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 少年商学院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中国孩子从不缺乏创造力,

缺乏的只是展示创造力的舞台。”

  

文丨蔡芬,少年商学院新媒体内容总监

全文约3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和11岁的陈知远同学通完电话,已经是晚上10点,第二天,他还要早早起床上学。怕耽误他休息,我特意把采访约在了晚上8点半,没想到,这孩子一聊起他和另两个比他还小的同学共同发起的“未来公民书店计划”,话匣子根本关不住。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酷的计划,只做一件事——呼吁中小学生回归书店、乐享阅读。在12月初闭幕的“2016年小学师生创新项目设计观摩研讨活动””上,知远同学和他的伙伴——10岁的蒋昊轩和潘愿愿,凭这个计划,从全国1万多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小团队在观摩研讨活动现场。活动由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发起,少年商学院独家承办。

在过去半年里,他们利用课后时间,开通了一个公众号,策划发起了阅读主题的线下活动,实地探访了数十家书店,还设计了模型和专家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采访后,我的感触更深——当孩子被鼓励着去改变社会,他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会是惊人的。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开微信公号分享书店探索游记

阅读原来如此好玩

一切得从今年暑假,3位小同学参加少年商学院在线课程《超级阅读计划》说起,课程持续一个月,每周一次视频直播课和一次线下创意动手实践,包括到书店采访、设计自己心目中的书店等,最终,孩子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个人人都爱去的书店,解决全球范围内的实体书店危机。

课程只要求学生们实践完,整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上传给老师点评,但知远同学从一开始就没把这当成一份“作业”,而是一次“研究”,如何吸引更多人关注?妈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今天大家都玩手机、玩微信,为什么不开通一个微信公号?

于是,一个由05后发起并运营的微信公号诞生了,常规分享内容有四类——书评、书店探索游记、书店模型和阅读活动。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微信公号“未来公民概念书店”)

到今天,这个小团队探索过的书店已多达数十家。“虽然现在很多人阅读电子书,但我觉得,书店是一个丰富的知识殿堂,也是一个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兴趣,共同进步的社交场所,”电话那头,陈知远同学这么和我说,“在家里看书,就是单纯的阅读,而在书店看书,因为有很多人在一起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探索N个书店后,小团队总结书店应该是实体社交场所)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用思维导图概括书店延伸功能)

是深入探索,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每次到书店,知远同学都要看看这家书店有哪些功能,如何分区,整体氛围如何,有什么活动,最吸引读者的是什么……还要采访读者——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我问他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尴尬的事,他开玩笑回答说,“都挺尴尬的。”还记得第一次去采访,他和小伙伴们分开行动,没多久就被拒绝了好几次,其中有一个哥哥,他只是凑上去,还没说话呢,人家就大手一挥,把他打发了,“头都没有抬一下。”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知远同学采访读者)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特别是孩子。每次和陌生人搭腔,知远同学心里都有不小的负担,担心被拒绝后,心里会失落,但一想到采访能帮他获得更多读者的真实想法,他还是逼了逼自己。

“有一个戴眼镜的看上去很像老师的阿姨,她跟我说,在网上买书的话,就不能体会在书店看书、读书那样的乐趣了。像这种分析,对于我们完善计划就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用Minecraft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书店”)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地铁闪读、国学早读团

不断打造自己的阅读圈子

另一个吸引我的,是他们在公号上发起的几次线下活动。

前阵子,一个在北上广地铁里放书,供人们随意取阅的活动很火。类似“在地铁上呼吁大家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的活动,知远同学团队早在今年8月就做过了——他在公号上号召他所在的城市——成都的同学们,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来了场“地铁闪读”。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地铁闪读”活动规则)

“最后来了20多个同学,”知远同学的公号创立时间虽然不短,但从来没有公开推广过,当时的粉丝不到400人,这个参与率已经让他很高兴,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组织这类活动,没有经验,问题不少,“有的同学看到地铁靠站,就直接上车了,还没有参与交流环节。”隔着电话,我读到了他声音里小小的遗憾。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地铁闪读”)

