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表现得像个老师,因为被模仿是一场灾难 | 少年商学院

永远别表现得像个老师,因为被模仿是一场灾难

永远别表现得像个老师,因为被模仿是一场灾难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325次分享,作者系美国行为治疗师及儿童自闭症顾问安德瑞亚·库瑞斯基(Andrea Kuszewski)。我们已经在Twitter上和她联系授权。

回忆童年,令我最难忘的便是和父亲在一起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时光,他并非科学家,却对很多事情都略知一二,并非常乐意和感兴趣的人分享他的见解。

       父亲喜欢观察周遭世界,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并热爱各种知识。为什么变色龙会变色?闪电会沿着雨水下来吗?……父亲成了我的百科全书。每个下午,我都会坐在父亲工作间的凳子上,在父亲身边问个不停。无论我的问题有多么滑稽或是无聊,父亲总是耐心地给我一个全面的回答,这让我非常陶醉。直到我七岁还是八岁的那个下午,一切发生了改变。

       “爸爸,黑洞是什么?”那时,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便直接问父亲。他转过头对我笑了笑,“这个,我不太清楚。”

       我当时震惊了!父亲竟然不知道?在我年幼的世界里,父亲可是无所不知的呀!我忽然意识到父亲并不是上帝,而这一转变也让我进入了一个意义深远的世界:科学仍旧有未解之谜!这种神秘实在太让我兴奋了!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寻找通往答案的方法,而非仅仅满足于知道为什么。当我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后,我便去找父亲,和他像伙伴一样讨论,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经常能够真正找到答案,可那种体验实在是棒得很。

       然而,这种快乐的体验很快就结束了,我在童年养成的世界观——“别告诉我答案,我想自己弄清楚!”在学校不怎么受欢迎,这导致我在学校一直处于挣扎的状态——我需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以取悦老师,可这样做的代价是,我再也感受不到创造性带来的挑战与满足。

(上图来自网络,主题为“成材”)

       那时候,我的天性是追寻问题的多种答案,渴望尝试不同的方法,但我很快学到,只有那些不守纪律、遭人讨厌的学生才会挑战老师、怀疑规则,而这些是不受学校系统的欢迎的。我开始觉得学校与监狱无异,渐渐结束了以往那种愉快的学习与探索,不再观察、思考或想象。

       所幸我对科学的热爱并没有被完全摧毁,否则我也不会在今天从事我热爱的科研工作。在我得以了解更多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之后,我不禁思考:死板的学校教育究竟对我尚在发展的大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换言之,学校究竟是通过削减创造性行为,而促进或阻碍了我的智力发展?下面这些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思考。

 

实验1:玩具的“正确操作”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Alison Gopnik曾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了两组四岁大的小孩,分别给了他们一个新玩具,玩具可以播放音乐,但需要至少两个以上的操作步骤。研究人员在孩子面前进行多次操作尝试,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随后将玩具交给孩子,让他们播放出音乐。

       实验流程是一样的,但在第一个组中,研究人员会装作不知道如何让玩具播放音乐,直到试了几种方法后才成功;而在第二组中,研究人员则表现得像一名老师,告诉孩子们注意看她,并明确说她在给他们演示正确的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人员所强调的“正确步骤”并不是最佳方案,因为它需要三个操作动作。但结果表明,在研究人员表现得毫无头绪的小组,很多孩子找到了让玩具播放音乐的最便捷的方法,即只需要通过两个动作。但当研究人员表现得像一名老师,孩子们则是认真地模仿这个被强调的步骤,而没有发现更便捷的方案

       Alison Gopnik在后来的研究报告中如是指出:太多的直接指令——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不是让其自己找到方法——会严重影响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探索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解释说,“或许直接指令可以帮助儿童学到具体的技能与知识,却忽略了儿童的好奇心与创造性,可后者从长远来看对于学习则更为重要。”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典型的教育模式:从一入学开始,便灌输非常具体的学习理念:注意听讲,盯住老师,不要挑战权威,接受表扬……我们让孩子学会记忆,而非思考,让他们只相信答案,而非创新。

       然而当老师只懂得教“术”时,孩子们确实能够快速地有效模仿,有人会说他们“学”到了该种信息。但除了记忆和模仿,他们学会了什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智力反应,停止了探索发现罢了。

 

实验2:“彩虹计划”

       如果限制孩子提问,直接给予正确答案会限制创造力、阻碍创新,那么,如果鼓励提问,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方案,是否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并对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答案非常肯定:是的,这样一来,他们会学得更好。美国发展心理学权威Robert Sternberg博士曾做过一个名为“彩虹计划”的研究项目,通过对两个分别使用创造性教学(实验组)和传统式教学(控制组)的班级进行课程评估比较,以证明:存在比坐在教室里听结果更好的学习方法。

       实验结果如何?从考试结果看,实验组的学生比控制组的学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即便是在传统考试,如分析型的多项选择测试,他们一样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说明:学生能够自行转化那些通过创造性多元教学方法而获取的知识,并灵活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测试中

       “彩虹计划”强调用综合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参与,即便在讲师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上依然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他们更享受学习。

       这项计划的核心在于鼓励提问,即突出学生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对规则的破坏和冒险,也就是“试错”。

       那么,研究结果已经摆在这儿了,你也许会想:我该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虽然直接的指令不鼓励创造性思维,但完全抛弃对孩子的教育也会适得其反。如何在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既能够给予必要的指导,又不掉入扼杀创造力的陷阱呢?

       这并不难,只需要多花点时间练习。当你的孩子问你问题时,不要立即给出答案,最好说“我不确定,你觉得呢?”也许他的回答错得离谱,但没关系。如果他给出了一个明显错误的答案,给出解释,如果这个答案有点创意,即便可行性很低,你也要像他答对了一样鼓励他。

       事实上,应该鼓励所有创意尝试,哪怕最后证明是错的。他的答案与正确答案越接近,给予他的奖励也应该越多,这让他能够学会衡量多种答案,从而选择最佳的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有意识地制造些失误,例如你们打算玩游戏机,你假装忘记插了游戏卡,看看他能否发现。如果他发现缺了什么东西,并把这个发现告诉你,那你就好好给他些奖励,因为他正在学会发现问题。

       别表现得像个老师,因为如果你越像他的同辈,他便越不容易模仿你,也不会总是问你,而更倾向于自己去探索与尝试。

       现在可以回答我在文章最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了,答案是:对我来说或许如此,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非黑即白的单调世界,且完全有能力创造一条全新的探索之旅,毕竟学校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

       少年商学院微信会员正在招募中,普通会员和高级会员年费分别仅需360元和960元,六大超值产品与社群服务等你来,点击这里加入我们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