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林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编辑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学历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通过死记硬背达到学习目标的历史课,常常会让孩子丧失对历史的兴趣。与此同时,传统教材往往没有说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孩子们记住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很难建立整体的历史观。但历史是一个整体,学习历史的第一步,恰好是需要先搭建一个宏观框架。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酷的纪录片——《两小时世界历史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o Hours)》,这是一个以宇宙爆炸为背景,牵涉到数十亿种生物诞生与终结的故事;也是一个开始于137亿年前,万物存在于一个小小宇宙之中的真实故事。137亿年的历史,要让孩子完全领会,似乎是过于浩瀚。但可以先让孩子了解这段历史的大致轮廓,建立初步印象,培养他整体的历史观。这部纪录片以最简明的语言勾勒出世界历史的轮廓,通过有趣、富有视觉冲击的画面解说地球起源和人类诞生的前因后果,轻松帮孩子理顺历史发展脉络。既有清晰地整体逻辑,又有丰富的知识点,从太阳系的诞生到生命的出现,从恐龙的灭亡到灵长类动物的兴起,从哥伦布史诗般的旅程到蒸汽机的发明……作为一部科普片,值得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那么,我们一起来瞧瞧,这部纪录片是如何在两小时内把世界历史讲完,还讲得颇有趣味的。两小时探秘世界历史故事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开始,在极短的不知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所有不曾出现过的能源,瞬间被创造出来了。而万物之始,就是这束比原子还小的能量团。38万年过去之后,最原始的祖先诞生了——第一个原子“氢”,宇宙会用它来制造一切。宇宙大爆炸3亿年后,在银河系形成的过程中,引力持续将气云与星尘挤压在一起,引发能源爆炸,首批恒星诞生了。接下来,用了数十亿年时间,众恒星及超级新星群,创造出一些最常见,但在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光有这些元素还不够,生命要诞生和繁衍,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于是,一个一天只有6小时的地球诞生了。但这时的地球还不适合生活。月球的形成,对于地球的进化至关重要,它一直在维持地球的稳定性,地球也从一天6小时延长至24小时。随着地球的进化,生命相互争夺能源,并生长得越来越复杂,最后,终于形成一个适合生命生活的环境。在地球的故事中,诞生和灭绝是不断循环发生的,如统治地球1亿6千万年的恐龙,也不可避免地灭绝了。生命在不断交替,直到260万年前,早期的原始人出现。他们成功控制了石与火,学习培养植物及动物,尝试建立城镇,发展文明……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正当我们看似已经到达极限的时候,我们找到了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能源与科技。时间还在继续,如果将这137亿年压缩成14年。根据这个比例,地球的形成就用5年,这是宇宙万物历史的三分之一;大型、复杂的生物在7个月前才形成,恐龙在3周前才灭绝,而整段人类历史仅仅跨越了最后的3分钟,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发生在6秒前。在两小时内,轻松就让孩子了解万物起源和人类进化的历史,建立了对世界历史的初步印象。有了这样的大局观和大视野,孩子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这样读历史也是在学习物理和生物历史是一门跨学科学习的科目,除了各种人物和故事,更是与生物、物理息息相关。在《两个小时的世界历史》中,导演从宇宙大爆炸说起,解释了氢原子和氦原子的诞生,超新星爆发,月球的形成……让孩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宇宙创造的万物和地球的诞生。另一方面,结合生命的出现、恐龙的灭绝和人类的进化等话题,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孩子讨论世界历史的变迁,这会让孩子们觉得新奇和有趣。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概述,但配合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能让孩子建立对世界历史的初步认知,有助于孩子感知和理解人类文明。与此同时,还会引发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孩子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中小学阶段,学会用跨学科的思维去学习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学历史的本质是收获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教育,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思想者。而学历史,恰好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方式。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老师也验证了这一点,他曾表示,“如果只有一门家教,我会选历史——因为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