
此外,我认识到在直播间,很多人认为核心是表演,就像演戏一样。但我觉得每天演戏会非常累,所以我决定保持真实。在直播的前100场中,我甚至不敢上厕所,但后来我开始大方地告诉观众我需要去洗手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伪装过自己。我开辟了一条第三条路,每天以新的视角分享主题,即使是相同的主题,我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讲解。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老学员的承诺,我希望他们能看到我的进步,并与我一起持续精进。
总之,我选择了一条既非专家讲座也非带货直播的道路,而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当然,我也会销售我的课程,因为商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也需要生活。但我相信,如果你觉得我的直播有价值,我的课程会更加系统和深入,提供更多资源帮助你前进。我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的优势,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三条路。这是我在过去600场直播中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为自豪的两个关键词:利他和真实。
小小毅力,大大能量
我本来想说“小小毅力,大大奇迹”,听起来还押韵。但当我回顾自己完成的600场直播,我意识到所谓的“奇迹”并非易事。每天早晨起床,坚持做两三个小时的直播,分享故事、方法、案例和资源,解决观众的问题,这样的坚持在工作日从周一到周五,累计达到600场,确实是一个令人敬畏的成就。如果回到2022年元旦,有人告诉我要定个小目标做600场直播,我肯定会觉得这是个吓死人的任务,甚至不敢想象。
然而,“小小毅力”的意义在于,你是否能够简单地、不立足于太过长远的目标,而是将你喜欢的事情变成日常的碎片,每天做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并不难,只要你认真准备和分享,为他人创造一些小价值。我常说,星星可以连成星座,珍珠可以串成项链,直播和工作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我们品格养成的一部分。
在直播间,我经常提到自己已经完成了第590几场或第370几场直播。但实际上,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做事的方式应该与青少年有所不同。青少年可能需要将时间线拉长,设定长远目标,想象自己20年后的成就,并以此自我激励。而中年人人,在迷茫时,至少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每天或每周做一些小事,持之以恒。
虽然长远规划很重要,但我知道中年人最大的挑战不是执行力,而是决策力。
比方说前一段时间我分享了来新加坡两年的工作、生活、学习感受,很多人问华哥新加坡怎么去,我说其实无论是出来外面也好,或者你在国内搬家也罢,甚至是移民,除了满足基本的条件,其实核心不是去算一个细账,对成年人来说核心是果断做决定,因为中年人有了家庭之后,大多会做决定时非常的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如果你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应该果断决定,而不是犹豫不决。
所以我说中年人你干脆就不要想那么多了。你要想拥有目标感,你就先不要有目标感。你应该专注于找到自己的优势,心中牢记那个念念不忘的方向,每天做一些小事,最终能够为他人带来利益。慢慢地,这些小事就像星星汇聚成星座,珍珠串成项链一样,你会发现它们具有巨大的价值和能量。这可能不会让你变得富有,也许没有让你咸鱼翻身,但至少为你实现目标或做出改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人浪费时间在思考如何节约时间上,而实际上,当你迷茫时,只需去做一件小事,这是我给中年朋友们的小建议。
“小小毅力”背后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要过于辛苦。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部分原因是我们容易对自己过于苛刻。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时,如果对自己太苛刻,可能会导致犹豫不决。所以,我建议从小事做起,不要让自己过于疲惫。
对我来说,每天做一场直播并不辛苦,因为我过去十年二十年的记者生涯让我习惯了每天阅读、交流和思考。我只是将我的日常生活分享给大家,这利用了我的优势,所以并不觉得辛苦。但当你回头看,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100场、200场、300场直播时,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可能性。我的直播间就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地方,我可能赚钱是次要的,但在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机会。
这种能量和成就感是我们中年人在迷茫中前行的最大动力。有了能量和成就感,你所希望的突破、改变甚至变现,都会随之而来。相反,过于关注每天赚多少钱、哪个方向是风口,这些都是次要的。找到自己的优势,坚持心中念念不忘的事情,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从小事情开始,小小毅力可以积累成大大的能量。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正确方向,慢就是快
不断聚焦,克制冲动
收获四和五一起讲,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聚焦。
在过去三年,即2021至2023年的时间里,我专注于直播这一件事情,虽然少年商学院还有其他项目和ToB业务,但这里我只讨论直播。持续认真地做直播后,会产生一些能量。正如我之前所说,坚持小小的努力能积累成巨大的能量。我的直播间人数不多,场观通常在一两千到三千之间,但观众的平均观看时长很长,在线人数也相对较高。这时,许多人开始关注我的直播间,因为用户群体相对精准。
