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如果我考第一名…… | 少年商学院

爸爸,如果我考第一名……

爸爸,如果我考第一名……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28次分享,作者是台湾教育心理学学者、国立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吴静吉。我们已与之联络授权。

        儿子突然问:“爸爸!如果这学期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名,你觉得怎么样?”爸爸回答:“我一定会高兴得要死!”儿子兴奋的说:“那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让你活得好好的!”

        在这段对话中,儿子提出的是假设且开放的问题,本是可以启动父子更深入对话的引擎,可惜爸爸望子成龙心切,反而失去了创造性沟通的机会。

        儿子提出的这个问题,透露出了几件有趣的事情:第一,父亲希望儿子考好成绩,儿子可能也有这样的自我期许,却也知道自己很难考到第一名;第二,父子的关系是温暖的;第三,儿子非常聪明,懂得通过观察父亲的反应,来为自己今后考不了第一的可能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最有趣的是,儿子提问的方式非常有策略。如果爸爸能注意到孩子提问时的“别有用心”,耐心地展开一系列互动对话,不仅可以增进父子关系的深度,还可以讨论很多个人、学校、社会以及有关读书、学习、事业等议题。

        这样,爸爸就有更多方式来了解儿子的想法了,例如“以问题回答问题”:“如果你想考第一名,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或“你觉得我会有什么反应?你妈妈又会有什么反应?”……

        这个方法是从犹太人那里学来的。犹太人教养小孩的特色之一,就是让儿童养成提问的心态、习惯和能力。怎么实现呢?父母本身必须扮演起提问楷模的角色,常用问题来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父母通常会问:“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对那些好问题会立即加以鼓励,不好或不妥的问题则在认可其提问行为后,再反问:“下次你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么问?”

        犹太父母从小就是以开放式的问题回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学会如何问问题。相比之下,华人父母则更看重问题被解决之后的结果,问孩子的问题也更倾向于“是否”或“有无”的封闭式问题,内容上也更偏重成绩、知识和听课行为等。

        开放性问题无疑更有利于启发思考。文明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学习的动机,都起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发现的惊喜。

        犹太人虽然只占美国人口的2%,但从美国六大媒体,到华尔街金融业,再到常春藤名校和外交机构,犹太人在高级主管中所占的比例往往超过一半。这样的高比例也反映在诺贝尔奖上,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得奖人,不是犹太人就是犹太人的配偶。

        儿童用提问来满足好奇心,学生用提问来满足求知欲,创新者用提问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学者专家用提问创造知识,领导人则用提问掌握员工的想法、工作的进行和未来的想象,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提问实现分享与了解。

        如同爱因斯坦所说:“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问,好奇心自有存在的理由!”从现在开始,就重视起孩子的每一个问号吧,要相信,在绝大多数问题上,你所说的话可能成为TA所认定的第一个标准答案,也可能成为TA无数个创造性想法的源头。

 

我们是儿童国际教育和思维启蒙方案的专业提供商;数十位国内外专栏作者与教育顾问每天与您分享心得。

微信添加“少年商学院

或“youthmba”,每天一篇欧美儿童人文教育与创新思维原创好文。

E-mail:youthmba@sina.com

官网:www.youthmba.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