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他是如何让600岁故宫“活”起来的? | 少年商学院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他是如何让600岁故宫“活”起来的?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他是如何让600岁故宫“活”起来的?

学院君 少年商学院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

整理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

学院君说:65岁的单霁翔,一位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的长者,昨天(2019年4月8日)退休了。7年坚守故宫的生涯,用800多块的标志牌,让每个来到故宫参观的人能够有有迹可循,将一个古老的传统文明化身一个超级IP形象。

2019年4月8日,根据《新京报》发布的消息称,现年65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单院长在回应媒体消息时,称自己为“快乐退休”。

2012年,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单霁翔,接过了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重任。在他执掌的7年时间里,无论是逐渐扩大的开放面积,引发巨大反响的文创周边,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和参观体验。

毫无疑问,600岁的故宫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成为了全新的文化大IP,也成为了一个可以研究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成功范本。

而单霁翔本人,也因为对馆藏文物的如数家珍,亲切幽默的形象,以及公开场合妙语连珠的演讲,成为了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建院以来,历任院长中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他花了7年时间让600岁的故宫重新“活”起来。

做出改变,方便每一名观众

以前,观众买票进故宫是个很困难的过程,特别是旺季,排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买完票还不能顺利进入故宫,还有很多诸如验票、安检、存包等手续,很麻烦,进去的时候筋疲力尽了;

现在,故宫同时开了32个售票窗口,观众3分钟之内就能完成购票,在买票环节省下的这些时间可以再多看一个展览,多欣赏故宫的文化之美。

为方便观众,他们在三大路口、十字路口、有展览的地方,设置了512块标识牌,这两年随着开放区的扩大,标识牌的数量已经到了800多块,观众走到任何地点都可以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扩大开放,整治环境

材料说故宫的藏品多,但是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面,拿出来展示的不到1%;

观众都是跟着旅游小旗往里面走,到故宫只是看看皇帝睡在什么地方、皇帝坐在什么地方、皇帝在哪里大婚,然后都是跟着旅游小旗走出去了,没有深度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未来将会逐渐开放1200栋古建筑,并且用了3年时间对故宫的环境进行整治,室内10项内容,室外12项内容。

让观众再到故宫时,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而不会看到任何一栋影响安全、影响环境的现代建筑。

文物修复,让更多人了解故宫

拿出361平方米的院舍,集中了200名文物医生,建立了人类第一个为文物建立的医院——故宫文物医院。

整治环境、修缮文物,只是做了单方面的工作。文物清理好、修复好了,就可以举办更多的展览了。开放故宫,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才能传播得更远。

让故宫“活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故宫从传统的博物馆转变为超级IP,如何在文化调性和流量之间寻找平衡,单霁翔面临的是历任院长都不曾面对的难题。

为此,单霁翔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反思,“既不能用传统高大上的语言、不接地气的,特别是年轻人不喜欢的,也不能低俗恶搞和迎合人们完全娱乐化的;不能因为火就什么都做。”

面对“网红”和“掌门人”的称号,单霁翔自嘲:“其实我真不是网红,我是被网红的,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故宫院长是个高风险的岗位,有今天没明天,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事儿”。

2020年,这座永乐皇帝建造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单霁翔立下宏愿:“要把一个辉煌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本文资料精选整理自:中国旅游报、新京报)


特别推荐

少年商学院联合故宫紫禁书院等推出的

《你好呀!故宫》第一季音频课程

超过100位故宫专家潜心研究的知识解析

260分钟身临其境的艺术学习

18个引发好奇心的问题

6个艺术创作工作坊

让孩子足不出户深度畅游故宫

可上少年商学院官网收听,或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查找资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