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 少年商学院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文 | 康妮

授权自公号“康妮美国频道”

(ConnieUSAChanel)

今天,老大回家后很不开心,躺在沙发上,他说:“妈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不要评判我!今天8年级的大孩子看到我同学Sam画的画,都夸奖他,我心里很不高兴。”

我虽然很了解儿子,但还是问:“为什么不高兴呢?”

“因为他们没有夸我的。”

“他们看到你的画了吗?”

“没有。”

“没看见怎么让人夸呢?”

这时老大有点快掉眼泪的感觉,“我知道,可我就是心里不舒服。我心里其实总是想当第一名,如果当不了,我就非常不高兴。我改变不了,我就是这样的。”

……

这样的情景熟悉吗?这样的对话你有没有过?你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相似的困扰吗?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人说,果子不会落得离树太远。儿子的这种好强心也曾一直是我的一部分。记得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同桌考了比我多了0.5分,我因此屈居第二名,内心受了很大震动,自此发奋读书,期末就超了过去。中考时英语因为错了0.5分的小题,下了考场就大哭了一场。

自己人生中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非常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作为一个有点完美主义的人,如何经历挫折,如何对待这种好强的心理呢?

争第一不是目标

真正的目标是超过自己

我中学是在北京四中,大学是北大,后来是到哈佛商学院读MBA。身边的人会给我贴上“学霸妈妈”的标签;而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把这种气氛带给孩子,相反,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疏导他的好胜心。

我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

“你知道吗?妈妈升高中之前,姥爷跟妈妈讲:‘你以前在初中几乎一直第一名,但是到了高中,要做好思想准备。好像短跑运动员能在北京跑第一名,到了全运会,就不一定能第一名。全运会的第一名,到了奥运会,不一定能拿到名次。

北京四中相当于奥运会的赛场,只要你尽力做了,做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就可以了,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谁也不可能什么都第一,永远都第一。

姥爷的这番话为我升高中做了最好的准备,甚至是给我整个人生的一个最好的启示。让我即使高一的期中考试考了一个25名,全班正中间,我也没有非常失落,而是认识自己的水平,继续努力,期末就变成21名。

姥爷肯定了我的进步,鼓励我继续加油,做最好的自己。高一下学期我就从班里的14名,进步到前十名了。

妈妈念的高中当时是北京最好的中学,虽然竞争极其激烈,但是妈妈以这样的心态,从来没有为成绩不如别人而嫉妒或者气馁过。不和别人比,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就可以了。这样反而每次都有进步,直到高考,一下子考了一个北京的前五名。因为争第一,不是我的目标,而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我的目标。你明白吗?”

听了我这番话,老大心情平复了很多。一会儿,他就开始吃饭和做作业了。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懂得把弱点暴露给孩子

增强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正处在Pre-Teen青春期前期的关键时期,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种“现场,及时”的分析和沟通,跟孩子保持这样的交流,一直到青春期和成人过程。他最怕的就是我论断他,评判他,所以他首先会跟我说:不要评判我。

作为父母,我想,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或者用自己的思维马上否定孩子的感情和想法,不要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而是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孩子,这种心态和心理都是正常人的反应,自己小的时候也是经历过的,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孩子面前会增加孩子的同理心和理解力。

反复跟孩子讲,耐心地讲,多聊天。希望以后他能学会管理这种情绪和对自己的期望值。

上个月钢琴表演,老大准备了一曲莫扎特的545,非常优美的曲子,他自己也非常喜欢。在表演之前,他非常担心会弹错。老师常常和他说:

“弹错是很正常的。只有机器人弹奏才不会出差错,只要是人,都会有出错的地方。如果有了错误,你不要停下来。准备几个出口,从出口的地方接着弹,假如你忘记了左手的键,那就先弹右手,等到你熟悉的一个出口的地方,再把左手加进来。”

因为知道他的完美主义,看到他在出错的时候的大哭或情绪失控,老师才会常常和他讲这个,给他做好心理准备,打好预防针。

这天,他是第5个上场,第一首曲子弹了切尔尼的练习曲,非常熟练,场下观众有叫好的。然后是莫扎特545,一气呵成,没有犯平时常见的错误。我这颗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终于掉了下来。

等下了台,坐回到我身边,他把头靠在我肩上,低声地抽泣起来。我摸不着头脑,低声问他:“你怎么了?弹得很好呀!”他悄悄说:“弹得不好,出了好多错,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反复向他保证,真的弹得好,不要担心。但他过了20分钟等整场演出结束才平复下来。

