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 少年商学院

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文|李爽 (公号“英国有精英”)

本文已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授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学院君说:英国私立教育全球领先,我们曾受英国领事馆邀请赴英国考察交流,此外分享过《我的两个女儿参与“脱欧公投”》《15岁留英女孩睫中的Grit》等系列专栏。今天我们分享定居伦敦15年、两个女儿目前就读于伦敦私立女校的李爽博士的最新专栏,话题是: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父母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故事虽发生在英国,但中国家长读来也会有共鸣。同时推荐李爽老师新书《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

在对英国私立学校的众多校长的访谈中,有个问题是:“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家长。”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私立学校里的“超级野心家”

“超级野心家型的父母,在私立教育传统里比比皆是。”

杜伦大学的Dominic Carman曾如是说,“从他们期望孩子考上开始,到每个科目的优或者差,到中考多少A,是不是橄榄球队队长,父母们给了孩子们太多的目标,而最后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能不能去牛津、剑桥、伦大和帝国理工。”

但顶级私校的校长们却一直在强调:我们提供给孩子们的,是他们学生时代该有的经历和经验,不是考试结果。

对于很多投资教育的家长而言,考试结果就是他们要购买的终端产品。根据考试结果排名的各种排行榜,也成了双刃剑。每年排行榜出来后,各学校都会接到大量的家长来信,或欣喜,或恼怒。

目前,有一些学校甚至拒绝参与排名,比如每年超过 50%毕业生能进入牛津和剑桥的圣保罗女校,就一直不参与各种考试结果的排名榜。而屡屡排名第一的伊顿公学,也不能免于家长的责难:“是不是忘了伊顿教育中,还有比考试更重要的事?”

1675年就成立,位于伦敦西南萨里的Reigate Grammar School,其校长 Shaun Fenton就支持那些顶尖私立学校不参与排名。他说,排行榜的背后驱动力,会让学校减少他们所有没被排行榜顾及的课程,也许是体育,也许是每学期的音乐会和固定的辩论会,计划进行的模拟联合国、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和联合军校学员培训,都可能会被拒之门外。

而这些“额外”的项目,才构成全套领导力和个人发展,这些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能帮助学生们形成他们的自有的品格,为他们未来的快乐而成功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虽然Fenton校长也承认,起码家长可以从看排名开始挑选和关注那些适合他们孩子的学校,但是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如何解读数字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仔细审查每年的GCSE(英国中考)和A Level (英国高考)的结果时,可以看到,全国排名前100的学校之间,百分比只有0.5甚至0.1之差,去到更前一名的学校也许就被保了底。其实这种考虑也有很多风险,比如孩子毕业那年各校考试的成绩是不是能跟排名那年一样呢?如果不是,那执着于排名第10还是第13,又有何实际意义呢?

有一个校长,他有个学生还在读小学5年级,他就建议其父母说,孩子的学术没有那么突出,建议目标学校不要定成顶尖的S女中,也许其他几所伦敦走读女校更合适。

这对父母是一对印度裔的第二代,分别就职于金融和医药业。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自己的女儿是很有潜力的,校长也许被她现有的成绩误导了。另外,该校连续几年没有人考进那所女校,可能也让校长倾向于不报考S校……

最后,父母给女儿找了个非常负责任的私人老师,从5月份开始进行考试准备,整个暑假都没有休息,一直高效率地用功到考试前的12月份。来年2月中,孩子欣喜地拿到了S女中的录取通知书。跟别人分享这个故事时,这对父母非常骄傲,“看,我们证明那个校长看错了吧。”

不过后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孩子选择了另一所排名比S女中低二十几名的女校,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是这么艰苦地备考才进了S校,他们没法想象以后女儿7年的中学生活都会在这样时刻高压的备考状态里。

现在,孩子在那所女中里已经过了极为快乐的两年了。

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本文作者所著新书,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细介绍)

那些在面试时被刷掉的父母

前文中,Dominic Carman给私立学校的家长们贴的标签是“超有野心”,这些雄心勃勃的家长们目标明确,同时也容易超速判断——他们会在与校长见面后的 30秒内做出判断,对这个校长该说“Yes”或者“No”。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找出那些永远不会理解和尊重学校价值的家长,”1382年就建立,平均每年有15%学生进入牛津和剑桥的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其校长Ralph Townsend 就说得非常直白,“面试家长绝对是学生面试的一部分。”

目前,温切斯特公校的入学流程之一,是学生在11岁时,被各校舍的舍监(Housemaster)面试发pre-offer,但12岁时,校长会再次面试,包括面试家长,此后还要通过13岁的入学考试,才能拿到最后的位置。

这个过程中,校长说他会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家长真的理解我们吗?(知道和同意我们将要进行的教育吗?)”