我的朋友们和行业内的人士给了我很多建议,他们认为我每天做一场直播太耗精力,最终会变成体力活。他们建议我应该多卖一些东西,多变现,因为这样精准的直播间一个月赚个500万不成问题。我知道他们是好意,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被消耗,反而觉得现在的状态比年轻时更好。
过去,我做记者时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晚上写稿子,吃宵夜,早晨晚起。但现在,经过600场直播后,我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听听音乐,学习英语,看看书。七点开始准备八点的直播,晚上12点睡觉,保证成年人需要的六小时睡眠。白天有机会就稍微休息一下,我觉得这样很好。
有人说我应该签约MCN机构,多平台发展个人IP,每天密集地做直播,连麦,串场子,开几个账号。但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认为保持好的状态是中年人的首要任务,除非现在穷得揭不开锅了,要赚个快钱,我觉得正大光明,你通过创造价值帮助别人,然后辛苦一点多赚点钱也可以。如果你相对来说基本的温饱没问题,孩子的学费生活也还可以。
我觉得在今天这个复杂环境,我想要更长远一些,想想五年、十年后自己在哪里,做什么。我要稍微给自己多一点留白时间,所以我不想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出卖了。也许这些MCN大佬们确实能帮我策划,然后赚很多钱,但是我觉得我的状态,我的经历,我现在自己做主。
在600场直播中,我有很多商业变现的机会,但我特别珍惜一直保持的简单氛围。直播间没有太多渲染,我直接用手机开播,没有太多话术。我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足够了。我很高兴我的课程《教练式父母成长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控制自己不被各种诱惑牵走,保持专注。
当然,这样的性格有好有坏,有时会得罪人,但我坚持自己的选择。我喜欢深入研究,保持开放的心态,向别人学习。我享受分享好书给大家的时光,看到大家认真做笔记,眼里有光的样子,我感到非常有力量。我想说,人到中年,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顺应大势,然后持续去做,最终会突出重围,找到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坚定方向和克制冲动非常重要。
保持节奏,敢于松弛
在昨日的日记中,我写下了三个关键词:户外探索、海外观察、时尚美学。这些词汇反映了我日常生活的一些新变化和精进的方向。我想通过分享这些关键词背后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我昨日的所思所想。
首先,谈到户外探索,自从搬到新加坡后,我们全家越来越重视户外运动。
我们来了之后一开始手忙脚乱,孩子周末两天也会有一天半都在兴趣班中度过,拉琴等等之类的。但是现在我们夫妻两个的共识是至少有一整天要在户外运动或者户外溜达。有一本书我给大家推荐过,叫做《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这本书你可以看一看,它基本上在讲的是动觉型学习者和视觉型学习者,其实都被我们这个社会贴了很多标签。多活动活动,哪怕你说话的时候带着手势,哪怕你背单词的时候念念有词,身体晃动,再到户外的探索,这都对你的专注力,甚至是记忆力有帮助的。
所以我就觉得未来保持这个不断去户外的趋势,我还列了个清单,就是未来一到两年时间把新加坡50个小而美、普通人不知道的公共景点地方去探索一下,并录制短视频分享这些探索经历。
其次,海外观察。在国外生活,我有机会与各种有趣的人交流,这些深度体验让我收获颇丰。我意识到,将这些海外观察录制成短视频,分享给大家,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分享方式。同时,我也关注国内发生的事件,但我认为适当地让自己透透气,关注一些轻松的话题同样重要。我不能改变潮水的方向,但我觉得能够提供多元的,对人有启发的内容,娱乐自己也丰富大家。
最后,时尚美学。一般大家对时尚的关注都是时尚本身,而我对时尚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例如,最近诺兰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泰勒·斯威夫特在新加坡开演唱会,我对他们的成功背后的故事很感兴趣。虽然大众可能更关注他们的表面光鲜,但我认为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功因素更有意义。
我承认,600场直播确实不易,但我不同意这会让我感到筋疲力尽。实际上,从500场到600场,我感到更多的是一种松弛感。我认为,能够提供多元且有启发性的内容,既能娱乐自己也丰富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对于中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前天晚上,我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原本计划15到20分钟,结果走了一个小时。这次迷路的经历让我感到愉悦,因为我发现身边还有这么多未知的美好等待探索。无论工作多么忙碌,家庭责任多么重大,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些松弛的机会,比如散步、喝咖啡、和朋友聊天。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活动,实际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有人问我,华哥你直播有脚本吗?我说没有,我只有一张知识卡片。600场直播,每一场我都会写一张知识卡片,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和认知体系。这些小卡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也是我未来写作的提纲。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分享,我的认知体系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小习惯,积累起来,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总之,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知识、经验、能力还是见识,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处着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目标感,同时不忘给自己留有松弛的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闪闪发光,最终突出重围。
