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 少年商学院

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每周日“精品推荐”栏目

分享全球创新教育优质资源与方法

有一种品格,在这些年的欧美名校申请中,越来越被看重,那就是——领导力(leadership)。但很多同学、家长却对“领导力”有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是通过“干部职位”、“权力”以及领导的人数多少来决定的。事实上,头衔本身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而没有头衔也不等于就不具备“领导力”。

就像耶鲁大学官网这样写道:

“你毋需担任一个全国性组织的主席才能给录取委员会留下深刻印象,但委员会希望看到你花时间、抓住有意义的机遇,并积极地影响你周围的人。

你对你投入时间做的事情,展现出深深的执著与真挚的热爱。你追寻真心向往之事的无上愉悦,而非连篇累牍陈列活动的简历。这些将会让你具备更强有力的资格。”

少年商学院教育纪录片工作室为大家推荐过非常多不同主题的纪录片,今天再为孩子推荐7部经典的人物纪录片,启发其领导力提升的7个关键词——目标感、热忱、坚毅力、合作精神、改变世界、谦逊、遵从内心。纪录片的主人公,大多并非平常我们所说的“领袖级的人物”,但他们有着超强的领导力,也演绎出了异常精彩的人生。

*注:纪录片更适合亲子共看。从小在孩子心底种下一颗Leadership的种子。每部片子下都附有播放链接,复制后发送到任意微信对话框或者手机浏览器里即可打开。

1、“目标感”

《马拉松精神》

Spirit of the Marathon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9.0

豆瓣网友“左宥”:“顶尖马拉松选手,伤病复出的昔日女冠军,普通人,通过挑战马拉松,突破自己,获得力量!”

本片讲述一群狂热跑者与马拉松结缘的经典故事。

六位跑手的故事都非常精彩,为我们展现了马拉松的根本意义——从不在于跑多长、跑多久,而在于参与跑步的人,为了冲向唯一的终点,究竟有多拼。

为什么要跑?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为着不一样的原因参加2005年的芝加哥马拉松比赛。在此之前,他们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训练,不是体力过人,只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一位叫做Jerry Meyers的业余选手, 2005年已超过70岁。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还要继续跑?这是因为,他的女儿在去年看到父亲的跑步身影,觉得很感动,一起决定再跑一次。于是,Jerry和女儿一起练习、参赛,最后手牵手过了终点,画面非常感人。

再如Deena Kastor,04奥运女子马拉松铜牌选手,她状态神勇,屡破多项美国纪录,但美中不足,在2005年Chicago Marathon之前,从未赢过一个大马拉松比赛。Chicago冠军成为她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比赛前却意外受伤,使她两个月无法跑步……最后,Deena Kastor能否坚持下去,如愿拿到冠军呢?

本片想告诉每一个仍在路上摸爬滚打的人:你树立过的目标,一定会带你去到想去的终点。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不要紧,只要最终能到达就好。

观看地址

2、“热忱”

《巴西足球的灵魂 》

Ginga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9.2

豆瓣网友“突然的自我”:不仅仅是技巧,这是一种爱,一种灵魂。

说起巴西,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说,是足球,是热情。没错,巴西人的生活贫穷得捉襟见肘,可恰恰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走出过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小罗、卡洛斯等多位耀眼的足球巨星。

本纪录片由巴西经典电影《上帝之城》的原创人员拍摄。在纪实镜头下,这块土地上的足球无关胜负,只关乎于技巧、快乐、感情和荣耀。7个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巴西少年,他们始终对足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热情。而如果你问为什么,他们也许还是用两个词回答:是足球,是热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做保罗·凯撒的球员,他天生自傲,曾经说过:“我敢与罗纳尔多对脚。”参加葡萄牙人队的选拔的他,原以为把握十足,当教练的名单中没有听到自己名字时,他低下了骄傲的头颅,低声说道:“本来以为肯定能选上……”

保罗还说,因为家里穷,有时候我们只吃晚饭不吃午饭。如果吃了午饭,晚上就要饿肚子了。说话的时候,他正在停车场指挥车辆停靠,赚钱贴补家用。但这种贫困,却没有夺取他对足球的热情:他始终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真的能和罗纳尔多对脚。

这样的坚持,值得吗?也许这是他们自己也无法回答的,因为在这些少年眼中,屡败屡战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只要勤劳地爱下去,就不枉一生,终会被记住。

观看地址

3、“毅力”

《攀登梅鲁峰》

Meru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9.1分

豆瓣网友“噗呲噗呲好多鱼”:“喜欢这部片子,对自然的敬意,对信仰的追逐,随着镜头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还有吉米看似平淡的讲述,遗憾的失败,突然的灾难,登顶的喜悦……”

被誉为史上最好的户外纪录片之一,景色美不胜收是原因之一,更关键的是,此片的参演人员在冒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品质和真挚友情,在同类作品里难以看到的。

在片中,三位对攀登上瘾的主人公——Conrad Anker、Renan Orzturk、Jimmy Chin参与了几乎不可能的登山计划:攀登梅鲁雪峰的鲨鱼鳍(Shark’s Fin),这可以说是喜马拉雅山区最难的技术攀登路线。

当他们启程时,那里还没有攀登者的足迹。三个人组成了一支在登山和拍摄方面都堪称一流的团队。其他人无法完成在梅鲁雪峰的攀登与拍摄,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毅力、勇气方可前行。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恣意地生活却又尊重生命的本能,我们大部分人,也许此生都无法企及这样的高度,但看到他们站到山顶时,内心依然充满了感动。他们就像人类的挑战使者,要代替我们去看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不是要证明我们可以征服大自然,而是要证明人类的毅力永无上限。

