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奔波学艺心得——一位华人妈妈的现身说法 | 少年商学院

孩子奔波学艺心得——一位华人妈妈的现身说法

孩子奔波学艺心得——一位华人妈妈的现身说法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的第246篇分享文章,作者是居住在美国旧金山一位网名为“沙心语”的华人妈妈;我们已与她联络并获得授权。

        从儿子豪豪出生开始,我就带着他奔跑在各门学艺班上,足球、溜冰、篮球、棒球等等,到现在他依旧还在上五花八门的训练班。很多妈妈都问我,让豪豪学这么多东西干嘛?坦白地讲,我从未想过让豪豪成为一个十项全能的人,我甚至没有想过这些学艺课他到底吸收了多少,对于孩子学艺,我向来没有过多担心。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豪豪学会了有训练轮子的自行车,俗称四轮自行车。那年他两岁。到三岁左右,邻居和我说,豪豪已经完全可以撤掉训练轮了。但豪豪第一次尝试后,还是害怕,为此足足十几天没有碰自行车。后来有一天,他又自己骑走了。再后来,他看到别人玩自行车特技,自己也偷偷学习,把脚放掉,身子站着等等。整个过程,我永远只有一个微笑,一句话:Good job!

        豪豪每天会骑几圈自行车,但是从来不会过量。我觉得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过了就会有伤害,浅了就会一事无成。

        比如说豪豪现在上五门学艺班(足球、篮球等),但是每一门一个星期就一个小时。所以虽然豪豪看上去有很多东西要学,但他的学艺的时间是少量的。

        豪豪去上这些学艺班,一来是他自己喜欢;二来是我需要充实他的业余时间;三来是以后上学了就没有机会什么都尝试了,我愿意现在给他机会,让他确定自己的感觉,让我观察到他的天赋和不足,这样也有利于我认识以后的培养重点;四来是每一种尝试都会帮助他提升社交能力和接受挑战的正面心态。

        我想对少年商学院微信订户朋友说的是:一个人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学习不同的新技能,习惯了就会成为一种本能,增强他的适应能力。于我,这些时间和金钱是相当值得的。

        这些是我对孩子学艺的基本想法,这里面没有期望,没有压迫,仅仅只是他开心就好,他若是不喜欢我也不强迫,就如他学习跳舞,去了几节课后他告诉我他不喜欢,那就算了吧。

孩子奔波学艺心得——一位华人妈妈的现身说法

带孩子学艺的误区

        跟着豪豪学艺的这些年,我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在我看来,家长的这些行为绝对不适合在五岁前的学艺孩子身上,分享给少年商学院微信订户朋友,大家看看是否自己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误区一,才艺课上,到底该听谁的?

        许多中国妈妈喜欢坐在观看席上看孩子们学习才艺,还不时对孩子喊:“动作不是这么做的,你要看老师的,错了,错了,又错了”等等。被说的孩子不知所措,每做一个动作都要瞟一眼妈妈。我们让孩子学才艺是因为需要老师的教导,那么孩子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老师的呢?

误区二,望子成龙,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孩子的成才与否不是用金钱或者官位来定,而是孩子的一颗善良坚韧的心。就算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你可以保证孩子一生都赢吗?人只有经历了风雨,才会见到真正的彩虹!别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他们值得拥有快乐的童年。

误区三,金钱考量,什么叫值得?

        有一次,从才艺班走出来的时候听到一个妈妈对她的孩子说:“你这么笨,把我的钱都给浪费了。以后这么学,就不要学了,省的浪费钱。”孩子赌气说:“我不喜欢,以后不要来了。”

        钱固然重要,但生活更重要。孩子的学艺路上,钱肯定是大笔地砸,但这些钱该不该花,每一个家长心里都应该有本帐,合理计划。孩子对金钱的概念还很模糊,这边心痛钱,那边对孩子施加压力,学习效果怎么会好。

误区四,虎妈精神,何时才能开始?

        豪豪爸经常说我有虎妈的潜质,我不否认。虎妈曾说,就是因为她的坚持,孩子们才能才艺出众,坚持到底。我也同意学习一样才艺,既然开始了就应该坚持,不能遇到一点问题就放弃。但这还需要一个前提——孩子的独立判断。

        当孩子确定是他自己想学这个才艺课,我们才能对他施加要求。这种独立判断至少也应该是孩子十岁以后的事情。因此五岁之前绝没有到实施虎妈精神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孩子坚持,但绝不能强迫。

误区五,拔苗助长,是有利还是伤害?

        对小小孩来说,学艺其实就是玩,如果非要给孩子定一个学习目标,那和拔苗助长没有区别。教练教的每一个动作,谁规定孩子就一定得学会。任何一种才艺,在幼童身上,都没必要变成苦练,动作不规范也好,学习不够认真也罢,只要他的兴趣还在,那就是成功。

        孩子学才艺,讲到底就是为了开开眼界,领略一下各个领域的不同。做父母的,若是有了太多的想法,对孩子对自己都没有太多的益处。不如把心态转变一下,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学院君说:

        显而易见,本文作者鼓励孩子“学艺”,但心态是“顺其自然”。本文的姊妹篇《女儿为何在美国参加这么多兴趣班》,后者有些“强迫症”,孩子参加的学艺班之多让你眼花缭乱,但她却也有自己的逻辑和理由。

        但无论如何,请多给孩子一个选择,多给TA一点自由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