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3岁儿子的一封信,请在13岁的时候再拆开 | 少年商学院

写给3岁儿子的一封信,请在13岁的时候再拆开

写给3岁儿子的一封信,请在13岁的时候再拆开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503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

  • 请将你希望我们分享的话题,加上#想知道#标识后微信留言给我们。
  • 欢迎投稿,信箱 post@youthmba.com

—————————————————————————————————————————————————

儿子,还记得吧,上周末我如常带你出去玩,天气晴好,我们来到一座商场里的儿童游乐场,远远地,你已经欢呼雀跃。这里有非常多的小朋友在玩,可用中国式谚语“欢乐的海洋”来形容。你尖叫着跳了进去。

可是,你知道吗,那个时候,你老爸的心情糟透了,我为常带你来这样的地方感到羞愧。我实在受不了了——这里不是什么游乐场,而是一个儿童“集中营”;这里虽然有欢声笑语,可背后是中国家长们的无奈、无趣和无处可去。

于是,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用十年的时间,带你一起踏上一趟探索之旅,咱们一起去重新定义“游乐场”。

▋是时候告别“鸟笼”了

你现在三岁了。我记得你半岁还不能坐稳的时候,就开始坐上家门口不远那个投币的“喜羊羊摇摇车”,一块钱能摇3分钟。那个所谓的山寨喜羊羊奇丑无比,摇摇车也大概好久没上过润滑油,咯嗞咯嗞地响,加上同样刺耳的音乐,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在带你玩,还是给你找罪受。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一块钱的投币式摇摇车,何尝不是中国城市街区或儿童游乐场的一个缩影。摇摇车是 “标配”,可它的重心从来不是让孩子们有愉悦的体验,而是以“能摇就行”,谈审美是一种奢侈的事情。

我和你妈妈意识到这一点后就想,不管你有多小,也要多带你跳出框框,多去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老爸是记者出身,没有什么能够禁锢自由的心,没有什么能够超越行走的力量。

你老爸这一代,自小没有什么资源,也没去过游乐场。但正是因为匮乏,所以我们懂得去发现、去创造。我们用废弃的自行车链条制作手枪,我们用秸秆的枝梢做成结实的鸟笼,我们在初秋的夜晚到山上抓蝎子……今天你们这一代处在一个所谓资源丰富的时代,但大部分的孩子都像被关在了一个又一个鸟笼里。

我要改变这样的情形。不为别的,只为你长大的时候,脑海里能够有真正称得上有趣的童年回忆;只为我和你妈妈慢慢老去的时候,能够因为有过和你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经历而感到无憾。

▋重新定义“游乐场”

我在2013年初创办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原始动力来自就来自于你。那个时候你一岁半。如何带你打破禁锢,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从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开始,分享以欧美华人父母为主的我的新老朋友们在带孩子玩、陪孩子成长路上一些心得和方法。没想到这个微信在半年后聚集了1万人、一年后聚集了10万人,到今天,已经有超过20万人在关注。

如果说过去靠内容分享和学习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自我启蒙的话,现在你老爸现在在进行的第二个阶段,即就是实操的阶段,真正将少年商学院关于“独立、好奇、未来公民”的倡导——也是我对你的期愿——变成接地气的行动。我的想法很简单: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应当成为孩子们可体验、参与和学习的资源。

“重新定义游乐场”的第一步,就是忘掉游乐场的样子。游乐场不应当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而应当是内心充盈和欢愉的代名词。尽管我去丹麦的时候,因为发现一座别具一格的儿童游乐场而感慨,但我想,自己能够力所能及做到的,仍然是带你去探索这个世界,从身边开始,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常被忽略的一些细节开始,去思考何谓真正的“游乐”。

惭愧的是,虽然三年里,我们带你去到了十多个城市,虽然每个周末、每个大小假期都会带你出去玩,但是因为总是来去匆匆,所以我们几乎也只是做了空间上的移动——我们到另一个城市游玩的地方和东西,和上一个城市大同小异。你仍然以为世界就是这样,觉得游玩本该如此,唯一你问我和妈妈的,就是“今天我们住哪间酒店?”

从今天开始,我们决定带你踏上真正的“重新定义之旅”。这趟旅程为期至少十年,大体是三种形式:博物旅行、创新实践和社会担当。

所谓博物旅行,指的是从博物学的角度,爸爸妈妈和你一样以孩子般的心性,从一片树叶、一把泥土开始,带你认识和了解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自然;所谓创新实践,指的是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参与系统性的挑战,真正挖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量;所谓社会担当,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大词”,但爸爸不这样认为,它指的未必是你要为这个社会做多大贡献,而首先是你要学会爱人。

▋爸爸妈妈的两个信条

十年能走很长的路。你知道吗,当我和你妈妈聊到这趟旅行的时候,她并不以为然,“说的比唱的好听,请问你有时间吗?”

这叫“哪壶不开提哪壶”吗?似是而非。因为我是一个创业者,我是一家公司的CEO,我的时间虽由自己支配,但多数时候忙到不可开交。但我绝不会食言。第一,在你出生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下过规矩,不管再忙,每周也要平均挤出两天时间陪你。现在回头看过去三年我交的答卷,虽没做过优秀,但还是及格的。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公司的方向就是儿童创新教育,特别是现在,少年商学院做的事情就是将创造力和设计思维课程,与有趣的企业与创意机构嫁接,变成孩子们体验式学习或参与式学习的场所与项目。我的事业就是带小朋友们玩,反过来讲,带小朋友玩就是我的事业——譬如这个周末我们会带广州和南京的小朋友去无人机、轮船和汽车公司交流学习(点击这里查看详情),你有兴趣爸爸当然可以带你“搭便车”。当然现在你去也是浅尝辄止,因为参观前后,爸爸公司的专业老师还会给小朋友做系统的知识分享、思维训练和团队拓展,这一部分非常重要甚至才是核心,因为“学以致用”,因为“动手才是硬道理”,但是你太小了……

“你少偷梁换柱!”你妈妈听了我的话后还是这样的反应。不要误以为你妈妈是个刻薄的女人。她贤惠、大气,正如鼓励今天的你勇敢做自己一样,她一直鼓励爸爸勇敢地听内心的声音做事。我们总能不谋而合,也从来对彼此信任有加。我们有两个信条:一,爸爸妈妈永远相爱是我们能够给你的最好的家庭教育;二,孩子就像海绵,就算当初不会说话的时候,或是现在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时候,全家一起去旅行,去用心观察和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你潜移默化的成长是会超乎想象的。

这也是我写这封信的缘由。之所以让你13岁的时候再打开,其实就是让彼时的你,来盘点和审视一下爸爸十年前今天的承诺是否做到了。之所以是13岁,是因为那个时候你已开始上中学,你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又观过世界,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十年间所有的探索、尝试和承诺,并非我们搀扶着你走路,那样就违背了我们“独立、好奇、未来公民”之主张的初衷。事实上,我和你妈妈都希望自己藉此重回童年,由你来当“向导”,用童趣感染我们,用童真感动我们。所以,你长大后如果回想起咱们全家的探索之旅,觉得少年时代收获满满,别急着感恩,因为我和你妈妈同样从你身上学到很多,用一句比较狠的话来说,“咱们谁也不欠谁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