一大方向,两个方法
三类变现,四种答疑
面对中年的迷茫,无论是事业的挑战还是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平衡,我们都希望找到明确的目标感。这里,我想通过四个关键词——一大方向、两个方法、三类变现、四种答疑——为大家提供决策参考。
这些建议与我过去600场直播中提到的“危中有机”、“顺势而为”、“利他思维”和“把握优势”等概念相呼应。从小事情做起,坚持小的毅力,积累大的能量。正确的方向意味着慢即是快,持续聚焦,克制冲动,保持节奏,敢于放松。
  • 四种答疑
首先,我想推荐四本书籍,它们的书名中分别包含数字1、2、3和4,它们对我影响深远,并能为你提供答疑解惑。
1.《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我们经常会说,要努力去做余生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多少人又节外生枝,越做越庞杂,往往在琐事中迷失。
过去这三四年,如果说疫情和双减确实给教育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心理灾难的话,那如果我秉持“危中有机”这种成长型思维,就确实让我现在很聚焦了,做小而美的事情也挺好的。所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你如何找到自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那件事情,是有章可循的,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找到并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务。
2.《第二座山》:作者在书中提出,中年是人生的转折点,我们应该从追求个人成就的第一座山,转向追求利他的第二座山。
有人问第一座山具体是指什么山?第一座山叫“利己之山”。这个作者写的第一本书的名字叫《品格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成长成功的路上,除了要注重知识能力积累和发挥之外,不要忘记品格极为重要,品格是比你知识能力更重要的。
这个作者写的第二本书叫《第二座山》,他说,人到中年,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如果真正开始成熟,真正想着有更大的成就,你必须先想着爬第二座山,或者说开始爬第二座山,而不是在第一座山上一定要更高更快更强。
第二座山叫“利他之山”。过去这600场直播能做下来,跟“利他”两个字何尝有非常大的关联。
3. 《第三选择》:这本书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科维所著,这本书的副标题叫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他说,在这个社会上,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每个人都越来越厉害,越来越有独立的见解,这是好事。但是坏事是,好像人跟人的信任,人跟人的协作变得越来越困难。你有你的利益,我有我的利益,双赢变得特别的难了。
“第三选择”意思是当你面临冲突看似无解的时候,相信有更好的选择,它也许没有双赢那么好的局面,但是一定不要双输,至少比你想的最坏的结果,甚至要相对乐观,这个选择就叫第三选择。
举个例子,很多人就是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当成水火不相容,你有没有想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第三选择是什么?你想一想,你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定要分开,有一个特别常见的场景,就是觉得孩子时间比较有限,孩子如果报了一些兴趣班,花了很多时间,就会耽误了他刷题补习,那么我就问你了,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一定要报班吗?孩子发展兴趣爱好一定要花很多钱吗?像“少年知识星球”这样的里面那么多内容资源也可以在发展兴趣爱好,对学科思维有帮助。还有一些线上的资源包括纪录片,这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中间的第三选择。
我特别喜欢书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幽默是永恒不变的第三选择。他说,在亲子关系、夫妻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给了一个模型教你怎么样找到第三选择或者说更好的解决方案。他说,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请你记住,幽默是永恒不变的第三选择。
4.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这本书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阅读,它以深刻的见解启发我们如何在人生的后半段找到新的方向和意义。
我2022年元旦开始直播,那年我刚好40岁。所以我觉得40岁确实是很特别的一个年龄,如果一个人活80岁的话,40岁时已经过完前半生,那么未来的路怎么走?其实还是要看一些有趣的书。这本书笔墨不多,但是每一句话都深得我心,所以推荐给大家。
这四本书既让你聚焦方向,找到优势的,又让你记得40岁开始攀登利他之山,又让你知道遇到困难,永远有最优或者自由的第三选择,同时无论年龄多少,都可以有崭新的开始。
 
  • 三类变现
在当前的多变环境中,许多人想要寻求通过副业来实现额外的收入。然而,真正能够通过副业获得稳定收益的人并不多。普遍的看法是,赚钱需要寻找机会、资源和关系。
