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的传记,可以让读者收获良多。不光可以穿越历史,还可以走进一个人的人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传记叫《莱特兄弟》,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新书。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杰出的传记作家戴维·麦卡洛,他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两次问鼎美国国家图书奖,了不起。
我读的是莱特兄弟的少年时代。我们都会过多关注一个人成名之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譬如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并顺利完成了第一次飞机试飞的莱特兄弟。
但我总是习惯性追根溯源去看他的少年时代,他的家庭氛围是怎样的?他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他从小有着怎样的特质与习惯,这些特质与习惯又是如何炼成的?
我用三个词总结莱特兄弟的少年时代:阅读、玩具和家教。
先来说说阅读。莱特兄弟少年时代主要是在美国代顿,房子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书是非常多的。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爸爸莱特主教一生都非常爱看书,而且爸爸认为“阅读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莱特爸爸很有意思,他把那些他自己认为非常严肃的作品都放在自己的卧室里面,比方说宗教方面的书(他一般不会刻意地向孩子去传递宗教的东西)。
他把更多的“杂书”放在家里客厅的玻璃书柜里,类型多样,有狄更斯、欧文、霍桑、马克吐温的作品,还有沃尔特斯科特爵士的所有作品,还有维吉尔的诗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弥尔顿的《失乐园》,还有《约翰逊传》《罗马帝国衰亡史》,还有关于博物学、美国史和旅行方面的书,还有长达六卷的法国史,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两套完整的百科全书,等等。
我一直说“从小就要多读杂书”。毫无疑问,120年前的莱特兄弟们,是非常好的榜样案例。《莱特兄弟》的作者说,“莱特兄弟家里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读书”。
再来说说玩具。他们很小的时候都喜欢捣鼓一些小的东西,譬如风筝。
弟弟10岁的时候喜欢上了制作风筝,一来自己可以玩,二来还可以卖给同学和朋友(财商很高啊)。在兄弟俩捯饬各种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妈妈,都是一个坚定的支持者,外加一个“超级整理术高手”!
乐观开朗、精明能干的妈妈,总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尤其是玩具——哪怕是雪撬都“整理得像商店里摆放的一样”。
她绝不会破坏男孩子们正在努力制作的小东西,他们乱扔的任何小东西,她都会捡起来放在厨房的架子上。
可惜他们的妈妈1889年就死于肺结核,当时兄弟俩分别是22岁和18岁。
我们再来说说家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家教氛围,正如少年商学院一直倡导的——敢让孩子做自己,其实从父母从不限制他们玩各种玩具,哪怕搞得家里的地板上天昏地暗,已经是最好的例证了。
兄弟俩感情非常好,但又各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爱好。他们都喜欢音乐,不过哥哥会吹口琴,而弟弟会弹曼陀林,两个人都比较宅,但宅的方式与风格又各不相同。
在这里可圈可点我想重点说的是,莱特爸爸,写过很多很多的家书。
我一直觉得家书,是从古到今,能呈现出来一家人的爱与责任感的最传统、最正式,也永远为新的一种载体。
莱特爸爸是一位主教,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经常会出远门。但是它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旅途中间会写长信。
长信经常是在火车上写的。不管是去多远的地方都会给孩子们写信,既有对美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同时也有很多关于孩子们如何探寻自己人生的一些忠告与建议。
人们认为年轻人无所不知,而长辈顽固守旧,事实也许如此。但是长辈对新鲜事物的看法,就像年轻人对守旧作风的看法一样,有可能是正确的。
先立业,后享乐,而且做人要谨慎。你拥有的钱财,只要能让你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就足够了。
你看,写得真好。莱特爸爸与妈妈一直无限强调“家庭圈”的重要性,身体力行,营造和传承出一家人永远和睦、互助与友爱的氛围。
他们教会孩子的“感恩教育”,首先就是对于家人的责任感。莱特爸爸因为坚信家庭的重要性,所以经常去研究家谱,家族史。
多年之后,一位朋友告诉奥威尔(莱特弟弟),他和他的哥哥“印证了没有特殊优势的美国人也能在世界上出类拔萃”这一事实。但是奥威尔马上回应说:
你错了,我们并不是没有特殊的优势。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在一个总是对求知欲给予很多鼓励的家庭中长大。
这种家庭友爱的氛围,还能从莱特兄弟在20多岁的时候,家族的哥哥们的孩子,也就是他们的侄子侄女,到他们家玩的时候,莱特兄弟和小孩子玩得也特别好,特别有童心,愿意跟他们一起探索玩具的可能性,正如自己的少年时代。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莱特兄弟》的作者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管他们所有人日后的生活水平如何,这样的家庭生活都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说到莱特兄弟,我们经常会说他们没上过大学。特别一些电影中,为了制造冲突感,会有意把他们说的很“土”,以烘托他们“平民英雄”“草根发明家”的角色。
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确实没有大学文凭。但是他们的学科、跨学科思维与学习力,其实是优于常人的。
