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生必读的9本政治寓言 | 少年商学院

美国中学生必读的9本政治寓言

美国中学生必读的9本政治寓言

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每周末“精品推荐”栏目与大家分享国内外优秀图书和影像等资源。本文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文章首发于何帆老师的微信公号(hefancass),少年商学院获得了他的授权。

孩子在美国上学,每个假期甚至每次放学后的时间里,都有相应的阅读任务。最近的一本必读书是什么呢?一问,果然不出我意料,老师布置了读戈尔丁的《蝇王》。《蝇王》在国外的语文课上,几乎和国内语文课本里的《背影》一样,属于必选。不同的是,国内的语文是一篇一篇文章读,国外则是一本书接着一本书读。

《蝇王》与《珊瑚岛》: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对抗

(《蝇王》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

(苏格兰儿童文学家Ballantyne凭借《珊瑚岛》一书而闻名)

《蝇王》其实受到另外一本小说的影响。1858年,苏格兰作家R. M. Ballantyne出版了《珊瑚岛》(The Coral Island:A Tale of the Pacific Ocean)。书中也是写三个孩子流落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孤岛上。它先是讲述了三个孩子怎么在孤岛求生,之后,野蛮的土著人来了。两个土著部落之间互相残杀,胜利者杀死并且吃掉失败者。正是这三个来自文明社会的勇敢男孩,出面制止了这场悲剧。

简而言之,《珊瑚岛》一书的主题就是“文明社会对抗野蛮社会”。几个男孩子小鬼当家,在大人不在的时候,承担了文明使者的角色。圣光与他们同在。

戈尔丁在1954年出版的《蝇王》颠覆了Ballantyne的故事。在他的书中,孩子们不再是文明的化身,他们的心中藏着邪恶。小说讲到在核战争时代,一群孩子在空难中幸存下来,到了一座荒岛之上。有个叫拉尔夫的大孩子吹响海螺,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他被选为首领。拉尔夫的竞争对手是杰克,一个唱诗班的领头。

(上图为《蝇王》电影剧照)

一开始,孩子们还能够团结起来,谁拿着海螺就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快,他们就分成了两派。杰克渴望取代拉尔夫,统领众人,他带领孩子们打猎,越来越多的小孩子被吸引了过去。大家都不愿意干活,而且出现了一种谣言,说岛上有怪物,有“野兽”。杰克鼓动大家一起杀了“野兽”。他用诡计迫使拉尔夫下台,带领群童围着篝火,如同土著一般狂欢嬉戏。人多势众的杰克部落抢劫了拉尔夫他们的营地。杰克最后发动群氓,围捕拉尔夫,点燃了森林。熊熊大火引来了一艘过往的战舰,拉尔夫这才得救。

这两本书里,瞎编的地方很多。Ballantyne没有去过南太平洋,他甚至不知道椰子还有坚硬的外壳。戈尔丁讲到,杰克要抢一个绰号“小猪”的男孩的近视眼镜,以便聚光生火。老花镜是凸透镜,可以像放大镜一样聚光,近视镜是凹透镜,怎么可能用来生火?不过,戈尔丁对人性深处的恶挖掘很深。恰好在1954年,俄克拉何马州大学的几位社会学家做过一个社会试验,找了两组男孩出去露营,然后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他们预料两组男孩之间会有敌意,但没有想到还没有几天,两个小组就闹得打起来了。

《施者》:最美的世界不是乌托邦

(《施者》后被改编成电影,上图为书的封面)

在给中学生开的书单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政治寓言还包括Lois Lowry的《施者》(The Giver)。在这本书中,未来的世界是个乌托邦。暴力、贫穷、歧视和不公都被人为地消灭了。人们彬彬有礼,安居乐业。

但是,这里没有爱,家庭也是临时的。每对父母会领到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并负责把他们养大。当孩子长到12岁,生活能够自理之后,这个家庭就自动解散,大家各过各的。一个叫Jonas的男孩长到12岁之后,被分配的工作是接受一位老年人的记忆,也就是很久很久之前,乌托邦还没有出现时候的记忆。Jonas是一个“受者”(receiver),那个老人则是“施者”(giver)。Jonas这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色彩、音乐、对异性的喜爱;有悲伤和痛苦,也有亲情和感动。

《华氏451》:当烧书成为大众娱乐

(上图左为该书的中文版封面,右为改编电影海报)

另一本经常会被推荐的政治寓言是Ray Bradbury的《华氏451》(Fahrenheit 451)。“9.11”之后的一部著名纪录片《华氏911》,就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

华氏451度是纸张的燃点。在未来的世界里,“Fireman”的工作不再是灭火,而是放火,放火把书烧掉。主角Montag就是这样一位“放火队员”,他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女孩Clarisse。这个女孩一出来,Montag的生活就越来越不寻常了。

他们去烧一个老妇人的书时,那个老妇人不肯离开自己的书房,宁可点火自焚。Montag的队长Beatty告诉他,人们之前是读书的,但后来开始看电视、参加体育活动,越来越不愿意读书。烧书成了大众的娱乐。谁家藏了书,被人告密之后,整个家都要被烧掉。Montag偷了一些书出来,但他自己看不懂,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叫Faber的教授。但他被朋友告密,放火队员来到他家,要把他家烧掉。Montag仓皇出逃,参加了躲在乡下的抵抗组织。

《1984》和《美丽新世界》:最恨和最爱,哪个将毁掉我们?

(上图左为《1984》中文版封面,右为《美丽新世界》中文版封面)

级别再高一点的政治寓言是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农庄》。

《1984》可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对照着看。《1984》讲的是通过专制使人们失去自由,而《美丽新世界》则讲的是通过娱乐让人们失去思考。从现实来看,似乎《美丽新世界》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更深刻一些。正如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中写到的,奥威尔害怕真理被隐瞒,赫胥黎则担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信息被剥夺,赫胥黎则担心人们在庞大的信息中日益被动和自私。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会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我个人更喜欢奥威尔的《动物农庄》,顺便推荐一下他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此书写的是他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和感受。不读这本书,无法了解奥威尔的心路历程。

(上图左为《动物农庄》中文版封面,右为《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文版封面)

《格列佛游记》:最容易被遗忘和误读的政治寓言

(上图为《格列佛游记》中文版封面)

其实,还有一本政治寓言,但是很多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匆匆读过了。这本最容易被遗忘和误读的政治寓言就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作者处处影射时政,只不过怕惹上麻烦,才故意写得疯疯癫癫,前后矛盾。看似游戏文字,实则深藏玄机。比如,小人国里的朝臣按照鞋跟的高低分成低跟党和高跟党,就是影射辉格党和托利党,因为辉格党支持低教会权,托利党支持高教会权。

格列佛后来还到过悬浮岛,岛上有个科学院,研究各种奇葩问题,比如怎么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盖房子怎么从屋顶盖起盖到地基,如何把大理石弄软做枕头,等等。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就取材于这一段游记。

政治寓言往往辛辣尖锐,痛快淋漓,尽管口味单一,但易于刺激思想。我建议这些书要趁早看,中学的时候就看,青春年少,独立寒秋,正是心潮澎湃、睥睨一切的大好时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