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定生死”:顶尖MBA的一堂餐桌课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分享文章,作者是麦立心,我们已与之联系授权。
你可能没想到,饭局,会是个人竞争力的第二战场。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的林尚威,感受非常深刻。曾和巴菲特共餐的他,曾将美国MBA的必胜餐桌课程带回台湾。
2007年6月底,与投资大师华伦.巴菲特(WarrenE.Buffett)共进午餐的机会,被来自全球的金融界人士竞标上65万美元(约为新台币2,134万元)的新高价时,美商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简称BCG)大中华区企业策略顾问林尚威,却早已享受过与巴菲特一起用餐的难忘经验。
林尚威其实是台湾土生土长的留学生,今年刚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毕业。由于巴菲特每年都会抽出一天,和芝加哥大学的巴菲特研究社(BuffettGroup)100多位成员们共进午餐,并一一回答他们的提问,因此林尚威获得了与巴菲特见面共餐的机会,并与巴菲特留下了值得纪念的合影。
愈竞争,愈注重饭局表现
吃一顿饭有多重要?林尚威到了美国才知道,对顶尖学校的MBA来说,台面上优雅的饭局,其实是一次又一次职场上的厮杀。
2年来参加了80几场面试、20几场饭局,林尚威发现愈热门的企业,愈喜欢利用饭局筛选人才。如麦肯锡顾问公司以仔细观察应征者一切细节闻名,包括用餐时刻;而高盛银行更会刻意在面试前安排鸡尾酒晚餐,先把与人互动不够优的应征者刷掉,合格者才有机会参加面试。
「商学院优秀的人太多了,所以好公司的姿态摆得非常之高,连你怎么吃饭,都会帮你打分数,」林尚威说,每桌的招聘主管随时都在注意每个人讲话有没有深度、有没有做功课,一句话讲不得体,可能马上就被踢出候选名单。
为了帮助学生争取最好的工作,美国一流的商学院,如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商学院,不惜投入许多资源在学校中提供课程,把饭局中的应对进退,当作MBA的另一种竞争力来培养。
林尚威说,从进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安排了一系列的课程训练学生们的谈吐仪态。连在鸡尾酒会上该如何与企业主管握手、眼神接触、询问对的问题、喝酒,都是重点。学校甚至把会议室布置成酒会现场,让一年级学生与扮演成企业雇主的二年级学生模拟互动,让气氛更接近真实的环境。
整个过程里,老师用DV录下每个人的表情、肢体语言,让学生们反复观看练习。如果在酒会上两手不知往哪摆,老师会仔细教导:左手拿个酒杯,讲起话来会更有自信。
握手是另一个容易忽略的细节,力度、角度、握法,都会影响这一握能否传递出百分百的诚意与自信。容易流手汗的林尚威后来只要出席任何正式场合,口袋里一定带手帕,在伸出双手前做好准备。
世界顶尖商学院教出的握手到底是什么感觉?记者忍不住伸出手,想实地感受一下。
「痛!」林尚威用整个手掌收紧一握,力道十足。确实,不对他印象深刻都不行。
以「一饭定生死」的觉悟迎战
虽然已经训练有素,但每每安排在高级餐厅的饭局还是令林尚威食不知味,「那是很厮杀的饭局,所以是非常痛苦的,」这是林尚威心里的真实感受。
林尚威自觉表现最不好的一次,是一年级时正好和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同学同桌,对方不但是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曾在高盛银行工作,在餐桌上什么话题都能侃侃而谈,让同桌企业老板非常欣赏。「那时除了附和,没有任何其他话可以讲,是非常难过的一次,」他坦白地分享。
「没有人会喜欢那样的场合,包括那位哈佛的同学也不喜欢,但他的训练让他可以表现得很好,」林尚威相信这过程是必经的现实,「对我来说,就是接受,因为不接受,就是被淘汰。」
或许「一饭定生死」并不公平。餐桌上的举止与个人的身家背景有关,也只能代表人的某些面向,但因经常要与最优秀的名校毕业生磨拳擦掌,林尚威深深了解,明星企业有筹码挑选各方面都最ready的人才。
要翻盘不是不可能,只是往往得花更大的力气。林尚威曾有过一次「力挽狂澜」的例子:因为没有参加某家企业举办的餐会,对方竟然因此没寄面试通知给他,即使林尚威各项条件都不落人后。幸好他和那家公司的招聘主管见过面,又几度和对方强烈抗议,才重新争取到面试的机会。
一张小小的餐桌,在林尚威眼里,却是个「可爱又可怕的世界」。
在台变身饭局召集人
不过,回到台湾,林尚威倒是把自己变成「饭局召集人」,把台湾对MBA有热情、有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
他从2005年起,就开始举办第1届台湾MBA大会,首次让全台湾已毕业与未毕业的MBA学生、正在准备申请的学生同聚一堂,每年约100多人一同聚餐聊天,交换经验、互相打气。今年刚毕业,林尚威又马上赶回台湾主办第3届大会。
许多对MBA求学求职之路感到迷惑彷徨的人,因此得到帮助。「他是真的在分享和付出,大家都看得到,」目前正在伊利诺大学念MBA的李沛霖感谢地说,参加台湾MBA大会,对她在申请学校、生涯规划方面,帮助很大。
即使走过美国MBA金字塔尖的竞争圈,林尚威还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赋予了「饭局」台湾式的热情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