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推娃并非想象中的这样,说说我看到的真实情况再推不迟
授权自:东西儿童教育
最近被一篇《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的文章刷屏了,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读过,有些还特意转给我,希望了解真相,美国家长推娃真有这么严重吗?
概括一下文章提到的几个点:
学区房 – 好不容易到手的学区房,却因竞争者加价5万刀“凉凉”了
数学 – 娃考了70%,跑赢了全美70%的学生,却被老师“婉批”了
天才班 – 所有的孩子都想挤进去,竞争激烈
地牢 – 意识到形势不妙,博士爸妈联手推娃,辅导作业的地下室被娃称为“地牢”……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娃成绩一飞冲天,不过从此也一丝不敢懈怠…
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我不是来“辟谣”的。讲真,作者虽表达语气比较夸张,但也八九不离十,真就是这么回事。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美国也不例外,越好的学区,竞争越是激烈。
下面,让我心平气和地和大家掰一掰我所看到的真实情况。
在美国也要抢学区房?
是的。
美国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分配的。一个地址对应着一所可以就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那么,学区好的地方房价高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当求大于供的时候要“抢”也不足为奇。但是,远没有国内一线城市那么夸张。
为什么?
1. 美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口增长、流动都非常平缓。每年既有新增的学生,也有毕业的学生。很多家庭在孩子读书的时候住在好学区,等孩子毕业后,会选择把原来的房子卖掉或出租,换到更加山清水秀的地方,不跟一群小毛头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居住环境来看,都更加划算。
所以在人口比较稳定的地区,这个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学区房会贵些,但也不至于抢不到。
什么情况下要抢呢?如果当地经济正在往上走,人口见涨,同时房价也在走高,就得靠眼疾手快和拼运气了。我们所在的地区就是类似情况,达拉斯北部可能是近几年全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了,每年都有很多年轻家庭涌入。
所以,去年我一朋友过来买学区房,的确是比标价多付了好几万美元才抢到,当然,也是因为那房子她特别满意,不想错过。
但是,美国还在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的地区并不多。不像国内,城市人口总在不断增加。
2. 租房子是一样的。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入学条件有两个:
a) 合法的身份,公民、绿卡,或者持有合适的签证都可以。
b) 居住地证明,可以是有孩子爸妈名字的水电气费账单(离报名最近的一两个月就可以),可以是租赁合同,可以是房产证,反正就是能证明孩子的确住在学校划片的区域范围内就OK了。
聪明的你肯定看出来了,这里面有漏洞啊,我去租它一两个月,搞个水电气费账单提交学校报完名,再退租不就得了吗?呃…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我还没听说有人这么干过,咱们可都是讲诚信的嘛!
当然,在美国租房子价格也不菲,不过因为租买同权,对经济暂时不够宽绰,或者还没碰到心水房子的家庭来说,是个很好的缓冲期。也正因如此,学区房买卖市场也必然不会像国内那么火热。
天才班竞争真有那么大?
美国天才班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叫High Achieving高成就型,选拔标准主要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得在教育系统的设定框架下力争上流。前面文章中作者所在地区应该就是这种类型。
这种的优点是通过推娃,只要足够努力应该都可以达到;而缺点是每年都需要考核,娃得时刻保持竞争力,这也是为何作者最后会感叹:地牢,还不能停!
另外一种叫Gifted天赋型,考核标准更像智力测试。我们所在学区就是这种。儿子刚来美国不久,还处于英语“半文盲”状态时就考进去了,当时连究竟考了啥他都没搞得好清楚,就说像做游戏题。我后来了解到,其实主要就是考智力题,比如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之类,并不太依赖语言能力。
这种类型的优点是一旦考进去,就不用年年考了,可以一直顶着“天才”这个光环。缺点是考试不好拿捏,之前有朋友的娃没考上,问老师该怎么准备,该做些什么?
老师只给列了个长长的桌游单子(其中Thinkfun的益智桌游占了大半壁江山,很多之前我也给大家推荐过了)。这也让我想明白为何儿子当年稀里糊涂就考进去了,毕竟我们家最不缺的就是桌游啊。
不过我后来又了解到,其实Gifted类型也是可以准备的。
说白了,只要有考试,有评分标准,我就能给你琢磨出对策,千万别小看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你瞧,在google一搜“gifted test book”,一大箩筐…
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他更希望选拔和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而不是靠刷题瞬间提升的考试技巧。
无论是High Achieving还是Gifted,选拔都不是按分数线来的,不是说今年大家都考得好就多进来几个。
因为天才班需要额外的预算花费,名额是固定有限的, 所以孩子之间是“你上我下”的争夺,不是要考得好,而是要考得比别人好,才有戏。在好学区里,本来生源就好,水涨船高,自然难度也更大了。
成绩全国排名?真有那么残酷?
