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讨论贫富差距,从一次雨夜募捐开始 | 少年商学院

和儿子讨论贫富差距,从一次雨夜募捐开始

和儿子讨论贫富差距,从一次雨夜募捐开始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438次分享,作者是我们的专栏作者新泽西Cathy,她有一对聪慧的双胞胎儿子。

来到美国后,我家一对双胞胎男孩加入了这边学校的童子军,有时到社区老人院看望老人、有时组织义卖,生活多姿多彩。这几天,两个孩子领到了一个任务:走家串户,为贫困家庭收集食品,并捐赠到“食物银行”(公益机构,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食物和生活用品,食物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和企业的捐赠),由其代为分配。

这是童子军的常规活动,在每年几个固定的时间点,童子军的负责人给每个孩子分配一条街道,周六挨家挨户踩点,在每家的门把手上拴个塑料袋,里面放张募捐的传单。愿意捐献的家庭,就在下个周六早上,把要捐赠的食物装到袋子里,然后放在门口。童子军们来取走,并留下如下形式的一张谢条。

不少朋友熟悉“童子军”,英文Scouting,直译为童军活动,也称童军运动,台湾和港澳旧称童子军,是一个国际性的、有特定规则的青少年社会性运动,目的是培养出健全的公民;这和少年商学院倡导培养青少年“未来公民”之品格的理念是一致的。

几次被狗吓回,回家路上讨论贫富差距

两个孩子刚开始有些害怕,像做坏事一样,不敢走进人家的院子里(这里的房子大多配有前院)。我对他们说,“我们是在做好事,帮助穷人。即使人家开门出来,你只要想好怎么说就行了。”

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各自准备了说辞。我于是带他们到第一家门口,并做了示范,教他们怎么把塑料袋系在门把手上,然后折回街上等着。

哥哥的第一次尝试有点坎坷,还没碰到人家的门呢,屋里的狗就汪汪吠叫起来,一下子把他吓跑回来。多试了几遍之后,孩子渐渐习惯狗儿们的“大惊小怪”,胆子越来越大,跟开门的人打招呼时也比较自然了。

这天晚上,风很大,偶尔滴几滴小雨。我们跑了两条街,总共花了1个半小时,终于把传单送到每一家。在往回走的路上,我们还讨论了贫富差距和为什么我们应该帮助穷人等问题,两个孩子很起劲,估计是更能感受自己所做之事的价值吧。

母子三人狼狈并快乐着

度假回来,我们的生物钟还没调整好,就到去取居民们所捐食物的日子了。这天,我被闹钟吵醒,痛苦地爬起床,去叫两个孩子。他们都赖在床上,说不去了。这可不行,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揪起来,没有洗脸刷牙,我们就直接上了车。

取食物要快多了,我开着车,沿着街道慢慢遛,孩子们看到门口有袋子的,就跑过去,提回来,从车窗里递给我。“战绩”不错,大概每四五家就有一家放食物的。

我们取完两条街的食物,送到指定的教堂,童子军借了教堂的停车场来作食物的集结点。边上放着一溜桌子,志愿者将一包包食物分类、装箱。我们到得早,志愿者们还没有到,地上堆了很多食品袋,只有一个负责人在,母子三人便自然而然加入了队伍。

和儿子讨论贫富差距,从一次雨夜募捐开始

(照片由作者提供,但来自网络,Cathy当时太忙而忘带相机。英文搜索“童子军+食物银行”可了解详细的资料和作法。)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给物品分类。蔬菜罐头,意大利面条,调料,米,水果罐头,婴儿食品等等,分类很细,两个孩子经常搞不清,来问我这个应该放在哪里,那个应该放在哪里。这时,其他的志愿者陆续赶来,大多是中学的童子军,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样子,干起活来井井有条。分好的一大箱罐头,我根本移不动,他们负责封箱,搬上车。

干了一个小时,孩子们都叫饿了,没有吃早饭,我也饿得心慌。于是,我们离开了教堂。这次活动虽然搞得我们很狼狈,却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随意推卸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按时,准时到达指定岗位;当组织或他人需要时,主动帮忙;服务社区,帮助他人……

 

在帮助他人时学会社会化协作

帮助他人是美国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点。特别是在好的学校,好的社区,美国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一些优秀的华裔子弟,在考上名校后,休修学去非洲、亚洲等贫困地区扶贫。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感,并学会社会化协作。少年商学院曾经分享过一篇文章,名为《我为什么让孩子参加志愿活动》,文章提到,志愿活动对个人在职场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为它最终是和团体结合在一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并会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上特别擅长,志愿活动便让人意识到,资源互补的重要性。

无奈应试教育的大潮下,留给孩子们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的时间比较少。但有些东西不是多上几个补习班、多学几项才艺就能学会的,而需要更多体验去感受。我欣喜于童子军生活对我的两个孩子的改变,也期待孩子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