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 少年商学院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斯坦福创造力课堂结束后的师生合影。)

“现在,请采访坐在你面前的小伙伴,了解他(她)到底喜欢怎样的文具盒?”美国西部时间2014年7月6日晚,“科技少年美国行”带队老师、曾在美国中学任教的Evan Wang站在酒店会议室里,向面前的33个孩子发出指令,身后的PPT上写着课题名称——为你的同伴设计一款真正适合的文具盒。

这个“文具盒实验”是为第二天孩子们将在斯坦福大学参加的四个小时的创造力课堂作预热,其方法论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设计思维是兴起于全球500强企业,现风靡欧美中小学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它强调的不是你多么有创意,而是如何敏锐发掘平凡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然后以人为本、筛选需求,并通过团队协作动手设计出一款创新产品。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上图为Evan在讲解设计思维案例。)

2014“科技少年美国行”的最大特色,除了在斯坦福大学的创造力课程后,游学中的其它项目,也都和设计思维结合了起来。唯有动手,才有可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奥妙;唯有真正解决问题,才明白创意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相互采访只是开始,用以建立两个孩子之间的同理心,接下来,孩子们得就同伴提出的要求,聚焦、构想出一个具体的改进方案,画出设计图,并用Evan老师事先准备的卡纸、锡纸等材料,做出一个原型,上台展示。创意成果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做出了一个可折叠的文具盒,目的是展开整个盒子后,能竖在课桌上挡住老师,有的同学想给同伴做一个小背包大小的笔盒,内置一个能防止A4文件折坏的文件夹……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采访同伴后,先在纸上画出方案而后动手。)

第二天,大部队到达斯坦福大学,没了预热时的轻松氛围,在环环相扣、难度不断增加的挑战面前,有同学迅速暴露出自己在团队协作上的短板,有限的时间都浪费在争吵;有同学不敢尝试,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怕被同伴嘲笑,但也有同学越挫越勇,战到最后。

YesI failed.

刚上课,我们的两位特邀讲师——美国社会创新学者Lisa Kaufman和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家Aryaman并没有马上抛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课题,而是在现场派起了生意大利面和棉花糖。这是今天的入门挑战——在规定的18分钟内,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用意大利面搭塔,塔最高且能顺利把棉花糖固定在塔顶的一组获胜。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这个小组搭出来的意大利面塔结构非常稳定。)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想到了得搭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但并不是每个小组都能很顺利地实现。其中有一组,组内成员挨个试了一遍都失败后,情绪焦躁起来,团队里没人愿意再碰实验材料。另一个小组则干脆分成了两派,一半同学提出想法,另一半则负责否定想法,越否定,大家越受挫,后来只剩一个夏同学还敢提出方案。

夏同学最后被邀请上了台。他们组表现得并不好,意大利面塔只有别人的一半高,晃晃悠悠的根本没办法固定棉花糖。因此,当Lisa叫到他的时候,大家都挺茫然,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是展示最优秀的作品么?

“你承认你失败了吗?”Lisa忽然问道,夏同学愣了愣,有那么五六秒钟定在台上没说话。Lisa便又问了一次,他才抬起头,大声说,“YesI failed.

是的,我失败了。听到这句话,团队都开始为他鼓掌。Lisa这才解释为什么会请他,而不是其他同学上台,原来夏同学全程都在积极地提出解决方案,即便同伴不断地否定,他也能勇敢地思考和尝试。这才是这个实验的目的,也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一点——敢于试错。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游戏化的方法做创新课堂是美国老师的习惯。)

“你想再设计什么吗?我可以帮你”

和Evan老师前一天进行的课前预热类似,接下来的创造力课堂也把题目定为“再设计”——为你的同伴重新设计一款书包。相互采访,就同伴提出的要求,聚焦、构想出一个具体的改进方案,画出设计图,用材料做出一个原型后再上台展示。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常同学的“书包”上安了气球,可以在紧急降落时自动打开。)

团队里的王同学率先完成了课题,在等待展示的时间里,他和一旁的带队老师搭起了话,问道,“你想再设计什么吗?我可以帮你。”

带队老师于是开始抱怨自己的眼镜一出汗就会滑下来,王同学便煞有介事地开始了采访。

“在什么情况下这个问题最困扰你?”“现在有耳托可以防止下滑,你为什么不用?”“你说跑步的时候这个问题最严重,那你一般什么时候去跑步?”“跑步的时候,你还会做点别的事情吗?比如听歌?”……最后,他在纸上画出了自己的方案——眼镜腿勾着耳朵,防止眼镜下滑,为了避免耳朵不适,眼镜的材质得到改良,可以贴合人耳轮廓。还附带蓝牙耳机,可以听歌。

从敢于犯错到主动试错,短暂的游学何以让孩子们更有自信

(上图是王同学的改良眼镜设计草图。)

王同学把自己的方案分享给了带队老师,虽然没有用材料做出模型,但这个案例却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名同学能够自己关注到问题的存在,并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为他人解决问题。比起前面提到的敢于试错,他已经是主动试错。


(上为Lisa老师给少年商学院的寄语。)

如果视频无法正常观看,请点击此处进入播放页面

世界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人大卫·凯利(David Kelley)授权并鼓励我们向中国孩子推广设计思维,他曾用一个词概括设计思维的价值,那就是“创造力自信”,相信自己天生就有创造力,更相信自己通过动手,能够将创造力变成现实。

在将近两周的游学过程中,我们将设计思维方法贯穿在了包括参观博物馆在内的体验式学习的每一站,孩子们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越来越敢于试错。我们后来和Lisa、Aryaman以及全程陪同孩子们的英文老师Amy聊起这群中国孩子,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到,他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孩子其实并不缺乏创造力,他们缺的,是一个持续激发他们潜能、激情和勇气的环境,他们缺的,正是“创造力自信”。或许这也是一些家长诧异自己的孩子在游学过程中“像变了个人一样”的原因吧;同样,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感所在:希望未来在中国通过更多高品质的社会实践、设计思维项目和在线教育产品,真正帮助青少年提高创造力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如果不将设计思维融入到生活当中,形成一种习惯,游学两周的收获可能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