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 少年商学院

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很多家长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整体来说,美国孩子未必比中国孩子聪明,但他们无论是文化差异,还是教育理念的不同等 ,在长大过程中,有一件事却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那就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即独立思想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同样,今天我们再谈论孩子FQ(财商)、EQ(情商)等的培养过程中,独立意识与选择力,成为这些“商”的最大公约数。

引导孩子不断观察真实社会,通过观察日常的各种现象,分析背后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这种习惯的养成,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少年商学院今天就推荐3个轻松有趣、深入浅出的短视频,对应三个不同的经济学现象,适合分享给孩子学习,知道自己每次选择背后的逻辑,才能不怕做选择,提升决策力。

不是越多越好

想象一下,你参加了一个游戏节目,通关后有两个奖品可以选择,分别是一颗钻石或是一瓶水,这个时候,选择一瓶水吧——你可能会觉得我傻了,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钻石。

但是如果咱们换个场景呢?假如你已经在沙漠迷路了好几天,严重缺水,这时,有一颗钻石和一瓶水,你会怎么选择呢?

不值钱的水,成了无价之宝——这就是价值悖论(Paradox of Value)。点击下方视频观看这个悖论怎么影响我们:


价值悖论的例子,生活处处可见。举个例子,一天,你去买了一份报纸,这个时候,商家为了促销,就告诉你,第二份报纸半价哦,那你会买吗?肯定不会——因为虽然表面上,第二份报纸便宜了,你赚到甜头了,但它对于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这个时候,即使是半价,也是花了冤枉钱(当然,还可以把第二份报纸转手卖出去,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总而言之,不考虑前提下决定,都是耍流氓。

便宜没好货?!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点击下方视频,看我们是怎么被影响的:

曾有研究人员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分别给实验参与者发了“止痛药”(不是真的药)。

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并对他们进行微量电击,当参与者被告知药物只要10美分的时候,只有61%的人觉得疼痛得到了缓解。

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但如果告诉他们这个药值2.5美元的时候,一共有85.4%的人觉得疼痛得到了缓解。

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安慰”。比如买衣服,一模一样的两件衣服,放在两家店,我们往往会觉得,售价更高的那件,质量更好,穿着更好看。其实可能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而不是盲目消费,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什么是最“好”的决定?

但归根到底,做任何决定时,我们都要关注自己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用经济学的词来说,就是“价值最大化”。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

视频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叫“囚徒困境”:

有一天,两个贼被抓进警察局,警察知道他们可能犯下更大的罪过,但又没证据,于是他们被分别隔离开来审问,他们彼此之间不能交流。警察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1、如果供认你的搭档犯了罪,你就可以无罪释放,你的搭档则要坐三年牢。

2、如果你保持沉默,但你的搭档出卖了你,你就得坐三年牢。

这个时候,嫌疑人的心理就很复杂了。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警察就只能依照现有的罪名,分别关他们一年。但是,由于被分开审讯,他们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为了保证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他们绝对不会选择沉默(如果搭档供认了自己呢?),而倾向于选择背叛对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非常多“囚徒困境”的现象。比如说有好几家电视机厂商,同时推出自己的产品,最有利于所有人的做法,就是大家坐下来,签个君子协议,保证不恶意降价,争抢对手。

这时候,大家就成了前面提到的“囚徒”——当A和B在这头商量着“好,我们不降价”时,C可能已经抛出降价套餐了!为了保证自己不处在被动位置,所有厂商都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最保险的做法——降价。最后,所有人都吃了亏。

所以,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当然要考虑合作、协商,但也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最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怎样的——然后最大化地实现它。

上面这三个视频,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从孩子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切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规律后,从而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少年商学院直播课程《财富魔法师之财富的幸福密码》就注重引导孩子走进商业社会,在故事和案例学习中,在创意动手实践中,了解通货膨胀等常识,提升理性决策力。全国任何城市9-12岁孩子均可报名,名额有限,点击下图即可报名!

提升孩子决策力的3段经典短视频

 

 

发表评论