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和最坏的亲子关系,这部电影都说透了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文丨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继《摔跤吧爸爸》(点击查看影评)后,印度演员阿米尔·汗最近又带来新作——《神秘巨星》。与《摔跤吧爸爸》谈论爸爸如何带领女儿改变命运不同,这次的主角变成了一对母女——她们互相影响和扶持,最终挣脱父权,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故事非常简单:印度女孩尹希娅热爱唱歌,却生在男权至上的家庭,爸爸崇尚暴力,打骂妻子,瞧不起女儿,梦想?呵呵,不如好好读书争取嫁个有钱人!但叛逆的尹希娅一心只想当歌手、带母亲离开,于是蒙着脸上传唱歌视频,在网络上一炮而红,还被知名音乐制作人相中,被提名为“最佳女歌手”……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好片。全片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不是女儿如何勇敢完成音乐梦想,而是那位没有出现在海报上、却被誉为真正的“神秘巨星”的妈妈。学院君建议您一定要去看看,因为影片陈述的那份沉甸甸的母爱,值得你我仔细品味。
在时代的限制下
给女儿最大的支持
尹希娅的妈妈,重申了母爱的伟大。
她一登场,就带着墨镜——为了遮住被丈夫打肿的眼睛。面对女儿的质问,她没坦白,而是说成“自己笨手笨脚撞到的”。
类似的家暴情节,比比皆是。
做饭没下盐,丈夫直接把盘子打翻,威胁她:“再有下一次,你的下场就跟这个盘子一样”;
忘记烧热水,丈夫直接把她的手给打断;
偷偷给女儿买电脑的事情被发现,丈夫直接在一堆儿女的面前对她拳打脚踢……
惨吗?惨。但她想过逃吗?没有。因为离开之后,目不识丁的妈妈不仅无法生存,更无法养起两个孩子——要把孩子的未来交给丈夫?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接受。
很多人说,妈妈如果足够勇敢,早该离开这个家了。但是,当我们讨论一种价值观时,不能抽离其所在的社会背景。
在阿米尔·汗主持的节目——《真相访谈》里,讨论过无数关于女性权益的问题:随意打掉女婴、儿童性侵、童养媳、包办婚姻、家庭暴力,赤裸裸的男尊女卑,限制了所有女性的想象力。
而即使是离婚,日子也不会过得更好——印度的离婚率不到1%,当然不是因为婚姻幸福度高,而是因为离婚后的女性,会被视为异类,面临其他亲戚姐妹嫁不出去的风险;还有一种叫做“荣誉谋杀”的现象——兄弟和父亲可以作为“光荣谋杀”的实施人,杀害令家族蒙羞的离婚女孩……
既然离婚无望,那就认命吧——妈妈不敢出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一对儿女最大的支持。
她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身与心。
在印度,女婴被打掉是个平常不过的现象了——当丈夫全家人把妈妈带到医院、逼她流产,她却倔得很,毅然出逃十个月,女儿生下来后,才带回家里来,让丈夫不得不接受;
每次女儿顶撞父亲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化解矛盾,或把丈夫的怒气转移到自己身上……
她竭尽全力地支持孩子的梦想。
女儿6岁就喜欢唱歌,妈妈一点私房钱都没有,于是卖掉部分嫁妆,给女儿买吉他。后来丈夫带领全家人要飞去沙特阿拉伯,妈妈也顶着被打骂的压力,坚持把吉他带上——那是女儿梦想的唯一凭证。
当女儿参加歌唱比赛的梦想泡汤后,她卖掉唯一的嫁妆,给女儿买笔记本电脑、不厌其烦地对女儿说:“你是全世界最好的歌手”……
当女儿要把自弹自唱的视频放到YouTube,她机智地提出“蒙脸唱歌”的建议,间接让女儿成为最火的“神秘巨星”……
她会陪女儿看音乐颁奖典礼、打赌谁会获得最佳女歌手,一起吐槽音乐制作人的歌曲是那么刺耳……
她善解人意地尊重孩子的每个决定。
她发现女儿的小秘密——跟异性朋友钦腾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但绝不拆穿,只是会心一笑。
甚至当钦腾要带女儿去吃雪糕时,她也特别通融——“今天爸爸外出了,你们在天黑之前回来就行了。”
正是因为背后有这样的母亲,女儿尹希娅身上,也有了其他印度女孩身上没有的特质——目标坚定,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
被邀请到音乐制作人的录音室后,尹希娅发现自己唱不了这样的电子舞曲,但她没有认命回家,而是直接批评制作人:
“这首歌浪漫优美,根本不应该配这样的混音。你的歌很好,就是被乱七八糟的改编搞砸了。不是我有问题唱不了,而是你的歌有问题!”
在这位妈妈身上,我们不仅看到母爱的无私,更看到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成为另一个你,而是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支持,让他们努力变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最好的亲情
是懂得成就彼此
但说到最后,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不仅是母亲对女儿的言传身教,更是女儿对母亲的“精神反哺”。
当女儿被制作人认可、即将要大红大紫时,她第一时间找来了专门帮人打离婚案的律师,要带母亲离开这个家。
这下子总该离了吧?让我意外的是,妈妈还是拒绝了。但不久后,一家人听从父亲旨意前往沙特阿拉伯时,妈妈却在机场拖着两个孩子离开。
这是电影最受争议的地方,不少网友评论这是“神转折”。
但回顾过去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其实女儿迈向成熟与独立的每一步,都在反过来影响着妈妈——
买了笔记本电脑后,女儿带着妈妈看视频、在社交网站上聊天,迅速打开了妈妈的视野,更重塑了她的世界观;
女儿发行第一张CD后,各大电台都在播放她的歌,妈妈没日没夜地听,这才意识到——女儿不再是爱做梦的小女生,而是一个勇敢的行动派;
结尾到达机场时,女儿熟练地帮全家人办理登机、在飞机上要求霸位的男人让出来,这种出乎意料的勇敢,妈妈再次被震惊……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后当野蛮的丈夫要把吉他扔掉、当众侮辱自己时,妈妈会带着孩子毅然离开了。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曾经摆在妈妈面前的那堵墙,不是家暴的丈夫,或者是离婚后的生活,而是从幼年开始就植入的枷锁——让她否认自己、束缚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精神枷锁。
而女儿,就是给予妈妈力量,彻底冲破那堵墙的人。
14年前,母爱的本能让女儿的生命得救;14年后,也是母爱成就了女儿幸福——但这一次,这份爱少了一分笨拙,多了一分清醒。
电影中关于男女平等、社会不公等细节比比皆是,非常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琢磨。而跳出来看,导演是想借这对母女觉醒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母亲的最难一课——
学会放手,也许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永远别把孩子只当作孩子。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是啊,没有一个母亲的灵魂是尽善尽美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跟随他们的目光和步伐,到达新的地方。过程中难免会有点不适应,但从孩子身上汲取力量,与他们一同成长,大概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说到底,亲情的本能是互相扶持,但最高境界,一定是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