以哥哥为例,威尔伯可以说是一个全才,既是一个运动明星,在足球、滑冰、体操方面非常出色,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无论在代数、科学、化学、英文写作、几何、拉丁语都是A+,他是要进耶鲁大学的,但是发生了一件事情——在玩曲棍球的时候门牙被打碎了,而后导致消化系统并发症和抑郁症,于是与大学无缘。
他们很纯朴,但一点都不土。他们的家庭不是富有的,但家庭教育确是非常富足的。
我看了几封莱特爸爸的家书,如果总结起来,他在传递三样东西:第一就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第二是,勇敢、使命感和和毅力;第三是是独立思考、调查和总结。
从小会“总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你会觉得这是一种表达力,就像小时候老师让我们总结中心思想。
前者让他们兄弟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以及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遇到纠结困难的时候;
而后者教会他们兄弟,无论遇到再大的挫折,更深层次去了解自己内在之外,归零的心态重新出发,你依然可能遇到做更好的自己。
日本作家久世浩司写过《复原力》,而FACEBOOK的高管桑德伯格在丈夫遭遇意外去世后,写的《另一种选择》,核心也是复原力。
莱特兄弟少年时代给我的启发比较深的另一点,除了善于独立思考之外,就是他们尝试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特别愿意去复盘。
譬如在高中的时候,弟弟就开了一家印刷厂,而且办了报纸,这个报纸叫做《西岸新闻》;哥哥也来做编辑和主笔,他们在自家的报纸上,为妈妈发了讣告,总结了妈妈的一生;他们更通过自己的笔触,针复盘一些新闻与事件,表达自己的主张。
再后来,1893年的时候,他们兄弟俩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就叫莱特兄弟自行车专卖店,一开始生意红火,后来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他们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哥哥有些焦躁不安,他开始复盘这一轮创业,并且反思:我这一辈子到底应该干什么?
智力劳动是一种乐趣。我认为比起商业,我更适合在一些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功。
在商界你必须有狼性才可能获得成功,做生意不过是一种战争的形式。每个战士都在努力把生意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走,但是我不是特别适合。
我们这种性格的人,如果要依靠自己,就会面临面对一种风险,就是倒退回自己的第一个安乐窝。
你看,他的复盘,就是自我告白书,觉得自己更应该去做些智慧型的发明创造,而不是去做赚更多更多利润的商人。
我们现在许多中学和大学给孩子们讲职业生涯规划,我觉得核心之一就是复盘力。而莱特兄弟这一切,从本源上来说,都是拜家庭教育所赐。
每个人后天取得的镁光灯下的成功,都跟时运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性格、思维与习惯,在少年时代的家庭氛围与教育理念等,决定了他内在自我的成功与否,以及幸福的浓度。
《莱特兄弟》少年时代讲完了,青年时代,我读完后再和大家分享。
莱特兄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组人物,他们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一种与众不同的民间智力创造的象征。
2019年12月份的时候,少年商学院在上海,和德国博世一起合作了一场少年飞行科技工作坊(查看),我们其实就是在致敬莱特兄弟,同时也是向达芬奇致敬。
多让孩子读著名作者写的好传记吧——你看莱特兄弟他们从小也很喜欢读传记呢。
好的传记可以让我们看到大人物的另一面,也能看到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感受匠人精神,学会批判性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何尝不就是教育的本质——让孩子学会多维度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传记的另一个魔力是,里面有很多故事,它传递力量的方式大都是无声胜有声,以自然的方式让读者汲取精神营养,远胜过千百遍的说教。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来自张华读书会(ID:zreadingclub),这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张华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期分享一些读书笔记、教育方法与创业心得,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特别推荐 | 除了莱特兄弟,还有很大名人传记值得孩子多读一读。少年商学院的精品音频课《给孩子的世界名人传记阅读课》,带孩子走进18位影响世界的“大人物”,其中除了莱特兄弟,还有400年前最著名的“创客”伽利略、全世界最懂卖画的画家毕加索、戳破世纪谎言的“大侦探”达尔文……
通过精彩有趣、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让孩子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辨别传记中的事实和观点,对比人物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和做事方法,从而帮助孩子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人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培养多角度看待人物的能力。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收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订阅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