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亲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够 | 少年商学院

好父亲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够

好父亲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够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705次分享,原文来自台湾《亲子天下》杂志,作者是台湾作家侯文咏。我们正与其联系授权。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七岁。回想陪伴这两人成长的这些年,不知不觉心境竟也改变不少。

一开始,我觉得“做之父,做之师”,但等孩子慢慢长大,我发现这期望太高,于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可直到有次去打禅,圣严法师问我“做爸爸感觉如何”,我如是回答,得到的回应竟是:“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将来有很多钱报答你,或他变得很有才华……这都没什么两样。”

当下,我吓一跳,本以为“做朋友”算够卑微了。那时师父淡淡地说:“此时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处。”当时我没有明白。之后,小孩经历小学,到青少年。我慢慢发现,父母能影响他们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讲时,你讲一句话可能改变别人一生;但在家里,在孩子眼中我只是个穿短裤的伯伯,就算跟他说一百句他也记不住半句,比不上同侪或身边朋友。

直到最近读到一句话,我才终于顿悟,“养儿无须屙金溺银,只需见景生情”,意指养儿不须用金、银去保护安排他的未来,只要在他难过挫折时陪伴安慰他,生日开心时为他庆祝。看来,“见景生情的陪伴”或许才是为人父亲最美好的境界。

▋放下老爹架子,才不“累己累儿”

此前,我对孩子抱有不少期待。社会上那些但凡事业顺利或者有所成就的父母,一般对孩子都有点过度期待。说实话,我的孩子要像我一样考上台大、写小说胜过我,恐怕会很辛苦。久而久之,我便不免担心孩子是否会产生“我是不是不如我的爸妈”的类似想法。

但话又说回来,我可能在几个专业领域做得还不错,但这只占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我的其他部分都不怎么样。我老婆经常骂我笨,拍戏当制作人也常被说是个滥好人。

现在,我自己先放下当人老爹的架子,变身和孩子一起欣赏人生风景的人,一方面,是不想自己过多的期望“累己累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把我当成个真实的人来看,而不是个尽善尽美的楷模。

还记得一次,大儿子学校的语文课本里收录了一篇我的文章。一天,大儿子问我,同学想知道会考什么,我哪知道!后来儿子拿试卷给我,结果里面考修辞,还要比词性,真难!我照着做,只考了八十几分。

儿子看了我的成绩后很乐,直说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几名我知道,我这个作家老爸瞬间变得亲和而有人性了,因为眼前的大儿子只顾“亏”我说:“你还作者咧!我以为你什么都很厉害。”

▋陪伴就像养田,是个技术活

虽然我前面一直强调“陪伴”,但陪伴是个技术活,拼质不拼量。就像养植物一样,不是浇很多水、施很多肥,就能开得好的,应该像农夫养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没有水,该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没花很多时间。我常跟太太说,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着”他。

好父亲未必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陪伴就足够

只需要做好“基础工程”就好。比如“健康”。我从小就把孩子丢去学游泳、打跆拳,各种能够劳累的都要去做。然后是“品格”,包括:守时、懂得承担责任不逃避。这些事情我会用六到十年来做,持续的、有态度的去做,花时间和他们聊,了解其中逻辑,但都不给结论,否则他们就失去学习的机会。

比如我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我也希望儿子能继承这一点。但小儿子很会赖,常常下课看人家打篮球忘了时间,迟了上课或回家。每次他迟到,我一定不在当下念他、训他,而是等他有空时再好好聊。

聊什么呢?我要他回溯在整个过程里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记住自己最后一次看表是何时?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就这样,谈了六年。渐渐的,他迟到的次数减少了。

还有件事情我和小儿子一玩也是十几年,那就是“认错”。他小学时曾经偷妈妈的钱买电子游戏玩。事后我就和他聊,你看报纸上一些人物的行为会发现,他们跟小孩一样,总是不认错、说谎、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烦、到最后事情就爆了。错误不会死,但人犯错误之后的反应很关键,然后再一本正经地问道“你觉得事情控制在哪个阶段时,你付出的代价会最小?”渐渐地,他就比较不会犯错,也有勇气认错了。

▋带给孩子一个更多元的世界

我对孩子的这种“不为人师”,也体现在对他们成绩的态度上。事实上,我并不怎么关注他们的成绩,我在乎的是他们学习的态度。这种情绪是会感染给孩子的,没了父母的监督,他们其实也会自己给自己施压——“现在不拼,以后更没得玩”,这个理由可比大人们的“为你好”管用多了。

既然人生如见景,那么,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元的世界,便远比多考几分更重要。我过去觉得,书读得好不好很绝对,以后出社会的成就,也很绝对。但多元化的社会,行业变多,只要有足够热忱、能力与兴趣相符,同时可以熬过一段无聊过程以锻炼出一种专业,绝对能成为个中佼佼者。亦即学历并不等于人的幸福力。现在,我便尽量让小孩多方面去接触,找到自己的兴趣。

像我的小孩,从要当总统、消防员到当医师,想法很多,经常在变。但我都愿意见证他们的一次次尝试,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后,他们才最起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

老大就说他想学财经,想变有钱。可在他小学三年级时,他曾经因为不爱写字,跟我说他不想上学了,要我给他三天好好考虑。我当时没有反对,反正可以在家自学,或者也可以日后去念职业学校,都会有出路的。结果他到处征询意见后,还是决定回学校念书,只因学校里有同学可玩。

让他们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帮助他们茁壮、长得更好,更有幸福竞争力,远比课业、学历上的高低还来得重要。让孩子带着我们去见识更多人生的风景就是了,何必在孩子身上安放太多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