而在伊顿公学,校长甚至会请家长先回答以下5个问题:

1. 我是否觉得我的孩子接近完美了?

2. 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定,我是不是会觉得规定有问题?

3. 我是不是喜欢跟别人闲话学校,但不愿意跟校长交流?

4. 当有人批评我的孩子,我是不是只为孩子辩护?

5. 是不是我去上了学,所以我就是专家了?

如果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伊顿不适合你。

接下来的另外5个问题是:

6. 我能准备好跟学校合作,而不插手其中吗?

7. 我能在“魔术贴家长”(无所不用其极地运用现代通信手段紧跟孩子们的一切)和“影子父母”(像鬼魂一样并不真正出现在孩子的教育生活里)之间找到平衡吗?

8. 我能在孩子困难的时期支持孩子和学校吗?

9. 我能不把自己的野心强加在孩子身上,而让他成为他自己吗?

10. 我能从学校去获得真相而不听从谣言吗?

如果以上有一个答案是“是”,恭喜你,让我们来一起合作,让你的孩子蓬勃发展吧。

这位妈妈遍访英国私校,对话诸多校长后感慨:父母得先放下“野心”

孩子就是父母的放大版

另一个角度说来,学校里有些孩子简直就是父母的放大版。一个校园霸凌的男孩,也许有一个抱负远大但又习惯夸大其词的父亲;厌食症的女儿,也许有一个需求多多且苛刻不宽容的母亲。

有时候,强势的父母也可能塑造了孩子的弱势性格。比如一个看起来无法自主安排任何事情,但又非常可爱的男孩,也许有一个那种直升机型,喜欢随时操纵儿子的父亲,结果寄宿生活像是这个孩子的假期。

一些家长的霸凌行为是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一种“运动”,他们习惯在家庭饭桌上谈论他们在职业生活中的颐指气使,完全没意识到给孩子们传达的实际上是“霸凌”的信息……

采访私校的校长们时,不少人都说到,有的家长会把他们在社会和生活中的惯行姿态代入学校中,比如不预约就要求见某某某,或者见面时大谈自己的地位和能力,然后质问学校 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个,或者那个……

虽然校长们会笑着表示接受所有的质询,但也会笑着说,“您相信我们就好,毕竟您把孩子送来就是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认同我们的专业性。”

但是,到底有多少家长了解他们子女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呢?又有多少家长会认真地浏览学校的网页,探知学校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

永恒的人性、自信、谦卑,还是平衡、独立、毅力,或者友谊、合作、尊重、激励同侪,个性发展、创造力、挑战性、领导力、国际化,各个学校都在计划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培养当代社会合格的公民。

而在这一点上,家长们是否也能审视自己,这些目标也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吗?

如果是,有没有可能跟他们的孩子们一起从头做起?

如果不是,又如何在孩子被要求做到这些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不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困扰和阻碍呢?

也许这些看起来都有点高大上,但我作为一个家长,倒想从最小的细节提醒同侪们:

你会努力或者说表现出很努力地去参与孩子学校的每一次公开活动吗?比如衣着整洁地去听他的音乐会,哪怕是只有5人或者10人参与的很小的teatime concert?

你会请假去参加他每年一度的全天运动会,带上自己做的小点心,涂上防晒油,换好休闲衣裤,准备为当天的输和赢大声喝彩吗?

你会去参与他学校的美术或者数字设计展,哪怕他只有6岁,做的盒子东倒西歪,颜色都涂不匀,但你仍然能像欣赏达利那样给他以关注吗?

你会在他野营之前送他到校车边,微笑着目送他远去;再在回来时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视线里,给浑身泥和汗的他一个微笑或者拥抱,表达对他的赞赏和支持吗?

如果家长们觉得这些是小事可以忽略,又怎么能期望孩子们尊重他们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从心底里尊重你做到了为人父母该做的责任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