很多人以为,登山的人不拿生命当回事,可这三位登山者在片中传递的却是——他们是行走在生死边缘,但从不越界,不会因为膨胀的自信心就把生命抛之脑后。这种极强的控制力和时刻保持冷静的心理素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观看地址

4、“团队合作”

《走钢丝的人》

Man on Wire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8.2

豆瓣网友“肥皂侠”:“戏谑中的崇高和勇气 以及巅峰后的失落与厌恶。”

本片含金量十足,曾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不过要注意,此片讲述的故事虽然很壮美,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1974年8月7日,法国杂技名人菲利普·珀蒂在纽约世贸大厦和双子塔、两座高达110层(412米)的大楼之间,完成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心惊肉跳的壮举——他搭起了一条横跨天穹的钢索,毫无保护地恣意行走。

走钢丝,是这个25岁男孩的终极梦想。当然,能做成这件轰动的“艺术犯罪”,全靠朋友们的帮助。为了帮助菲利普实现梦想,朋友们没日没夜地讨论着:如何进入世贸大厦、如何将钢索运到楼顶上、如何稳定地搭建钢索……终于突破层层关卡,完成了这次危险而疯狂的举动。

其中一个朋友,甚至因为在世贸帮菲利普走钢丝而被美国政府驱除出境,在那之后,还希望再次为Philippe实现下一个目标而出力……然而,菲利普面对这群朋友,根本毫不动容,他甚至觉得,这只是一堆工具而已。走钢丝之后,这群朋友走向了绝望,也与菲利普彻底决裂。

这样的结尾让人唏嘘,也让我们领悟到: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梦想。在奋斗的同时,别忘了同伴的互相扶持。有价值的团队合作,才能让人不断超越自我,反之,就只会原地踏步。

观看地址

5、“改变世界”

《学习的理由》

 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介绍本片之前,先与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在中国台湾,三成中学生没有人生方向,近半数大学生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

看到这种现象,是默默接受,还是决心改变?一名叫做杨逸帆的少年,在14岁时就决定扛起摄像机,以身边的台湾少年为主角,拍摄一部以“学习的理由”为主题的纪录片。

初二的时候,杨逸帆提出了一份“台湾教改企划案”,是台湾“反基测”的标杆人物。“基测”相当于大陆的中考,是台湾学生升高中的必经之路。本来,他也是一个普通至极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一位女同学对轻描淡写地说“能考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呗,考不上就去混社会”,他才惊觉:我们的教育正让孩子变得优秀而茫然,就像一群随大流的“绵羊”。

于是,他开始拷问自己,也拷问台湾的教育:我们如此拼命地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成功、优秀的定义又是什么?

这位少年的小小举动,未必能改变世界,但它起码会引发人们的思考,让同龄人明白到:在拼命奋斗的同时,记得看看脚下的路,以及自己的选择。杨逸帆同样处于升学压力之下,但他不是声嘶力竭地与体制对抗,反而能以一种温良的手段,用“启示录”的方式去改变影响世界,这种智慧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观看地址

6、“谦虚”

《就是这样》

This Is It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8.7

豆瓣网友“正刚”:“对MJ和所有的参与者感到敬佩,这是一种谦逊隐忍而又精彩迸发的状态。这太迷人了。”

在很多人眼里,迈克尔·杰克逊离经叛道,一生都处于不断的流言蜚语中,似乎很难相处、恃才傲物,正如他说过的一句话:“印刷成文不能代表它们就是真理。”

可真实的情况是——接触过杰克逊的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评价道:“他平易近人,认真而谦虚。”在舞台上,杰克逊是绝对的主宰真正的王者,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自谦,但他却以非常有礼貌的方式表达出来。

2009年6月25日,一代流行巨星遗憾陨落,原本计划在2009年夏天举行的名为“This is it”演唱会无法如期举行。此前,杰克逊已为此次演唱会进行了大量彩排工作,整个过程都被记录了下来。本片通过这些片段,把舞台后他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展现出来。

在片中,杰克逊能为键盘一个节拍的渐变跟键盘手掐老半天,直到恢复到他想要的“唱片中的样子”;他在彩排时说的最多的话是“这里可以更好一点”和“再来一次”,其对待音乐的痴狂和热情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而与对待工作的严苛相对应的,是他对待工作人员的谦和——他在要求改动或重来时一定会说“all for love”和“god bless you”,语气温和而虔诚,这种懂得感恩的心实在弥足珍贵。也许,正因为这种充满魅力的性格,让他成为永远的传说吧。

观看网址

7、“遵从内心”

《身份的焦虑》

Status Anxiety比天赋智商更重要,7部纪录片让孩子兼具强大气场

豆瓣评分:8.2

豆瓣网友Renzolla:“讲述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以及外界如何影响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很有启发性。”

英国鬼才作家阿兰·德波顿的著作,一直畅销全球。他擅长用有趣、睿智的语言讨论深刻的问题,这部纪录片,就是根据他的一本书《身份的焦虑》而改编,里面探讨的问题,都是孩子们会思考、大人也未必能回答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赚钱能让我们更快乐吗?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真正的成功是什么?在片中,阿兰采访了不同阶层的人,试图为我们都提供这一答案。比如,波西米亚人就特别超凡脱俗,他们不追求物质,只在乎内心的安宁。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文化,对生活的理解截然不同。

事实上,阿兰·德波顿从未打算为我们提供答案。在他看来,遵从内心才是一个人最应该做的事情。那些看起来伟大的人,除了能力卓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少被外界干扰,而是反求诸己,去发现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只有当你敢于遵从内心、对自己诚恳时,才会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观看地址:

第一集

第二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