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 少年商学院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点击上方“少年商学院”关注

文 | Sherry妈妈

跨国企业高管,育有一儿一女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前段时间“宁波小学生举报带零食反被罚”的新闻引发了网友大量转发和讨论,一名小学生偷偷把零食带到学校,被同学告状。

不过老师了解情况后发现,打小报告的孩子竟“威胁勒索”同学,要求对方把巧克力给自己,否则向老师举报。后来这位老师惩罚举报者,让带零食的同学当着他的面吃掉了巧克力。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很多网友都对老师惩罚打小报告者的行为很赞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打小报告”的行为勾起了人们对记忆或现实中打小报告的人的痛恨:上学时每个班里都有爱告状的学生,走向社会更有喜欢给你穿小鞋的同事

提到打小报告,我们每个人都是深恶痛绝,但偏偏这样的行为经常会出现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身为家长都没有意识到打小报告有什么不妥。

 

 1.可以“告状”但不能打小报告

 

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南桥分享过,当时南桥去看儿子的足球比赛,虽然儿子拼尽力全力但依旧输掉了比赛,赛后儿子对他说是因为对方总是犯规。

身为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肯定都会义愤填膺:有人犯规应该马上举手让教练知道。而这时,他的女儿在边上说,这种行为叫打小报告,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应该看着犯规者,警告他不要推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他分享一个观点是:可以鼓励孩子“告诉”,但不可以“告密”。两者的区别是, “告诉”的前提是对方有危险,譬如一个小朋友爬到水池边,一定要告诉老师;而“告密“是给对方造成麻烦,甚至是害别人

“宁波惩罚告密者”的女老师在四天之后,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学生告状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养告密者》。

她详细区分了三种学生告状的类型:一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二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第三种才是出于嫉妒或威胁的动机要告状,损人利己。

前两种情况下她是支持告状的,第三种才堪称“儿童版告密”,值得警惕。

她写道:“我们绝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这是很可怕的……我希望学生们举止文明,班级井井有条,但我不希望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告密来掌握他们的动向。”

身为家长首先就要意识到,打小报告从来都不是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好方式。

 

2.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背后

是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

 

英国研究人员连续2个月观察一群学龄前儿童,研究发现,每个孩子平均每天“打小报告”1次以上,最多的平均每天6次,男孩和女孩平均每天“打小报告”的数量大致相当……

明知大人(老师)不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呢?

首先,孩子非常清楚,“打小报告”通常不会招致批评(大约只有6%的小报告会招致批评),“打小报告”通常会得到大人的认可支持(大约会有70%的小报告得到大人的认可支持)。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这是因为身为家长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经常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宁波惩罚告密者”的女老师始终是少数,更多的老师,在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经常会第一时间插手进孩子的矛盾中,干预孩子们明明可以内部解决的事情。

中国的孩子往往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也往往直接帮孩子解决掉了他遇到的困难,甚至直接告诉了孩子再遇到这样的矛盾应该怎么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遇到困难找老师找父母就好了,自己不需要动脑筋等着有人来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打小报告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除了打小报告之外还有别的解决途径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在美国,同样也会存在学生爱打小报告的问题,而美国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而少年商学院的特约撰稿人南桥,也分享过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次他和一些美国同事聊天,他问一个同事琳达,你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她说记忆深刻的是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喧哗。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

老师回来后,琳达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琳达单独留下来作为惩罚。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在他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琳达的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在美国的小学,小孩跟老师告密是绝对不被鼓励的。告密的孩子没糖吃。

南桥,公众号:少年商学院告密的孩子没饭吃

再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谁谁不和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试图怎么解决?她们不会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评判双方的对错,而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和对方商量如何解决问题。

在美国的论坛里,也有很多美国老师分享他们是如何应对孩子打小报告的问题。比如限制孩子们告状的次数,次数用完就不能再告状了。

或者是在教室设置了一个告状盒,让孩子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在纸条上扔进去,到固定的时间再处理这些纸条,而往往到那时很多孩子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2.解决爱告状的问题

应培养孩子自信心

 

家长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每一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独自一人真的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吗?”因此,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监护人和成年人,你需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目睹了他们的挣扎,但是你需要多倾听而不是直接干预

通常来说,家长们所忽视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一直在引导孩子,并且剥夺了一些,他们在对应年龄所应有的适当的决策练习权。

别让孩子成为“告密者”

如果我们一直告诉孩子们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这样他们就永远不能练习自己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但我们适当地按下让自己静音并且暂停的按钮,孩子们才会成长。

在生活中,当孩子表达他的需要及想法,在他可以做决定、不妨碍别人的范围,例如衣着选择、游戏喜好等,全力支持他,让孩子知道“了解自己喜好及想法”的他,是个很棒的小孩。

要常常鼓励孩子,增加其自信,比如:“你能够等别人说完话再说,真厉害!”、“你能够去认识不同的朋友,真了不起!”

身为家长要意识到,放任孩子爱打小报告的坏毛病是一种恶的教育。《三国志·蜀志传》里面有一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