首先我得说,全国排名并不残酷,全班排名才残酷。
我敢保证,如果咱们国内孩子的期末考试也来个全国排名,现在正在读微信文章的绝大多数家长,你们的娃肯定排在90%或者95%,再不济也至少有85%以上。因为全国的范围很广啊,包括了很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甚至孩子上学读书都有困难的地区。
美国每学年的考试成绩单会有全美/全州的排名百分比。不过在我看来,这个百分比参考意义不大,尤其是数学。数学是绝大多数华人孩子的强项。
这么说吧,作为一名在好学区,尤其还是亚裔孩子,至少都该在95%以上,否则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吧。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学校标准化的考试是不太考得出华人孩子水平的,因为常常满分,即使偶尔粗心一两道,也至少在95%以上。
因为全美/全州的范围也很广啊,除了重视教育的中产,努力学习的亚裔,还有很多忙于生计,无瑕管孩子的蓝领家庭,很多完全放养的拉丁裔,非裔孩子…
所以要说前面提到的文章里最值得“慌得一批”的,其实就是孩子数学70%。这个数据应该还轮不到家长慌,学校就已经“慌得一批”地开始采取措施了(在儿子的学校里,孩子可能会被要求早到或者留堂老师专门辅导),因为一般好学区的各科分数至少在85%,甚至90%以上,这个成绩可是要拖学校后腿影响声誉的啊~
我猜有两种可能性,要不家长的确疏忽了太久没怎么盯娃学习;要不就是娃实在太粗心填错答题卡什么的。不过呢,美国考试的成绩单有个好处,就是非常细致,各项数值都很清楚,有什么错漏应该都能揪出来。
比如这是儿子去年的数学期末考试,从百分比图看,他拿到的是最高一档Masters Grade Level的最高点,100%,这是总体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可以查到他每一部分的得分情况。如果有异常的话,在这里就很容易看出来。
Anyway,且不猜测那70%是怎么回事,这个数据,估计无论哪位家长看到,都会炸毛~推娃是必须的!
推娃有那么严重?
有。
分享个小故事,儿子二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发现他拿回来的练习题目难度明显比平时的作业要大。我心中暗喜,问他什么情况?
儿子说班里有位新转学过来的日本孩子(亚裔,又是亚裔!),他妈妈嫌学校教得太简单,要求老师布置难一点儿的题目和project。于是老师就给他难一点儿的啰,但很多练习需要讨论,相互检查、合作什么的,就索性把我儿子也拉上。
搞半天原来儿子就是个陪练。不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知道,哪儿哪儿都一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了推娃,家长也是够拼的。
我儿子有个印度好朋友,学神一般的存在,学习成绩不说了,对他来讲那就不算什么事儿。
最厉害的是知识渊博得不得了,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儿子第一次在科普书上看到元素周期表时,心中暗喜,琢磨这个学神应该不会吧,于是费老大劲儿记了前几十号,跑学校给人得瑟,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学神知道的至少是他的两倍。
关于学神还有不少趣事。
据说有一次一同学问他“What’s the time?”(现在几点了?)他一下来了精神“What is time? That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concept in the whole universe!”(什么是时间?噢,这是宇宙中最复杂的概念!)。
然后热情洋溢地做了十多分钟关于“什么是时间”的演讲,把刚好路过的校长都吸引过来了~完了同学很懵圈“噢,你说的都对,但能告诉我现在几点吗?“
优秀的背后是有推手的。学神的爸爸是高管,妈妈全职在家,全职管(推)娃。
其实小学阶段的推都还算温柔,到了初中,尤其高中,就一言难尽了,和大家分享下我们本地华人家长群的一些讨论,都是相互嘱咐要注意身体的~
总之,随着娃年级增长,竞争只会越来越大。据说美国高中生开学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形象是这样的,中间发生了什么,请自行脑补:
《美国推娃》一文在家长圈里已经激起千层浪,引起各种声音,有人读到了焦虑、有人读到了动力、有人读到了信息、有人读到了趋势……
其实,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这篇文章,除了语气过于夸张,所讲之事,都是有可能发生,也都挺平常的。尽己之力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成绩实在差太远想办法推一下,帮TA补上来,不就是我们每位家长该做的事吗?
不过具体该推到什么程度,也是家长需要掌握的。如果明显是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事,那肯定要推。且不说为了掌握知识还是考试什么的,就为了养成坚毅的品性,也该推啊。
但是,如果孩子能力到达极限,只是纯粹训练熟练程度,练习应试技巧的话,就没必要了。这个度,只有最了解孩子的家长才能判断和把握。
我是赞成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推一下娃的,推了,让娃“惯性”地进入正向循环,后面就轻松了。
刚提到的那位印度学神就是啊,从小课外班一大把,海量阅读,动不动就捧着DK那种大部头的科普书来啃,也刷各种练习册,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就是,高效地把学习搞定就有时间干别的了。所以一有闲工夫,还是可以约playdate。
我感觉,这孩子的能力一旦打通了吧,做什么都灵光。比如上次在我家玩的时候,他“研制”出一款关于“一战”的桌游,我儿子就特佩服。
后来还自己悄悄效仿了一款“三国时代”,说有不少改进,我觉得挺好。
大环境肯定是越演越烈,小环境就得家长来稳住,不要长期疏忽不管,也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平常心,以孩子能承受的节奏,持续、坚定地前行就好。
适度的竞争使人进步,管理得当的焦虑也会变成动力,不是么?
罗兰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每位陪娃学习的爸爸妈妈都是真英雄!
作者与授权
文章转自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欢迎关注,我们是一群行走在中美两地的家长,分享地道的美式教育理念实践,和靠谱的中国育儿实战攻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特别推荐 | 《给孩子最全成长规划指南》电子杂志PDF版共704页。关注微信公号“少年商学院”后,返回首页,在微信底部主对话框内回复“规划指南”,即可免费领取福利,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