没多久,这个团队又推出了第二个阅读活动——“国学早读团”,设立的规则非常完善:

  • 每天6:00-8:00早读至少5分钟。早读材料为古诗词。
  • 完成早读后,在微信公号回复“早读签到”,收获“早读成就卡”。收集到连续七天的早读成就卡,请家长兑现一次家庭内部奖励。
  • 建议家长们对参加早读团活动的同学们给予适当的家庭内部奖励。奖励内容由家长们自行决定。

这一次,他们打算发出点动静,在亲朋好友的微信群里宣传,在以前参加过的书友群里自荐……最后,将近100人报名!虽然一直坚持到今天的,只有不超过5个同学。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国学早读团”成就卡)

我问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怎样的目的呢?他停了一会儿,说,“希望让大家知道,阅读就是一个习惯,最重要是坚持。”

接着,他又补充说,“我们把这个书店计划命名为‘未来公民’,就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我们觉得,所有未来公民,他们都应该是热爱创新、求知欲强,而且热爱阅读的。我们就想找到更有趣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他们还计划做一个公益阅读活动。今年暑假,他们去了青海、宁夏、内蒙,看到了那里学生的情况,和他们有过交流,就寻思,能不能做一个名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活动,让一批粉丝送书,在送出的书上写上书评和寄语,再让另一批有计划去偏远地区旅行的粉丝,带给那里的未来公民,接受赠书的人要讲一个故事作为回报。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小同学们参加公益)

“不过目前时机还不成熟,”11岁的知远同学用词已经有了企业家的范儿,“等我们的粉丝基础提高到一定数量,公益的效率才能随之提高,到时候再做也不迟。

3位成都小学生立志拯救书店,过去半年他们的行动令人感叹

阅读的氛围太重要了

他想让身边的人一起享受阅读

和他通完电话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11岁的男孩已经具备了不少大人都没有的行动力,背后的原因,是他把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用自己对阅读热爱,努力感染、改变了自己身边的人,从中收获了成就感。

他妈妈说他的阅读能力、读过的书的总量,和同班同学相比,其实并不突出,他偏爱中国历史,对外国文学涉猎甚少,而同学里已经有人开始阅读原版的外国名著了。但他非常明确自己爱阅读,而且愿意让身边的人一起享受阅读,亲手打造一个绝佳阅读氛围,然后享受其中。这难道不是家长们在鼓励孩子阅读时,最希望看到的么?

这可能和他妈妈从小就带他去泡书店有关。知远妈妈和我介绍说,“如果有孩子不喜欢阅读,一般是因为在一开始,他们的阅读体验就不好。想让一个孩子喜欢上阅读,其实很简单,多让他感受到别人对阅读的喜爱,常常带他逛逛书店,体验阅读氛围,他自己就会自然而然感受到阅读的吸引力。

现在,知远妈妈反而要限制孩子,别老往书店跑。原来,知远同学非常非常爱看历史书,对其他主题的书兴趣平平,如果在家里,妈妈会要求他必须搭配看点别的书,但在书店里他是完全自由的,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难怪当我问知远同学,“如果世界末日了,你只能带走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时,他二话不说就投票《中国通史》,“我们可以通过古人的创造和发明,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经历,以史为鉴,用历史反照自己,改进我们自己的行为。”谈到“历史”,知远同学的声音又高了两度。

知远同学现在是六年级,马上就要“小升初”,在他身上,我没有感受到其他同龄孩子的焦虑和紧迫感,他打算继续把这个计划推进下去,争取在中学毕业前,做出一个全面完善的“未来公民书店计划”,吸引投资人注入资金,一半用来做公益,一半用来投入实体书店的运营。

我们不知道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但他们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本身,已经非常珍贵。这种经历,难道不比每天“补习班——学校——家庭”三点一线的循环,更有意义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