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 少年商学院

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509次分享。作者是一位笔名为“小生活”的华人妈妈,少年商学院微信进行了编辑整理。

  • 请将你希望我们分享的话题,加上#想知道#标识后微信留言给我们。
  • 欢迎投稿,信箱post@youthmba.com

———————————————————

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书山有路】系列之二十九

《童书非童书》

主要作者:黄乃毓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开本: 16

重量: 340g

不起眼却给人别样的惊喜

近几年童书市场猛然繁荣起来,每个月都有许多绘本出版,很多家长也都会按照某某大奖、某某推荐的方式去买书,但买到的书却不一定能讨孩子的“欢心”。相反,有些书根本不在推荐榜单上,或者评价不高,甚至无人写书评,却让人在看过以后,觉得找到心头好,是一种别样的惊喜。《童书非童书》就属于后者。

《童书非童书》的视角非常特别,整本书以问答形式展开,文章短小精悍,内容都是三位作者在推广童书中遇过的问题,回答了家长关于童书的许多疑问,旨在让家长们了解如何以平视的眼光去选故事,选那些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插画线条清晰,语言清楚自然,故事中有趣味的绘本。

作者是专门研究儿童文学的,她写书并不是要推广某些绘本,而是想告诉家长怎样用好童书,怎样教孩子学会阅读。整本书围绕抽象的童书为中心,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原则,而不只是记下一串书单。

父母也需要看童书?

本书专门用了一个章节,介绍“为什么父母也需要看童书”:

“父母有好吃的东西会舍不得吃,要留给孩子吃。但是书不像食物,自己吃光了别人就没有了,所以千万不要舍不得看。也不必把看书当成是为儿女作的奉献牺牲,为了鼓励孩子读,不得已只好‘牺牲形象’,强迫笔记做做样子。这种态度虽值得感动,但只怕孩子没你期盼的那么上道,你会受不了那份刻苦而加怨于孩子。”

“好童书的标准之一就是老少咸宜,不同年龄的人看了会得到不同的乐趣或启示。最聪明的大人是为自己买童书,跟孩子分享!你自己先喜欢看,沉浸在童书天地,孩子就会不自觉跟进去,先沾几滴溅出来的水花,再跳下去泡个痛快,所以父母真是活生生的阅读环境。当你忙你累的时候,更需要借童书来让自己保持年轻。

童书为什么也适合大人看

但别以为看童书是家长们需要做的“功课”,本书作者认为,童书并不专属于孩子,它同样适合大人阅读。为了强调这个观点,书的作者又用了一个章节,说明“童书不是专为孩子写的吗?为什么也适合大人看呢?”:

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童书,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儿童看的书’,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儿童就是小孩子,跟大人是不同‘族’的。小孩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所以一旦长大成人,就不再像小孩子了。

这样的二分法使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站在对立面。这种‘大人如何如何,小孩如何如何’的心态,使得大人一直高高在上,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很多时候并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然而不管一个人再怎么长大,怎么成熟,他都有一个部分永远不长大,我们称这个部分为‘童心’,而童书可以滋养大人的童心

童心使得每个人都有柔软的一面,即使是道貌岸然的人,也有逗趣的时候;坚强的人,也有撒娇的时候;端庄正直的人,也有调皮的时候。这个内心中的孩子,使我们的人生不至于太乏味,太严肃,或是太无情。

有的人较幸运,一直能在成长的同时滋养这个心灵深处的小孩,使得童心未泯,因此即使他是个有思想有能力而成熟的大人,仍能不失天真和乐观,和这样的人接触很舒服,因为他有赤子之心。也有的人在重重礼教的束缚下把童心层层包裹起来,日子一久,不但别人感觉不到他的童心,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它还在不在。如果童心窒息了,人也就不再能感受快乐。

童书就像一片青草地,让童心苏醒并倘佯其上,不论世事多变,你的童心都将一直伴着你。而因着你的孩子,你可以享受小时候没能看到的好童书,理直气壮地再过一次童年,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作者简介

给学前娃儿家庭的童书选择指南:《童书非童书》

黄乃毓,台湾辅仁大学家政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家政教育博士,目前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在台湾童书界素有“教母”之称,也是绘本翻译名家,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担任专栏写作。

因着对童书的热爱,黄博士积极推广儿童阅读,将阅读、童书、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结合,希望每个家庭都是学习型家庭,都能享受共读童书,也都能在其中落实生命教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