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 少年商学院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的第1383次分享,作者是葫芦爸,转自微信公号“伊姐看电影”(ID:eemovie,分享育儿婚姻和爱的故事)。伊姐14岁出版小说集,18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30岁出版畅销书《心若宁静,便是幸福》,专访明星十余年,爱电影。我们已获其授权。

前几天,约几家朋友出去郊游,在车上,我们教孩子背了几句唐诗。

朋友很惊讶:“呀,你们学点英文我还可以理解,什么时代了,还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你觉得有用吗?”

顿了顿,朋友又说,“我们当年背古诗,多痛苦啊。还要让孩子再经历吗?”

 

▋总有一天,孩子会与背过的诗相遇

朋友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小故事。

我的朋友小梁,40岁生日的时候,决定去挑战珠峰。在大本营,她因为高原反应无法入睡,痛苦难忍,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她通宵默诵唐诗,分散注意力。

楚塞三湘接,江流天地外,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片孤城万仞山。白云满鄣来,黄沙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从王维的《汉江临泛》,到刘禹锡《浪淘沙》,从王之涣的《凉州词》,到刘昶的《断句》……那些记忆全部乱了,在她脑海里,她跳着背。

天亮的时候,她走出帐篷,看着眼前的壮丽景观,突然感受到了唐诗的气势,一种类似航拍的气势。她懂得了,唐诗的艺术并非忽视时间的流失,而是让流光本身成为美好。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回到“我们该不该让孩子背古诗?”的问题上来说,我只想说,假如小梁没有背过唐诗,她生命中,也许永远无法有这一刻的这种体验。

孩子不懂诗,我们年纪小的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的强压下,牙牙学语也好,机械记忆也好,都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可以领悟到浅显的韵律美,就已经是极高的悟性。但总有一天,他会与背过的古诗重逢。懂一首诗,需要通感、共情,需要人生阅历,还需要一点运气。

我很喜欢知乎上,Slivan花的回答——“唯有当你处于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烂熟于心的诗,触发了共情的钮,才真的能懂得诗词之美。”约会等待心上人的时候,知道什么是“闲敲棋子落灯花”。孤独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抱膝灯前影伴身”。愁的时候,“不信人间有白头”。乐的时候,“一日看尽长安花”。携手的时候,“相知相悦相承欢”。分手的时候,“郎知石佛本无心”。

读诗不仅仅是读诗,更是读人,读心。

 

▋未来的世界,需要孩子对美的本质有认知

西方国家的教育,经历了一个过程。曾经最热门的经济、应用等专业,随着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趋于平淡,而冷门的艺术、文学类学科,正在慢慢地成为热门。新东方古典老师在宣讲中说,“未来需要高概念化、高感性人才,因为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创意不能。”

我深以为然,确实,未来的世界,需要孩子们从纯粹的就业技能导向,转向对美的本质认知。

文学是美。让孩子学古诗,与让孩子学习画画是一样的。目的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培养他的兴趣,让他掌握认知美的一种方式,自己去运用。

所以,朋友说那种死记硬背的痛苦,其实可以消除。父母假如本身就认同这种美,这种美充斥他们的生活,孩子会耳濡目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哪里需要勉强,哪里还会刻意,你就在那儿,用笔抄诗词,他看你老这样,慢慢就吸引过来了。你再告诉他,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两个字连成的词意思是什么,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慢慢的,他不光会背诗,还认了字,懂了句意,还有可能想写上几笔。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带孩子学古诗,这3个常见问题无须纠结

一提到学古诗,大家都有紧张感,浩瀚如云,从何下手?是不是自己也要出口成章,满腹经纶,才配得上“教”?我总结了3个大家关心的问题,谈谈拙见。

1、需不需要大概遵循历史脉络,按照《诗经》、乐府、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顺序来?

个人认为,不需要。大概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脉络就行,比如先找字好认、短一些的诗词,再慢慢到有生僻字、长一些的诗词文章都行。至于其他的,不用太刻意,也没有必要。觉得好的,就与他共享。当然,可以在背诗时把相关背景告诉他。

我家孩子最喜欢背的,是两首《如梦令》,一首是宋代词人李清照那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归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另一首是现代的胡适写给妻子江冬秀的——天上风吹云破,月照我们两个。问你去年时,为何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这里有什么古文与白话文的严格分别么?并没有。但是,孩子背得很开心,很多时候,他还会故意背串了——“兴尽晚回舟,为何闭门深躲,那是去年的我。”

一开始想去纠正,后来发现错的也挺有意思,索性随他去。而慢慢的,他已经能够体会这个词牌的用语格式和韵脚了,不也挺好么?

 

2、给孩子选诗词,需要有什么避讳么?比如说爱情的,诉说衷肠的,要尽可能避免?

其实,这也没必要回避。殊不知,我们从小学习那些所谓“净化”了的绿色诗词,只是一些被隐藏了“本色”的文字而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是李商隐与邻旁的婢女私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不是咏叹老师的高洁,是地地道道赞美爱情的诗。

我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可不是关汉卿自己标榜宁折不弯,而是表明——我是风月场上老手,嘲笑生瓜蛋子不解风情而已。

所以,我们要想教给孩子诗词,就像现在越来越求真务实一样,将其本义还原给孩子就好。至于爱情,有什么可以避讳的?位列文典首位的《诗经》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也是纯粹的爱情诗句么?能够表达美好情感,何尝不是最美呢?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当然,也要有放有收。那些在元曲中赤裸裸的床戏描写,还有什么《鸳鸯阵》之类的情色禁书,你还是相对屏蔽一下,等他自己大了,性观念足够成熟之后,再自己去挑灯夜读吧。

 

3、意境是不是越雅致、越唯美最好?

这也不用太刻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孩子现在很喜欢背的一首诗《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算是俗还是雅?不是挺美么?更何况,背诗的时候,还把数给数了,一举两得呢。

今年要是下大雪的时候,我打算让他背另一首看上去挺俗的诗,也是《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孩子从小背过的诗将如何影响TA的一生

虽然不是很雅,但也挺有趣的,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让生活快乐与自如,这就是本质,不是么?

最后,我还是借用知乎上的作者Slivan花的话来结束本文吧,人家已经写得太好,我就不狗尾续貂了——

“我想让小孩子读古诗词的意义不外乎,我告诉你,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嗤之以鼻,这一切都需要你先去体会‘共情’的妙处。毕竟生活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诗意也是。”

我们也曾分享另一位家长的看法《别让死背古诗毁了孩子的诗意》,关于让孩子读诗、背诗过程中的纠结或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