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谈论滴滴司机杀人案
文丨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又是滴滴,又是顺风车,又是女乘客,光天化日之下,死于非命。前天(2018年8月24日)发生在温州的20岁女孩被害事件,让人异常悲愤和难过。最让人悲愤的是滴滴这家号称伟大的高科技公司在突发情况下让人无语的反应机制、给自己各种“加戏”的推诿与不负责任,和事后冷冰冰的声明。
加上郑州空姐遇害案,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滴滴两起命案。正如昨晚《人民日报》官微的评论一样:“整改期再出惨剧,称得上是怙恶不悛。这起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当事人死于无良司机的谋杀,也死于推诿,死于扯皮,死于相关机构的麻木。”
(人民日报官微谴责)
昨天心情极差。上一次这样的情况是前不久的假疫苗事件。
晚上的时候,我和孩子的妈妈对滴滴这个事聊了很久,感慨良多。大儿子应该是听到了一些字眼,就问:爸爸妈妈,你们在聊什么,你们刚才说谁死了啊?
在“要不要和孩子聊”问题上
我毫不犹豫选择前者
我一下子愣住了。是啊。这个世界不太好,各种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到底要不要和他们,以及如何和他们谈论这些事件呢?
在“要不要”这个问题上,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孩子不应该活在真空里,今天的资讯这么发达,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和和信息绝缘。
与其让孩子自己了解真相,甚至对社会心生恐惧,不如我们做家长的主动出击,主动和孩子聊新闻,让孩子学会思考并保护自己。
那么,像滴滴顺风车杀人案这种恶性事件,和孩子聊天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把握分寸?
首先,要告诉孩子真相,但家长情绪不慌张、言辞不激烈,孩子才不怕。可以和孩子谈论恶性事件,但不先入为主地传达偏见。譬如“太恐怖了,遇到这种司机,下次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晚上还是尽量不要出门了”“滴滴这种公司应该马上倒闭”之类。
引导孩子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上面这些形式的激奋可以理解,但是孩子因为心智不成熟,可能会非常直观地理解然后在内心形成阴影。
所以第一步,我们用克制的姿态,但是坦诚的心态,告诉孩子事实真相,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然后孩子可以表达惊讶,可以表达愤怒,也可能会表达恐惧,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
在这一点上,少年商学院微信曾和大家分享过丹麦父母和老师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通过一个名叫“Step by Step”的全国性的同理心项目,从平时就引导孩子进行情绪管理的教育案例(查看《带孩子到丹麦学习后发现,同理心是最高贵的修养》)。
一方面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不止有快乐,而且还有悲伤,另一方面,在孩子某天听到恶性事件的消息时,初始反应不至于过极到受到惊吓造成阴影。
和孩子聊“坏人”
这样做引导独立思考
其次,如何和孩子聊一聊“坏人”的话题?“坏人”当然可以聊,但是一定不要笼统地、形而上地给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之类,这太抽象了,这是正确的废话。
正确的姿势,有两个建议:
第一,引导式地交流,探讨事件的成因。
譬如,你认为滴滴这起事件里,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如果这样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如何可以避免,哪个环节加以改进,就可以避免伤亡?
从正反两面去引导孩子思考, 如果想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给孩子介绍一下背后的一些常识性背景。譬如滴滴是怎样的一家公司,滴滴和顺风车司机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
没有这些背景介绍,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同样容易让孩子断章取义,或者将不同成因的事情一概而论。
这其实属于培养孩子新闻和媒介素养的范畴了。从某种意义来说,6岁即孩子上小学后,和他经常经意不经意间谈论一些国内外时事,是有必要的。
第二,碰撞不同观点,刺激孩子思考。
如果孩子9岁以上了,那么这个建议非常值得深入下去。譬如还以滴滴这起事件为例。同样在如何降低这位20岁女孩被害的概率事情上,可以和孩子头脑风暴,然后理一理背后的逻辑。
这其实是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这个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譬如滴滴客服当时在情况紧急的形势下,回复说需要3-5小时来查询和回复信息。真的需要这么久吗?引导孩子思考这是不是谎言。
我想说的是,通过层层引导,让孩子明白,我们每天接受到的新闻和资讯,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可以信任的人、企业和机构说的话,未必是准确和可信的。
我们要有质疑的能力,求证的精神。“如果面对提供给我们的错误信息,我们却无动于衷,最终我们就会被带出错误的世界观。”
当然,在和孩子探讨这些话题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孩子情绪。避免孩子心理受到创伤。
如果孩子5岁,和他聊天过程中,他过了一会儿,身体紧紧贴到你身上了,或者哭泣了、说话结巴了,眼睛睁得大大的而且视线不动;
如果孩子6-11岁读小学,和他探讨过程中,他变得烦躁起来,感到沮丧,晚上突然醒来或是有恶梦等…….
所有这些,都要适可而止。停下来和孩子的探讨。
通过阅读和探究
真正学会自我保护和认知世界
再次,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同时看到更大的世界。
先说自我保护这件事情,给孩子讲很多规则,针对不同情形的案例中,应该如何做ABC等固然有用,但同时更应当让孩子从小通过阅读全世界最好的适合其年龄的好书,以孩子的视角,在故事化中让他们对世界有全面的认知,并丰富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也是我从来都认为,从小给孩子看一些恐怖小说,给孩子讲一些“惊悚”的故事并不像有些“专家”说的一些会对孩子小心灵造成伤害什么的。
阅读真的很重要。少年商学院微信推荐过几个清单给大家,再次推荐给大家。分别是《培养孩子世界观的12本英文童书》《女孩长大前必读的15本好书》《推荐给青春期孩子的12部电影》(文末有资源获取方法)。
再关于看到更大的世界,12岁以下的孩子,通过阅读和通过父母与老师在媒介素养方面的引导和讨论,养成习惯,不经意中的成长将会超出想象。
如果是12岁及以上的孩子,我的建议是课题式探究,或也可叫做“项目制学习”。帮助孩子,把他感兴趣的话题,当成一个课题去研究,为孩子提供帮助,提供资源支持。
我们每年都会引导少商的同学们做非常多类似的课题项目。譬如在2016年的时候,让孩子们来通过头脑风暴、查资料、调研等,思考ofo和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未来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后来又就雾霾成因与环境污染、人的阅读习惯与书店未来等课题引导孩子们思考等等。
一味给孩子“温暖的正能量”
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而在我家里,我有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
我说的故事,是指全世界最好的绘本或小说之类的故事,而是我自己有意策划和编辑的故事,最近开始给孩子讲少儿版企业史了。
第一个案例就是苹果公司。而讲企业史我们自然会探讨什么叫企业,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名词和概念肯定不会给孩子讲,一切都融进入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分享当中了。
今天就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说了这么多,最后再一次对那些觉得只能给孩子“阳光、温暖、正能量”故事,把一些恶性事件自动屏蔽的家长说一句:你真的错了,你用自己的专断,甚至蛮横,以及居高临下只是站在大人角度,剥削了孩子全面认识世界的权利和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