我认为,无论是副业还是主业,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深入学习和钻研。这意味着要理解所从事领域的内在逻辑,并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质。如果一个机会并不适合你,那么它就与你无关,无需羡慕或嫉妒他人。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推荐三本书籍,分别名为《阅读变现》《学习变现》和《兴趣变现》,它们非常适合那些在中年时期感到迷茫或寻求改变的人。这三本书不仅提供了变现的策略,还鼓励读者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路径。
在过去的十年到二十年间,我通过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对外部世界的深入调研,找到了与自己兴趣和优势相匹配的事业。
前段时间我在新加坡的一家网红书店卓尔书店举办了面向海外华人家长的现场讲座,分享了如何结合个人兴趣和优势来实现个人成功。我认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将其与个人优势结合起来,就是成为人生赢家的关键。
我还提到了一个新的启发,即寻找那些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的人,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去年10月开始开始我邀请了Tina老师来直播间分享她怎么做教练式父母的故事,因为她的儿子曾经是一名网瘾少年,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同时也是我们少年商学院的老学员。她有很多切身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故事分享,这种真诚的分享和推荐,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实现变现。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在一年内找到三位符合特定条件的人,加入我们的“妈妈主播团”。这些条件包括:是少年商学院的老学员,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以及愿意进行商业合作。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并对此感兴趣,可以在张华读书会思想群中联系我们,填写报名表格,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通过直播分享知识和经验,实现个人成长和变现。
 
  • 两个方法
在探索中年目标感的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特别重要,它们分别源自两本由美国人撰写的书籍。
第一个方法是提问的力量。《提问的威力》这本书强调了作为教练,无论是父母教练、个人成长教练还是创业教练,提问是必备的技能。书中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读者通过自我提问来发现目标和方向。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教练他人,也适用于自我探索和成长。
第二个方法是《一页纸创意思考书》中介绍的结构化思考。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使用一页纸来梳理和规划,无论是育儿计划、学习计划还是个人发展计划。通过绘制图表和结构化的思维,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计划的轮廓和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这两种方法都是我在直播中经常使用和推荐的。它们帮助我在600场直播中分享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并且我相信它们也能为你带来启发和帮助。记住这两本书的名字:《提问的威力》和《一页纸创意思考书》,它们将是你寻找目标感和实现创意思考的宝贵资源。
 
  • 一大方向
最后一本书呢,是一个中年人写的,长得不帅,但是文字内容写得还蛮好,他过去三个孩子养育也好,带着一个教育企业做创新的案例,还不断地精进学习,将故事案例都融入其中,结构清晰,案例都是可借鉴的,这本书叫《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作者正是我自己。
哈哈哈,不开玩笑了。我觉得人到中年核心要做的其实是两件事情:
一是帮着孩子甚至帮着自己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热爱优势;
二是把正直、诚实、善良、勇敢这些品格给代际传承下去,至少变成家庭文化。
所以围绕这两大关键词怎么做?自己家庭事业平衡,再到孩子的知识能力品格,我是怎么思考的?大家可以看看《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
今天的分享,我前面用“一大方向,两个方法,三类变现,四重答疑”来概括这十本书的整体框架,并展示了完整的书单。这些书籍不仅是中年人解决困惑的钥匙,也是寻找目标感的指南。如果你时间有限,我建议先阅读《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第二座山》《第三选择》和《给40岁的崭新开始》这四本。
今天的内容虽然不直接涉及孩子教育,但我一直在强调目标感的重要性。无论是作为父母教练还是个人成长,关键在于有目标并付诸行动,同时保持亲子关系的和谐,让孩子能够独立成长。
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话:第一句是“有梦想的孩子自己会奔跑”,这是对那些不断精进的父母的鼓励;第二句是“有目标感的人生闪闪发光”,这是我个人的座右铭,也是直播间的精神。
从2022年元旦开始直播至今,我已经进行了600场直播,今天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中年人在面对危机时重建目标感的探索过程。我分享了六个故事、六个感悟和收获,以及十本书籍,希望这些能够为那些正处于困惑中或曾经遭遇困难的你提供一些启示。
让我们相信自己,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有目标,不断精进,遇到问题时思考“第三选择”和“第二座山”,我们一定能够重新焕发光芒。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