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 少年商学院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这是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第1025次分享。核心内容作者是著有畅销书《我在美国当老师》的中美教育规划师林杰,我们已获其授权。 

案情最终有结果了。

昨天,也就是美国时间的2016年2月17日,南加州3名中国留学生欺凌同胞案于洛杉矶县波莫那高等法院宣判,三人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他们的花季年华将在牢狱中度过。三人服满刑期后还会被永久驱逐出美国。

这起去年开始,就为中美亿万公众特别是教育界所关注的事件,缘起就是中国小留学生之间因为恋爱关系争风吃醋,引发非法绑架、关押并用残忍手段折磨另外两名女留学生,导致两人严重受伤。

给学院君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据报道,三个留学生被捕后第一次出庭时几人完全懵掉了,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闯了大祸,在他们的心里,这就是同学间“打架”,在中国司空见惯,顶多是被校长知道,教训一顿罢了,连开除学籍都谈不上,更不用说要被捕入狱了。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最初的几次庭审,他们完全没有对法律的敬畏,在庭审现场的那种蛮不在乎、不屑一顾让美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直到法官的再三警告“你再继续,我将现在就做出让你终身后悔的判决”才有些许收敛。更夸张的是,其中一位涉案留学生的家长还曾想用金钱“和解”,导致一片哗然。不然没用,而且罪加一等。

他们实在太不了解美国了——在美国,言语威胁也算欺凌,何况大打出手或是绑架!此外,犯罪者即使未成年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一定伴随的是巨额经济赔偿,动辄倾家荡产。不了解这些也就罢了,还想通过行贿来摆平,实在让全世界都瞠目结舌!

虽然以这几人的极端行为给整个留学群体贴标签未免不妥,但由于出国留学生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不能总是等到出事之后,再去探讨背后家庭教育的失败,或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失常。说句不好听的,我们教育不好的孩子,要送出国等着美国用这种方式来帮我们教育吗?少年商学院就中美教育规划师林杰的一篇关于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屡屡在国外“出事”的成因分析,分享给大家,对低龄留学给出系列建议,即使孩子在国内读中小学,也同样受用。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现在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健康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可惜这件事情虽重要,得到的关注却总滞后,很多时候做父母的都是等着事情发生了,才采取措施:休学,转校,留级等等。我曾经也是小留学生,现在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回眸自己的过去并细心观察身边90后和最新一批00后的小留学生们,我感慨万分,以两个孩子的故事,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说说我的观察和建议吧:

不能输的念头,终将压垮所谓的“优秀学生”

比如今年认识的一个小伙子,Henry,他目前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就读10年级,住在一个美国家庭里,平时上学,放学,两点一线,生活很有规律,跟寄宿家庭和睦相处,关系得当。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对这样的现状算是满意的。

但和他的一次交流却让我觉得“别扭”,他身上有一种拘束感,甚至压抑,说话吞吞吐吐。我为了让他放松,开始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跟他分享了自己以前当小留学生的不少经历,其中不乏一些特别个人的故事。终于,当说到自己来美初期遭遇的种种困惑时, Henry 开始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终于向我抛出了隐藏于内心的一个问题:

“你觉得作为小留学生,是否就应该兢兢业业地做个好学生?”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他的言外之意是,他是否可以不规规矩矩地过每一天,可否做一些杂事。我猜想他之前在中国的学校以及家里时,肯定是一位“好学生” 、一个“懂事的儿子”。好奇的我又小心翼翼地深挖了一下:“如果你的想法跟别人对你的期望存在冲突之时,你会如何处理?”

Henry说,“我会先把自己的想法放起来。”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在学生时期,那公认的自律和努力的背后,不少是要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后来,为了对我之前这个“优秀学生” 的印象负责到底,我活得也是很不轻松。一个孩子,一直活在他人的期望之之中,没有内心自由,也就阻碍了成长。

Henry 目前的迷惑不至于严重影响生活,他暂时还是能够达到别人的预期, 做一位“好学生”或者“好儿子”,但是在学习之外的选择,他既好奇, 想尝试很多, 又担心自己成绩会受影响,矛盾啊!他若没有留学,迷惑或许还不至于那么强烈—— 在国内大家更多是一心只念圣贤书,但在国外,学生的选择就太多了。

加上学生本来在中国就读于一所重点学校,到了美国之后,心里总还是抱着自己是一位“重点学校学生”的定位,任何想“不务正业”的念头,都只能被他暂时放弃,又怎么融入这边多元化的学习呢?

送孩子出国前,测测孩子的心智年龄

另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叫Sam,是要到美国读本科的。

他的故事很曲折,在中国读了中学,由于某种原因,又被父母安排到加州读高中,读了一年,成绩不理想,又转战回国读高中……过去一年,靠着身边人的“帮助”,他申请到了美国本科。当收到多个大学录取通知后,他还是一如既往——无所谓,选哪个大学,听父母的呗。如他父母所言,这是个典型的叛逆少年:不愿意上学,每月零花钱过万,和父母交流极其困难。

说白了,他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Sam 现在虽然已经满18岁,但是他的心理年龄还处于幼年时期。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当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比如说零花钱,他会选择离家出走的极端手段来抗议, 这完全不符合一个18岁成年人应该具有的理性和成熟。

虽然我相信大多数孩子留学是有能力适应的,但是就Sam这类心智远低于同龄人的学生,建议不合适低龄留学。而留学仅仅是一种问题的逃避,而且问题会变得更大,到最后无法收拾。

和孩子聊天,先聊最近的心情再聊成绩

那么我们会问,小留学生的这种问题应该如何妥善解决以及如何预防?答案在于家庭。

小留学生的心理困惑或者问题,绝大时候是跟家庭教育有关系。比如说焦虑是可以传染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Golda Ginsburg研究儿童焦虑就发现:家里有明显焦虑感的家长,孩子产生焦虑的可能性是一般同龄人的2-7倍。如果家长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可怕,就是人吃人的环境,那么孩子们更有可能以同样的眼光去看世界。

基于这个出发点,当我为一些小留学生提供升学规划和跟踪辅导的时候,特别是在小留学生的过渡期间,帮助父母管理好自己的焦虑,避免他们无意识地向孩子输送自己的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中国留学生欺凌同伴被判13年,教育不好孩子就别送他出国

其次,家长跟学生之间的交流,一定要先关注孩子的内心:多问一下最近有什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如一场球赛的胜利,一次老师的赞美;或者是有什么不开心的,如室友之间的矛盾等等。关注内心之后,再了解外在的情况,如学习成绩。后者必须在宽松和安全的氛围之下进行。

了解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心他,而不是在审判他。在我发现Henry 的内心困惑之后,他的妈妈表现很惊讶,原因在于Henry 都是报喜不报忧,极少跟她谈到内心深处的矛盾。妈妈着急问我有什么对策,其实解决办法也挺简单:

真正地去爱——无条件的支持,无条件的接受。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是无条件的,跟学习成绩、大学录取、比赛名次都没有关系的时候,他的内心会变得自由、豁达。也只有在内心得到了解放之后,一个少年才能够开始真正的成长,对外界也会慢慢形成独立并客观的认识,教育才一步步开始。你若是父母,下次跟孩子打越洋电话的时候,尝试一字不提学习的事情,多聊聊家常,看看是否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