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 | 少年商学院

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

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文 | 鞠茜
斯坦福教育学硕士

各位少年商学院的同学,大家好!欢迎收听《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少年版)》。今天说一个听起来有些伤感的话题:假设现在你患上一种很轻微的疾病,如果你不做手术,不会影响你的寿命,仅仅是会觉得有点难受罢了。如果你做了手术,有83%的成功率,但是一旦手术失败,等待你的就只剩下死亡。你会选择做这个手术吗?

可能你会选择做手术,毕竟很多手术都有危险,总不能为了能苟活就不去治病了啊。当然你也可能会想,一旦手术失败就糟糕了,那我还不如不做呢,难受就难受吧。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

你看,当结果不确定的时候,咱们前面一直讨论的传统经济理论可能就没有办法帮助做决策了。事实上,这时候你所做的决策未必都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既然传统的经济学不能帮助我们做决策了,那该怎么办呢?

1979年,两位美籍以色列经济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就对这些奇怪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且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这就是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因为行为经济学的很多理论更加符合我们的心理,所以受到很多人和公司的关注。今天我将跟你们聊一聊,行为经济学,以及它可以怎样帮助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

你是风险偏好者还是厌恶者

在行为经济学当中,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咱们每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可能都不一样。比如在刚才的手术案例中,如果你选择做手术,说明你可能就是一个风险喜好者(risk loving):指的是你常常会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去进行某项行动。而如果你选择不做手术,说明你可能是一个风险厌恶者(risk averse):指的是你可能更加保守一点,会回避可能发生的任何风险。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

不过,咱们这种对待风险的偏好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假设你现在面临这样两个选项:

A.你一定能赚到3万元;

B.是你有80%的可能性赚到4万元,20%的可能性是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好,我想你现在应该已经做好选择了。我们再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假设你现在面临这样两个新的选项:

A.你一定会赔3万元;

B.你有80%的可能性赔4万元,20%的可能性是不赔钱。

你现在又会选择哪一个呢?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经过研究发现,在第一个实验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A,也就是一定能赚到3万元的选项。但是在第二个实验里,大部分人却会选择B,也就是你有80%的可能性赔4万元,20%的可能性是不赔钱。也就是说,当我们面临收益时,我们会变成风险厌恶者,但当我们面临可能损失的情况时,我们却又会变成风险爱好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卡尼曼他们继续研究,发现人们其实对“失去”比对“得到”要敏感的多。这在行为经济学当中,就叫做“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

比方说,假设现在有这么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枚绝对公平的硬币,我现在来扔这枚硬币,如果结果是正面就算你赢,反面就算你输。如果你赢了,你可以从我这里获得5万元,但如果输了你就得给我5万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呢?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其实,这个游戏本身是很公平的,因为无论输赢,可能性都是50%一半一半。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玩这个游戏。因为你一想到可能会输掉5万元,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就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那5万元的快乐。

人们更倾向于规避损失

在生活中,有些商家和政府就很擅长利用人们这种损失规避的心理倾向来改变人们的看法,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如果政府想要鼓励人们接纳一些东西,那么强调人们将得到的好处就更可能会成功,但如果它希望人们拒绝一些东西,那么更应该做的是关注他们将失去什么。

因此,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做什么,与其跟他说,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不妨告诉对方,这样做可以帮助他规避哪些损失。

为什么孩子失去一样东西,伤心程度会大于得到一样东西?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了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行为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他们主要研究的就是当结果不确定的时候,为什么人们根本不会按照传统经济学假设的那样,理性地做出能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通过引入心理学的概念,我们知道其中有一种可能性是,人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要敏感得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