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很正常!从“转换角色”才能教会他们同理心
文丨兰迪 · 鲁本斯坦
对孩子来说,学会站在他人观点设想,将是一份生命的礼物。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持续练习“角色转换”,当我们受到刺激,沉溺在负面想法、感受与情绪漩涡时,我们总是努力探索其他可能。
孩子从一出生便以自我为中心。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孩子有充分的理由把自己放在第一顺位。提起这件事,是因为我认为了解这项生物学事实非常重要。
自我中心可追溯至史前大脑的生存机制。想想看!当我们还是山顶洞人时,孩子若没有父母保护,独自待在丛林里有多么危险。
显然他们一定独自待在丛林过,而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有生命危险的。自私自利是孩子的本能防护机制,以童年的心理发展来说,这完全合乎常理。
孩子需要一群充满同理心的人扮演家长,以学习成为充满同理心的成年人。切记,孩子是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进行学习,而不是听从我们的长篇大论。我经常告诉家长,将大人的道理施加在孩子合理化的成长过程中,只会让状况更糟。
学习转换角色的范例情境
你七岁的儿子,每当弟妹进他的房间,碰他宝贝的收藏品时,他总是动手打他们。你明白男孩有多么珍爱他们房间架上的收藏品。你尝试过跟他沟通,告诉他弟妹只是感到好奇,想像他一样,因为他们觉得哥哥好酷。
但你儿子开始顶嘴,他拒绝认错,更别提负起责任,或因伤害了应该保护、疼惜的弟妹而感到自责。哥哥的传统角色不是应该保护弟妹吗?此时尤其你较年幼的孩子带着身心“备受伤害”的模样走到你面前时,你感到头昏脑胀、火冒三丈。
乍看之下,你的大儿子不仅没有保护手足的生物欲望,也对伤害他们毫无悔改和同情心。你甚至开始担心他是否会过度自我,甚至变成反社会的人!
于是,你越来越常大吼大叫、处罚,或者对牛弹琴,展开长篇大论,说他多不懂事,如何欺负比他小一半年纪的弟妹,是一个自私的坏人。
然而,这个循环没有改善,你开始觉得自己必须随时留意孩子们的动向,保护小小孩不受这个未来连续杀人魔的伤害。
但仔细想想,你的七岁儿子,和人类有史以来所有自我中心的七岁儿童没什么差别。他的史前大脑将他的房间当作他的洞穴。洞穴里的东西对他来说很宝贵,是他在世界上的所有的一切。
当女儿被打得伤痕累累,找你抱抱时,重要的是你必须先给女儿拥抱,帮她治疗伤口,再去找七岁儿子谈话。
这点将告诉你的孩子,你把治疗看得比伤害更重要。若你在处置受伤的小女儿前,先对儿子展开追杀令,就是将焦点放在加害者身上。
你越专注的事将获得越多能量。因为,你先处置攻击者或加害者,就等于加深了伤害、攻击的行为。相反地,你应该专注在治疗伤者上,用拥抱、同理心和适当的紧急处置,让他们恢复健康。
接着,当你准备好处置儿子时,你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因为你明白妹妹踩到了他的地雷区,让他必须采取生存机制反击。
但请不要将理解和包容混为一谈。因为,站在儿子的角度能让你想得更周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谈话,你要借此教导他,暴力行为是不被容许的,并告诉他,下次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替代方式。
有建设性的对话可以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更好的方式,并且改善他们未来的行为。而长篇大论和惩罚则会破坏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会加深之后的不良行为。
建设性谈话
你可以在这个场景里,进行这样的有建设性的谈话:
“你似乎不喜欢妹妹进你房间。刚才发生了一些事,然后她跑到我房间,手臂上有个红印子,眼泪还一直掉。我想要听听你这边的故事,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合作,避免未来这件事再发生。”
“家是一个团队,绝对禁止暴力。我知道你一向守规矩,一定有什么事让你很不开心,才会用这种方式回应。说说你的想法,让我们来团体合作,一起设下规矩,象是:不要擅自进别人房间、不随便碰别人的东西、尊重每个人的隐私。”
“但是,在我们开始前,有件事我必须先说清楚:‘打人和其他暴力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知道吗?’”
接着你转向女儿说:“现在跟哥哥说:‘你不可以打我或伤害我。打人是不对的事,我很痛。’”
接着再转向儿子,跟他说:“告诉妹妹‘对不起,我不会再这样做了。’你们握握手,现在,我们都很清楚这个重要的家规。”
特别推荐 | 给孩子与众不同的成长档案,少年商学院推出2019年寒假国际化的素质实践课程《百万阅读俱乐部之青少年传记阅读课》,带领同学们阅读不同的人物传记,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辨别传记中的事实与观点,从优秀传记中汲取精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名额有限,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