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斗士”昂山素季的亲子良方和教育信仰 | 少年商学院

“女斗士”昂山素季的亲子良方和教育信仰

少年商学院微信(微信公众号ID: youthmba)每周二中外课堂栏目分享国内外创新教育案例。这是第773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教研部徐淑媛。

 

传奇人物昂山素季访华结束后已经回到缅甸了。她是个政治人物,被软禁了近20年,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一些年轻人知道了可能源于华人演员杨紫琼主演的电影《以爱之名:昂山素季》(The Lady)。有人称昂山素季是“女斗士”“女强人”。但我们今天不谈政治,而是聊聊这位女斗士作为母亲角色的二三事。

众所周知。昂山素季原本在英国过着相夫教子的完美主妇生活。为孩子准备聚会,制作美食;为丈夫亲手熨烫袜子,整理房间。生活原本波澜不惊,直到1988年的一个夜晚,她接到母亲中风的电话。这一通电话,改变了这个家庭。

昂山素季随即离开了两个儿子——14岁的亚历山大(Alexander)和12岁的金姆(Kim),还有自己深爱的丈夫麦克(Michael),回缅甸照顾妈妈。本以为是短暂的分别,没有想到一别便是7年。此后,远隔大洋,一边是遭到禁闭的昂山素季,一边是在悄然成长的孩子。

直到1995年,远在英国的丈夫跟儿子们获准签证飞往缅甸。当看到小儿子Kim的时候, 昂山喜极而泣,他已经19岁了,已经长大成人了。昂山素季坦言,儿子要是走在街上,兴许还认不出来,说不定会擦肩而过。

直到今天,或许没多少人会说昂山素季是个好妻子、好妈妈。因为她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让家庭牺牲太多。但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编辑在查阅大量资料时,意外发现一件“小事”,呈现出昂山素季温柔和细心的另一面。

这件事便是她错失陪伴儿子青春期成长后的遗憾,以及补救措施。小儿子Kim和妈妈一样,痴迷于音乐。他来缅甸,行李中除了日常用品外,还有沉甸甸的录音带。他兴致勃勃地播放录音带,问昂山素季,“妈妈,你知道这个歌手叫什么吗?”

“我全都猜错了。”昂山素季说。这件事给她触动很大。她原本可是酷爱音乐的。她喜欢莫扎特、贝多芬、巴赫、以及被称为现代钢琴之父的克莱门蒂。在被软禁在家的岁月里,弹钢琴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她家附近,人们可以从听到钢琴声来判断她还活着。

“后来,我才努力接触更多金姆喜欢的音乐和歌手。他经常演奏鲍勃•马利(Bob Marley, 雷鬼音乐鼻祖)的音乐。我也主动了解这些音乐,慢慢地,我跟上金姆的节奏,渐渐爱上了鲍勃•马利。”

“有些事情,我想和我亲爱的家人一起做。那些事情很特别,家人的陪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个家庭的分开,是很不好的。永远都不可能会是好的。” 这是我们翻译过来的昂山素季的原话。

没有人是铁石心肠。无数人在称赞她在政治主张和行动上的坚持,好多人也在质疑她对家人的冷漠无情。实际上她后来没有一天不后悔自己没能成为一个好妻子、好妈妈。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但昂山素季,从听不出Kim听的音乐这件事情后,就非常注重和儿子们的沟通。此后在软禁的岁月里,在和孩子有限接触的时间里。她没有表现出大喜大悲,而皆从和儿子听同一首音乐这类“小事”开始,度过亲子时光。

所以若说昂山素季有什么“亲子良方”的确有些牵强。但是她的一个启示录是:作为父母,要尽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就算有遗憾,只有你愿意,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哪怕从相信一首音乐的力量开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可能是你听不懂孩子在听的一首歌;世界上最近的距离,可能是你和孩子共听一首歌。

昂山素季也相信一本好书的力量。

在缅甸,很多人都不爱阅读,也没有阅读的条件。乡村地区书籍更新缓慢,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昂山素季在2012年,在众多国际伙伴的支持下,成立昂山基金会(SUU Foundation),致力于改善缅甸的教育和医疗现状。

“移动图书馆”是基金会主推的教育实践项目。昂山素季把移动图书馆带到缅甸的乡村(现在已经进驻到超过120个村庄)。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随时学习新知识。每一辆移动图书馆,会在每个村庄停留一两天,之后到乡镇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装车,两个星期以后,车辆回到原地,开启新的一次阅读之旅。

少年商学院的创新教育项目非常注重跨学科学习和动手实践,所以我们惊喜地发现,昂山素季不但给孩子们提供了好书,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亲身投入到了关于儿童阅读方法的研究和引导中来。受过完整国际教育的她,受益于跨学科项目制,以及游戏化的学习方法。所以在“移动图书馆”里,她主张跨界阅读,同时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世界很大,但一首歌,一本书,可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昂山素季不是一个标准的好妈妈,也不是一个教育家。但今天,我们为她在亲子沟通上,以及教育信仰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润物无声式的努力与尝试,向她致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