这种完美主义的心理真是害人不浅,孩子喜欢给自己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贬低自己的表现,给自己挑毛病,对自己失望,他们是自己最严厉的法官。因为完美主义,就害怕犯错,因此也拒绝尝试任何新的东西,或者很容易轻易放弃。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积极沟通,允许失败

孩子的这种完美主义的心理不是一下子可以改变的,美国犹他州的心理医生Annabella Hagen有几点建议,我希望和大家分享:

第一,家长不要否定他的负面情绪,要给孩子提供自己的正面的想法。

以前面孩子恼怒自己搞砸了演出为例。

首先要承认,“我理解你有这种感觉,但是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孩子说,“想。”

我说:“我觉得你弹得很好,平时常犯的错误都没有发生。其他家长也觉得你弹得很好,你没听到有人给你叫好吗?

你知道自己犯了错,但是我们在座的家长并不是音乐家和内行,我们不会评判你。 下面所有的听众不是花钱买票来听你演出的。是妈妈花钱让你来表演的,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的演奏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不用管别人怎么想。

在后面坐着的老师是来评判你的,他们下周会给你意见,你到时可以参考。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能做到吗?”

他点点头。

第二,家长用正面的言语和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困境和不完美,让孩子看到你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

我从小没有什么画画的天赋,美术课常常得三分。人过了40开始学习油画。油画的好处是不满意可以再用油彩盖上或者索性用刮刀刮掉以前的。

从对色彩和明暗一窍不通,到开始能表现一些风景了。我总是跟孩子们说:虽然我没什么天赋,但是我愿意认真画,只要每次能学会一两个技法,就会很开心。

我知道作品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专业的,但是完美不是我对自己的期望,只要我的作品能表达我的感受和我能越画越好就可以了。(下图就是我的习作)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第三,重新设立期望值。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求学之道基本是用分数说话的,但经过这么多年,我们认识到做学霸并不是唯一道路,更不保证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所以我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成绩在班里多么名列前茅,只是跟他说,“你看,这个学期很多成绩的C, 是因为你晚交作业造成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是全A,那恐怕要更好地管理好你每天的功课和任务。如果你能从C,进步到B,也是非常好的,只要你努力了,尽心了,妈妈就会很高兴。”

第四,容许成功和失败的机会。

小的时候老大和我们玩游戏,如果输了,他会大哭发飙,我就跟他说:跟我一起说,我可以输,我输得起。我觉得学钢琴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因为每一次弹琴,他都会面临出现错误的机会。

每一次表演,就像刚才我举的例子一样,都是一次心理的巨大挑战。但我觉得这种失败的机会是非常安全的,不会造成真的重大后果,但是对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所以我和钢琴老师沟通,每年都让孩子参加表演和比赛,讲好并不期待他得奖杯或拿名次,只是多练练兵,为提高心理素质而已。

第五,教会孩子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提倡重在参与。孩子们都参加棒球队,春季棒球赛每周都会有练习和赛事,我们在旁边给他们加油,看到他们赢,为他们喝彩,但往往是输球,我们也会鼓励他,他挥棒挥得好,跑动积极,照顾队友情绪等等,让他知道大家在一起努力配合的过程和进步比每场比赛的结果更重要。

第六,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和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会和家长疏远。如果从小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信任和沟通,到时候就可能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多跟孩子沟通,鼓励他们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朋友,分担他们的忧虑,为他们的成功而加油。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无条件地爱他,关心他,他不用担心在你这里会遭到拒绝和抵触,不用担心你在评判他。

“当不了第一,我会很难过!”哈佛妈妈这样疏导孩子的好胜心

其实很多时候,多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多搞家庭集体活动,对孩子们和父母从小建立亲密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和孩子们每天下学在沙发上靠着聊天,聊一天的事情,帮他们出主意,给了孩子一个在轻松和安全的环境下和父母分享的习惯。希望在他们长大后我仍能够做他们的朋友和导师。

看到自己孩子的内心的煎熬,对每一个爱孩子的家长来说,真的不好受。用我们几十年的阅历帮助他们,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专家的研究和建议,才能更从容地应对。

不忽视他们的感受,不否定他们的感受,建立一个理解和关心的对话环境,输送正面信息,帮他们走出内心的阴霾,需要很多智慧。您是如何用同理心引导孩子的好胜心的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